首页
|
资讯

用茶打通国学与科学 复旦李辉教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

编辑:馆禾

2021年6月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举行首场分论坛,聚焦中医药。论坛嘉宾将围绕“博融中西医学鳌首亚太健康——科技助力中医药产业”主题,就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分享讨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我院院长李辉受邀做主题演讲——茶道经:用茶打通国学与科学。

李辉教授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复旦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

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院士

经过多年的交叉学科研究,走访了大量茶山以及制茶老艺人之后,李辉教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2018年他完成了新书《茶道经》的撰著。茶之道,重在“道”,也就是哲学规律,掌握了茶之道,也就懂得了如何做茶、泡茶、科学饮茶、健康养生、藏茶了。以茶为例东西方融合,打通国学和科学。系统地阐述了茶道的本质:“茶道者,茶气之阴阳也。阴阳和谐,则天下乐进。观天下之茶,因采制之术相异而气分阴阳。未杀青而成分已化、茶气已成者谓之阳茶,杀青而后转化成分、积累茶气者谓之阴茶。”

李教授按照中医理论将茶划分为三阴三阳共六类:太阳绿茶、阳明青茶、少阳红茶、少阴黄茶、厥阴黑茶、太阴白茶。在六大类茶的成分研究通过破解了茶阴阳之气的密码,论述了六大茶类的存放方式、烹饮方式、季节以及每天的饮用时间、茶的品级、辩茶的方式等等诸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并将六大茶类与12经络进行了完整的统一。阐释制茶的道理在于把控阴阳转变的最佳时机。茶之饮:阴茶阳泡,阳茶阴泡,顺时饮茶。泡好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阴茶阳泡,阳茶阴泡,阴阳和谐。阴茶气是往里收的,就得高温焖泡,把阴气放出来。阳茶反过来,气本来就往外放,再高温气就跑光了,所以温度得低。

附:李辉:国学怎么与科学打通?

如果仅仅停留在“看见经络”上,这个研究的意义还是有限的。经络应该是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等九大系统之外的第十大系统,是人体表型组研究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我的导师金力院士发起了国际大科学计划人类表型组计划,就把中医表型列为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清楚经络,可能就了解了占人体体重70%的液体主要是如何更新,如何清洗脏腑,以保持人体健康的。

如果进一步分析茶叶的成分和功效,或许就可以从茶叶中找到激发经络反应的“钥匙”,那一定是某几类特殊的生物有机分子。再找到经络链接处细胞膜上的“锁”,经络的奥秘或许就打开了,如何让药物精准地到达特定靶向脏腑,很可能可以有一种新思路。当然这一切目前都只是假说,需要大量的实验去推进。在本次发表的研究完成之后,我们立即着手进行各种有效茶叶的成分质谱分析,结果非常令人惊喜:有的成分在六大类茶叶之间差异显著,与茶叶的主治功能有关;有的成分在各类茶叶之间的分布则完全与归经的性质相关。这必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而观察各大茶类成分的显著差异,我们发现与以往用未经品质鉴选的茶叶做的分析不同,各大茶类的关键成分非常有规律。绿茶主要含有各种简单酚类,青茶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红茶的胺类成分尤其富集,白茶有各种大分子的酯类,黑茶中有高浓度的茶皂苷,而黄茶中的黄酮丰富度出乎意料的高。这些成分,正是对应经络所贯穿的脏腑最需要的物质。

再研究茶叶的制造工艺,我们就发现六大类茶的显著差异成分,是由完全不同的加工发酵工艺进行完全不同的化学反应所生成的。而这些不同的加工工艺,去繁就简地分析,有着非常明显的规律。加工工艺中很多步骤是各大茶类之间类似的非特异性步骤,例如摊晾走水、揉捻破壁、最后的烘干定型,基本没有化学变化,所以在分类上没有差异性的规律。另外一些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就特别关键。其中有一步是所有茶都要经历的,那就是通过高温或者干燥来杀灭茶叶细胞的生物活性,一般叫做杀青,红茶加工中叫做过红锅。以杀青为界,纵向规律明显,差异性成分有的在杀青之前生成,例如绿茶、青茶、红茶,有的在杀青后生成,例如白茶、黑茶、黄茶。所以前三者是茶叶活着的时候做的,生为阳,故可称阳茶;而后三者是茶叶死了以后做的,死为阴,故可称阴茶。三阴三阳的差异性成分生成的步骤,也有明显的横向规律。绿茶的酚类成分来自生长中的光合作用,白茶的酯类成分来自日晒化合,能量都来自“天”;青茶的有机酸来自人力摇青致使的细胞破裂多酚氧化,黑茶的皂苷来自人力捣揉致使的碳水化合物大分子断裂与多酚化合,能量都来自“人”;红茶的胺类来自湿堆发酵时的氨基酸脱氢,黄茶的黄酮类来自湿堆包闷时的黄酮醇脱氢,能量都来自“地”。这种阴阳乘以三才的哲学规律,真是《易传·系辞》中讲的“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其中道就是一阴一阳,阴阳的平衡。真正落到科学实践上,国学哲理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科学性体现在“奥卡姆剃刀原理”——科学拒绝多余的假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道至简”。能否用阴阳三才的假设来贯通茶叶分类所产生的所有特性,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假设?一试便知。茶从加工以后分类,无非四方面性质,1、加工工艺,2、储存方法,3、烹调方法,4、健康功效。先说阴阳的纵向性质:加工上阳茶先转化再杀青是活着做,阴茶是先杀青再转化是死了做;存储上,阳气外泄阳茶越陈越淡会过期,阴气内收阴茶越陈越浓追求年份;烹调上,阳性活跃易变阳茶一煮就产生毒素,阴性迟钝阴茶越煮越甜;最重要的功效上,阳茶调动阳脉,按照《内经》的描述整体是让体液下沉的,阴茶调动阴脉让体液上浮。阴阳性质概括所有步骤。再说天人地三才的横向性质:天性的绿茶白茶通过阳光转化,绿茶存储要天阴冰雪,白茶存储要天阳日晒,烹调上绿茶要天阴雨滴法,白茶要天阳暑闷法,功效上绿茶入太阳脉,入小肠经(脑肠轴)可醒脑,入膀胱经可利尿,白茶入太阴脉,入肺经可润肺,入脾经(淋巴系统)可免疫;人性的青茶黑茶通过人力转化,青茶存储要人阴放在丹田水平以下,黑茶存储要人阳放在鼻息水平以上,烹调上青茶要人阴压滤法,黑茶要人阳蒸淋法,功效上青茶入阳明脉,入大肠经可清肠,入胃经可舒胃,黑茶入厥阴脉,入心包经(胸腺-松果体)可安神,入肝经可去脂;地性的红茶黄茶通过堆积转化,红茶存储最好用地阴泥陶罐密封,黄茶存储最好用地阳金属罐密封,烹调上红茶要用地阴黑陶壶泡,黄茶要用地阳金属壶煮,功效上红茶入少阳脉,入三焦经(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实验新发现,作用区分别在胸中、胃中、膀胱口)可娱情,入胆经可利胆,黄茶入少阴脉,入心经可清血,入肾经可洗肾。这是一个严密周全的科学逻辑体系,又经得起科学实验的反复验证。而里面的理论,则是中国最经典的《易经》和《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如此,茶叶与佐料的配合,也需要符合《神农本草经》的阴阳配合原则才有利健康,中国最古典的三经的原理是可以完全贯通并且科学实践的。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有些人研究科学,往往会“食洋不化”,研究国学,又往往“食古不化”。在我的理想中,中华传统一定要现代化,国学一定要科学化。这就要在认真研读国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相关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总结知识建立科学假说,开展实验检验科学假说。实验检验的结果,我们一步步发表科研论文在学术界探讨,而更综合更系统的假说和知识总结则可写成科普专著来向大众传播。所以,我在《茶道经》的基础上,加上了详细地解说注释,出版了《茶道经译注》,讲述茶的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农学、地理学、历史学、气候学等等知识,以茶为案例,全面解析中国最传统的哲学与现代最前沿的科学是如何打通的。很多人在这本书的指导下,通过严谨的科学饮茶,解决了自身的健康问题,也通过实践认知到经络及其背后的真理。

在当前的国学研究包括中医研究中,存在很多“因果倒置”和“体用分离”的误区,使得国学与科学出现错位。就像经络的各种效应,只是经络的“果”,而不是经络结构的“因”,所以不能把效应当作经络本身。中医说的脏腑,其功能太复杂,例如肾主骨,以前无法科学解释肾脏怎么对骨骼健康起作用,现在发现维生素D转化促进骨钙沉积的很多酶都是肾脏生产的,这就有了科学依据。所以从前因为“体用”不合而说的“中医的肾不是解剖学的肾”只能算是权宜之言。人体无数的奥秘,在不断地研究中不断地解开,我们要用最包容最谦逊的心态去探索学习。我听过少数“科普”人士说国学在中国从没有任何实际的科学应用,而中医却用国学护佑了中国人民数千年的健康。当代的中国科学家,应该做的是从国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国学与科学打通,转化出更好的科学技术,让中国的智慧造福国人,造福全人类,我们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

来源:茶贵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