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宋代点茶,细品留香|一盏泡沫里的美学盛宴

编辑:消失茶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已接近尾声,此剧展开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了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奋斗传奇。




作为爱茶之人,看剧情的同时,自然会关注剧中所还原的宋代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以及香篆的场景。


尤其是剧中用到了茶筅、建盏、汤瓶、盏托等宋代器具,点出的茶汤有了细腻的泡沫,有了那么几分“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意趣,也颇有几分时代特色。




那个艺术登峰造极的年代,将风雅演绎到极致。当今的人们对宋朝的“风物”趋之若鹜,大概是因为宋人赋予了生活的“雅”品质,以及推崇的极简风格与当下人们审美的升级,追求的艺术精神相契合。


宋人把插花、焚香、挂画、点茶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从器具到场合,细枝末节,各有讲究与仪规。




点茶,是宋代流行的吃茶方式。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


一千年等候,一台一阶是旧愁,风雨绵绵伴石墙生锈,墙下往来者,空谈岁月太久。只为在这片曾经被历史遗忘的废墟上,说一点时光美好。




今天我们喝的花茶、大红袍、铁观音跟宋人喝的茶可不一样!宋朝人喝茶是煮茶,而且工艺复杂,步骤繁琐。宋代点茶技艺讲究注水、击浮及茶水交融的程度。




中国茶史上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的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煎茶法演变为点茶法,有“唐煮宋点”之说。


唐代流行的喝茶方式叫煎茶,同时加入一些胡椒和盐。它所使用的是蒸青制茶加工的方法。




这么历史悠久的茶道,无论是制茶技法还是饮茶方式,与现今都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到了宋代,中国茶道发生了改变。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而在饮茶之法中更以点茶为主。




为保持茶叶的真味,点茶法在煮茶时不加盐。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点茶前要先用沸水将茶盏烫热。



倒水入壶


方法是碾茶过罗,再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捣碎


筛茶


调膏


加水


点茶


点茶用水以“活”为上。点茶总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与水交融,茶汤表面现雪沫乳花,厚而白,经久不散,经过点茶的茶汤,味道是乳香。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宋徽宗曾经夸口说:“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斗茶之风盛行,宋徽宗就是斗茶、 分茶艺术的高手,不仅自己亲为,自己书画,而且承唐开宋,引领宋代成为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这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时代,人们借茶来内省,来探求人生美的理想。



宋 宋徽宗赵佶 《文会图》(局部)绢本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品味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人生。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圆融、和谐。


那么,作为当代的我们,更要弘扬传承我国的茶文化,同时更要加个人的修养和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所涉及到的茶艺、插花、香道等传统文化,在莫道都是可以学到的,无论你是刚刚入门还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来这里统统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不妨来一起来莫道学习吧,随到随学,循环开班哦。深入学习我国传统茶文化、茶知识,让爱茶的你学会品茗,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做一个更优雅知性的人。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