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普洱茶兴衰沉浮背后的思考

编辑:一抹阳光

在“数字经济”“区块链”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抱残守缺、没有想象力、没有“网红”产品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

宁洱县茶庵塘“头春茶”

作者:杨镇瑜

近年来,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IP,市场上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些人对它爱得着迷,而也有一部分人对它嗤之以鼻,常常发表一些抨击言论。作为一名资深普洱茶爱好者,又曾在普洱生活过几年的人,笔者一直觉得云南千山耸峙,万壑流深,出产的普洱茶滋味饱满,隔座闻香;一山一味,异彩纷呈。作为曾经的“云南三宝”之一,笔者亲眼见证了它的兴衰沉浮。

普洱茶主产区包括但不限于普洱、版纳、大理、临沧,万花齐放的普洱江湖成就的是云茶产业的庞大帝国,也是边疆人民赖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计。普洱茶乱象源于前些年的无底线炒作,乃至于网上一度出现普洱茶“九块九包邮”。不得不说这是对云南普洱茶全行业的无情嘲讽,那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普洱茶乱象?

一是缺乏行业自律。这些年普洱茶行业一直被资本把持,惟资本马首是瞻。如果说十多年前的“马帮进京”对于普洱茶的科普宣传还有一定积极意义,近两年的“天价茶”、“金融茶”则沦为资本游戏和行业笑话。无底线炒作的结果是: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输得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炒作鼓励投机、鼓励贪婪,它造成的过山车式的普洱茶行情对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表面受害的是部分茶商,最终受害的其实是茶农。

二是准入门槛太低。基础研究严重滞后,行业标准极不明晰。普洱茶产业准入门槛太低,只要跑到边疆租上几十亩茶山,甚至只要在古茶园里插两块牌子,就可以满世界吆喝自己做的是古树纯料。良莠混杂、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横行,连有些资深茶客都会不小心“中招”,遑论省外那些刚刚培养起来的开始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普洱小白”。“九块九包邮”砸掉的是普洱茶的金字招牌,更是茶商和边疆茶农的饭碗。

三是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曾经与一个做国外茶叶贸易的同仁有过交流,普洱茶更多以“原料”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附加值低;更有一点让他们深感头疼,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农残超标问题。普洱茶作为绿色农产品,只有做到对农残问题实行“零容忍”,坚持“打”在痛处、罚在痛处,罚到他倾家荡产、痛不欲生,普洱茶产业才有希望和明天。

四是产品创新缺乏动力。很多人兴冲冲地抱着钱冲进普洱茶行业,为的就是赚快钱。竭泽而渔式地对名山茶、古树茶疯狂采摘,本质上是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前不久传出某地“茶王树”被采摘致死的新闻,着实让人心痛。产品老化,靠吃子孙饭,缺乏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了老大难。心思、精力和投入不是花在新产品研发上,而是用在投机取巧和各种钻营上。

面对这样的困境,普洱茶产业该何去何从?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要搞好产业整合。在产业整合上,政府和行业协会责无旁贷。削减一批“小、散、差”企业,适当关停并转,提高行业门槛,严格准入制度。实行“黑白名单”制度,一旦上了企业的“黑名单”,终生不得从事普洱茶行业。第二方面,强化行业标准。制订和执行最完备的普洱茶行业标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完成普洱茶从“天价神话”“赌博标的”到传统健康饮品的回归。第三方面,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数字经济”“区块链”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抱残守缺、没有想象力、没有“网红”产品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要下大力研究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普洱茶拳头产品。总而言之,普洱茶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