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四、宜宾三个红茶推广站的设立

编辑:yzwi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刚成立时的新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1949年12月9日,毛泽东主席对苏联进行友好访问,为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争取苏联的支持。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2月14日,周恩来作为中方全权代表同苏联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中国从苏联获得12亿新卢布,折合为3亿美元(9亿人民币)的贷款。

中苏签约现场

在当时国力极为薄弱的情况下,中国承载的还款压力可谓巨大。特别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1月中国开展抗美援朝战争,一边是建设刚起步,一边是战火正激烈,要在如此环境下还清贷款,困难可想而知。苏联要求中方除了用钨、锑、铅、锡等战略原料偿还贷款外,还指定要用苏联人喜欢喝的红茶还贷。于是,红茶成为还款“重头戏”,发展红茶产业以还贷款,迫在眉睫。早在1949年11月23日,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在北京成立,由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的吴觉农担任总经理。

吴觉农(1897~1989年)

吴觉农(1897~1989年),浙江上虞人,早年曾留学日本,为中国第一个就读茶叶专业的留学生。他学成回国后,为振兴中国茶叶经济,维护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抗日战争期间,吴觉农负责当时政府贸易委员会的茶叶产销工作,在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上海沦陷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恢复已萎缩的茶区生产,把分散在各省农村的成百万担零星茶叶,加工为成品箱茶,在1938和1939两年,中国茶叶外销跃居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履行了对外易货合约,还向西方国家换回外汇支援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1940年,吴觉农担任主任兼教授的复旦大学(当时在重庆北碚)茶叶系开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第一个茶叶专业院系。首批28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人称“吴门弟子”,吴觉农后来担任过中国农学会、茶学会名誉理事长,被誉为“中国当代茶圣”。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成立之时,全国除了安徽“祁红”外,云南“滇红”、江西“宁红”、福建“闽红”产量都不大。承担发展重任的吴觉农,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发展红茶的重点放在江西和西南地区。于是一部分“吴门弟子”便奔赴西南地区,开展大力发展红茶生产。

中国茶业公司的商标

1950年7月1日,中国茶业公司西南区公司在重庆成立,“吴门弟子”熊森担任西南区茶业公司办事处业务科长,负责西南区的主要业务,承担对西南区红茶推广工作。西南区公司一成立,就立即着手在四川、云南、贵州将原来生产的绿茶改制为红茶,以应国家之急需。经过重点选择产区,西南区公司在四川宜宾地区的筠连县、高县和宜宾县,在四川达州地区的万源县(今达州万源市),在贵州的仁怀县(今贵州仁怀市)和赤水县(今贵州赤水市)分别设立7个红茶推广站,分别为:第一站为筠连县红茶推广总站,站长戴心镛;第二站为高县罗场红茶推广站,站长戴心镛;第三站为宜宾县古柏乡红茶推广站,站长徐策;第四站为万源县清溪乡红茶推广站,站长任圣会;第五站为仁怀县茅台镇红茶推广站,站长游丕周;第六站为万源县白杨庙乡红茶推广站,站长任圣会;第七站为贵州赤水县黄荆乡红茶推广站,站长钱克培。

设在宜宾的三个红茶推广站示意图,从下往上分别是第一站筠连、第二站高县罗场,第三站宜宾县古柏

7个红茶推广站中,宜宾就占了3个。从1951年2月起,宜宾专区的筠连县、高县罗场、宜宾县古柏开始进行红茶采制推广。经过几年的推广,设立在宜宾的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成功地制成了“川红工夫”红茶,发展起了红茶产业,而第四站至第七站由于种种原因,相继停止了红茶推广工作。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

一、明朝以前宜宾的产茶历史

二、《明实录》中记载的宜宾茶叶历史

三、“川红工夫”红茶雏形的出现

七、宜宾茶厂的建立


来源:《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发展专题研究》,宜宾史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