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茶书分享《我的人文普洱》第一辑 我的版纳缘:茶缘

编辑:消失茶友

               第一辑              

       我的版纳缘:茶缘        

     

     尽管西双版纳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生产地,但是调到那儿工作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此后的人生会与它结下那么深的情缘。不过仔细想下来,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的特殊缘分,其实早已注定了。我的母亲早年在供销社工作,她店里的那些日用百货和副食品里,其实就有产自西双版纳的普洱茶。母亲时常与茶叶打交道,那些来自云南南部的饼茶、砖茶和沱茶,让母亲的身上终年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那是记忆中母亲身上特有的味道,对我来说,那就是家的味道,是亲人的味道。

     不同的人对家的味道、亲人的味道,体认和感受可能不尽一致,但我始终近平偏执地认为,从母亲身上散发出来的茶叶芬芳,却最能打动人心,最为天长地久。

     也许是因为在铁合金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也许是命运的节点注定要与茶叶有关,1998年,我被任命为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这是一家有着数十年辉煌历史的茶厂。1938年12月,正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原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组建云南中茶公司,并决定在佛海(今天的勐海)建立茶厂。1939年春,中茶公司派茶叶机械与加工专家范和钧到佛海考察并等建茶厂。次年佛海实验茶厂建成投产。但新生的佛海茶厂只生产了两年多,就因战火而停产。这一停就近十年,直到1952年オ恢复重建,并更名为勐海茶厂。然而作为云南建厂最早的茶厂之一,勐海茶厂有着较深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传统,即便在“文革”这样的非常时期,也生产了不少后来被普洱茶人追捧的茶品,比如七五六二茶砖,比如云南七子併茶的7542、7572。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经济不

中酒厂接连失败,更是伤了企业的元气。



     我接手勐海茶厂的时候,全厂账面上现金只有八干多元,但欠茶农的款项却多达1500多万。一个小女子,突然肩负如此重担,我几乎彻夜难眠。我知道,勐海茶厂要起死回生,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支付所欠茶农的款项。通过调查,我发现,原来勐海茶厂虽然拥有自己的茶园,但产量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因此多年来,勐海茶厂的生产原料均依赖周边的茶农,可是管理上却有着明显的漏洞,之前茶厂因为资金紧张,茶农交茶来多打白条,企业井未留下有说服力的存根,因此有一些白条,究意真是企业所打还是他人伪造,就难以辩别、确证。所以,我到勐海茶厂之后,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过去打给茶农的白条限期换发新条,所有新条皆有编号、数量、日期的存根作为依据,以“原单对底单”核对付款,杜绝一些人利用仿造白条领款的现象。

     当时,勐海茶厂的生产能力规模为7500吨,但实际年产量只有3000吨左右,而且是滇红、滇绿为主,其中普洱茶的产量只有600多吨,不足勐海茶厂实际生产量的四分之一。接手勐海茶厂以后,我带着3个人用12天时间跑了勐海茶厂的几个传统市场,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企业毎生产1公斤红茶或绿茶就要亏1至2元,而且滞销,可是产量却大,仓库的存货中就有大量过期的、质量不合格的红茶和绿茶,但小有盈利并畅销的普洱茶却生产得少。也许是天有机缘、那时我恰好看到了台湾出版的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专著,是邓时海先生写的《普洱茶》。我吃惊地发现,邓先生在书中推荐的许多普洱茶珍品,竟然就是勐海茶厂所生产的!我的眼晴一亮,一下子找到了为这个处于困窘中的茶叶企业起死回生之路。



     世纪之交前的勐海茶厂,的的确确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企业。在与海外茶商的交往中我意外地发现,在台、港及东南亚一带声名遐迩的勐海茶厂的普洱茶品,在省内却鮮有人知,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云南人大多不喝普洱茶,甚至连勐海人也基本不知道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更不知道在海外却为爱茶者所追捧。企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盈利。发现这个秘密以后,我立即停产滞销的红茶和绿茶,并将红茶和绿茶车间改造成为普洱茶车间,集中精力生产颇受欢迎的普洱茶。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因此根本不用去担心产品生产出来一时卖不出去,即使是所产普洱茶第一年卖不出去,留到第二年出手,还会涨价。不过当时并没有太多的人看好我能让勐海茶厂扭亏为盈,毕意他们觉得我年轻,那年我只有30岁,整个茶厂数百人中,只有10个人的年纪比我小。更主要是他们觉得我还是一个茶叶专业的门外人,一个长头发见识短的小女子,怎么能够让一个沉疴严重的老牌国企起死回生?

     他们没有信心、可我在对勐海茶厂进行了深入调研之后,却看到了希望,因为勐海茶厂有一批技术一流的人オ,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一种理念,看上去气息奄奄的企业,就能够枯木達春。我还记得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我对职工们说,勐海茶厂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文化丢掉了;不是没有精神,而是把锐气磨掉了;不是没有形象,而是被亏损打掉了。所以,我提出了三个理念:重建勐海茶厂的企业文化,重塑勐海茶厂的企业形象,重铸勐海茶厂的企业精神,让勐海茶厂的每个职工以自己是勐海茶厂的职工而骄傲。做企业,没有精气神不行,但只有精气神也不行。让职工重拾信心之后还要有更为扎实的举措。为了能够将一些传统的制茶工艺传承下来,我返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制茶师傅传经送宝,想方设法把勐海茶厂数十年间积累的制茶经验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同时,我还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的邵婉芳、蔡新等教授和台湾著名普洱茶文化专家邓时海先生来授课,在企业里开展技术大比武。我始终认为,企业文化是支撑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此,我在进行勐海茶厂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力度,成立了勐海茶厂民族茶艺队,请朋友雷平阳、虎良灿撰写了勐海茶厂厂歌和编辑拍摄了纪录勐海茶厂的专题片《普洱茶香,勐海至上》,请雷平阳以勐海茶厂历史为主线的写了第一本云南普洱茶专著《普洱茶记》,由此从文化上大大提高了勐海茶厂的知名度。

     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对普洱茶文化的重视与挖掘,让勐海茶厂迅速走出低谷,曾经被时光遮蔽的老品牌重新焕发光彩,勐海茶厂所产的普洱茶迅速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然而,新的困惑又出现了,一些无良企业见勐海茶厂的产品受市场欢迎,纷纷仿冒。为此,我们采取了限量生产的策略,即每生产一批优质普洱茶,就立即停产,再生产另一批不同的茶品,保证了勐海茶厂生产的茶品不被假冒和少被假冒。经过一系列努力,原本陷人入破产边缘的勐海茶厂,到2001年终于扭亏为盈,公司的经营额和利润,也达到了1992年之后的最好水平。

     这一期间,因为勐海茶厂,因为普洱茶,我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就更为亲近了。如果我在出任勐海茶厂厂长后,真如一些器重和鼓励过我的人所说的那样,之所以能够展示出义无反顾的态度和不可动摇的魄力,那么,我的力量之源不是別的,就是西双版纳大地本身。我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身后,有无数的父老乡亲,有一个村庄,他就能拥有巨大的能量。而我的身后,就是西双版纳这块丰盛厚重的土地啊!

     这一期间,我天天与茶叶打交道。事实上,我真正与之打交道的是西双版纳这片土地。我得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茶农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茶技师的尊重和配合,得到了无数次神游和遥

望过这个美丽的地方的普洱茶人的承认和推崇。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一个曾经盛极一时但又一蹶不振的茶厂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重振茶叶的光荣。可以说,我得到的其实是这片土地的接纳。直到现在,我都把这种来自大地的接纳,看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与荣耀。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