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宜宾:向现代农业强市阔步前进

编辑:yzwi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回顾宜宾农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几代农业人励精图治、奋勇拼搏的历史教科书。如今,宜宾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上级党组织的部署,1950年12月地委研究决定,在全区采取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期进行土地改革,初步解决了农民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的困难,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后,宜宾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在农村搞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7年底,全区有高级农业社7852个,初级农业社79个,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8.56%。

1978年11月,中共宜宾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会议,研究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决定在全区推广宜宾县双河公社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委明确指出双河公社的经验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区可以普遍推行。

1983年1月中央1号文件,将分户承包责任制称之为“新型的家庭经济”。此后,农村包产(包干)到户被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覆盖宜宾农村,占全区农村生产队总数的99.6%。

高县嘉乐镇打造蚕桑优势产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5年,全区认真贯彻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四个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村第二步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取消粮食、棉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棉均允许自由购销,放开价格。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把农村改革从生产领域引入流通领域,增强了农民的商品意识,密切了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经济进一步搞活。

1994年2月,中共宜宾地委提出了具有宜宾特色的“三区一乡调结构,增粮增收奔小康”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所谓“三区”,即指大林业开发试验区、水利基础产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生态农业试验区;“一乡”,即指乡镇企业。

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四川省撤销宜宾地区设立地级宜宾市的批复》。从此,宜宾撤地设市,宜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撤地设市之初,宜宾在传统农业上,已经具备粮、油、林、茶、果、烟、桑、樟、药、禽等商品农业基地雏形,有了稳定的粮食基础,为农业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肉牛养殖

撤地设市后,宜宾市通过大林业综合开发、水利水电改革发展和生态农业等试验区建设,推进农业特色化。到2006年,建成“百里绿色长廊”“百里水果带”“百里优质稻种植带”“百里农业综合开发带”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粮食、香料、蔬菜、水果、茶叶、林竹、畜禽等支柱产业及特色农业商品基地,开始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延伸优势产业链。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2011年,相继建成江南和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2013年,宜宾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农业引领平台上升到国家层面。到2014年,农业形态向生态友好农业、休闲度假农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转变。到2017年,设立100亿元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宜长兴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159个项目展开建设,形成24733.3公顷酿酒专用粮基地。

从1997年起,宜宾市农业发展在“三区一乡调结构,增粮增收奔小康”的引导下,以保证粮食稳定增长为基础,依托各地特色优势,开始调整农产品结构。2011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向粮油、果蔬、畜禽、林竹、茶桑、烤烟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倾斜。2014年,在宜宾市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对粮食、畜牧、果蔬等基础性农业特色取向升级为酿酒专用粮、肉牛;茶叶、林竹、蚕桑、水产成为宜宾市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要素向茶、牛、猪、竹、蚕等特色产业集聚。2017年,“天府龙芽”成为四川省区域大品牌,宜宾市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世界著名茶乡”的称号。茶叶、肉牛、生猪2017年综合产值分别达132.6亿元、155.8亿元、254.9亿元。

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

近年来,宜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发挥资源禀赋,狠抓产业发展,夯实了宜宾“中国白酒原料之乡”“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地位,竹、茶、酿酒专用粮、油樟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蚕桑面积居全省第2位,肉牛、生猪出栏量均居川南地区第1位。

2020年,宜宾农业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基础支撑,实现“农业多贡献”。据统计,全年宜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63.75亿元、增长6%,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44.55亿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69元、增长9.2%,增速分别居全省第7、6、4位,同比上升6、1、2位,创近年来新高。

早茶采摘

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记者在宜宾市现代农业强市“6+3”特色产业振兴规划(2019—2025年)中看到,《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错位发展,主体带动、规模经营,园区引领、联农带农,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五大原则,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农业“6+3”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成现代农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实施现代农业“6+3”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宜宾市将分别建成世界樟海、国际知名的世界(中国)早茶之都、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全国最大的优质茧生产基地、长江上游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全省酿酒专用粮种植示范区和全国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省肉牛种养循环发展示范区和长江上游优势特色鱼类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第一产业产值达680亿元,综合产值达2400亿元以上。

(来源:宜宾日报)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