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梁慧玲:在茶学的园地辛勤耕耘

编辑:yzwi

梁慧玲,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副教授,杭州市“131”第二层次人才,主要从事茶叶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梁慧玲坚持立德树人,长期担任学生班主任,全方位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近日被授予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优秀班主任。

近五年,梁慧玲先后担任茶学141、茶学181、茶学221等班级的班主任,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类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中“小那么茶-云南临沧茶产业精准扶贫品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优秀红旅项目百强案例。曾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茶叶现代化加工与资源增值关键技术升级及新产品研发示范”,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茶制品质量标准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与茶相伴,潜心研究

茶叶片片,缔结了梁慧玲与茶学数十年的不解之缘。早在本科求学时,梁慧玲就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便发现自己对于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梁慧玲在茶学领域深耕数十载,潜心研究,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各类研究成果颇丰。

在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后,梁慧玲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实验不能只做应用型的,不能只奔着短平快的项目去做,得要沉得下心做一些相对‘冷板凳’的项目。”跟从自己的内心,三年前,她便组建自己的团队潜心研究茶树的转基因体系。如今,她和团队成功建立了以发根农杆菌为介导的茶树根系稳定转化体系,为今后开展茶树根系功能研究与环境互作、营养支撑等方面的研究及加强茶树抗性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梁慧玲认为,茶学与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茶学的应用研究应该扎根于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土壤之中。2015年,她嗅到了“新茶饮”的风口,在嗅到新调饮是行业的全新风口后,她认为,这个契机将会成为推动整个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为了使得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她从未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不断拓展自己的未知领域,进一步了解学习“新茶饮”的组成和市场详情。在她主持举办的调饮茶比赛期间,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关注和收获了业内一致的高度认可。赛后,更是有部分新茶饮公司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搭建实习基地,从而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意利公司更是主动出资与浙江农林大学共建实验室,为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茶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

梁慧玲还将“新调饮”加入茶学的专业课程建设。随后,在全校性的公选课上开设了创意调饮茶这个课程,课程设立后,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课程年年爆满。创意调饮茶相关课程收获好评如潮,在同学们的热烈要求下,她还指导学生们创办了新调饮的生态工作室。梁慧玲持续不断地对茶学各个领域的深度跟踪,使得她对于茶叶行业领域的变化有了敏锐的观察。正是这种对茶学领域无限的热爱和兴趣,让她在茶人的路上愈走愈远。

以茶育人,春风化雨

谆谆教诲,蕴含着梁慧玲对每一位学生殷切的希望。

入职浙江农林大学九年,梁慧玲一直肩挑班主任的重担,数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始终把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放在首位。她所带的茶学181班学风浓、班风正,曾先后获得“2020年度校先进团支部”、“2020-2021学年先进班级”等荣誉称号,全班有14人考上研究生。

“不要限制学生们的发展,多鼓励支持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而我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他们。”为了让学生们不断提高自我,她积极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对于刚踏入陌生大学生活的新生们,她会精心策划“破冰大会”促进班级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在接下来的每个学期,每月至少举行两次主题班会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类问题。邀请学长学姐们组织“新老生交流会”以增进学生们对专业的认知和理解。她引导学生们注册班级微信公众号,记录班级的成长和同学们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们的每一颗温暖都被感知,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梁老师是一位十分细心和有智慧的班主任,班委会从不缺席。她让我们在一次次交流中学到许多,她会积极地帮助同学们一同解决问题,给予我们很多人生建议和专业建议。”茶学221班班长季子淏同学感慨道。

“信任、鼓励、支持”梁慧玲认为这三个关键词是助力学生们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忆起茶学181班时,梁慧玲充满了自豪。“当时,我们班贫困生特别多,但是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一个个给都特别争气。”

其中有一个女生给梁慧玲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个女生一直都有一个科研的梦想。但奈何家里条件困难,在面对考研还是毕业直接去工作的抉择时,周围所有人都在劝她去找份工作以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我一直认为梦想是非常宝贵的,我尽我所能鼓励她去追随梦想,遇到困难我会给予她支持。”梁慧玲语气中溢满了欣慰与喜悦,“最后她成功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这多好呀。”正是她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们的无限支持和鼓励,推动了一批又一批青年们敢于追随自己的梦想。

茶人精神,孜孜不倦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每一段指导学生们参与竞赛的经历都深深地印在梁慧玲的记忆中。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不过是“小那么茶-云南临沧茶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比赛经历。整个项目从准备策划到最终展示项目成果,前后长达一年时间。在小那么村实地调研考察阶段,是整个项目最困难的节点,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努力下,一起连夜总结调研内容,设计项目方案,赶制PPT,不仅成功克服了困难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内容。

优质的产品离不开科学的专业技术支持,梁慧玲在项目中是学生们的主心骨。她指导学生们如何精准地把握茶叶的品控,如何更好地管理茶叶再加工、理化检测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专业细致的指导使得“小那么茶”系列产品成功生产,面向市场,为小那么村脱贫贡献了一份力量。努力终有回报,在项目汇报结束后,更是获得了学校和社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七个一百”系列活动优秀红旅项目百强案例第二名。

她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各类学科精神,以赛促学,在比赛和实践中使得学生们完成自我认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学生们的迷茫,她在无数次与学生们的密切交谈中,知晓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困惑为何,从而指导学生们进一步展开实验和比赛。

“我眼中的梁慧玲老师,是一个诚挚而热情的人。”茶学221班叶婷婷提及班主任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以及课余生活。在要求我们紧抓学习的同时,梁老师也不忘叮嘱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殷切期盼我们在茶人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明灯一盏,月波不及。身体力行是梁慧玲教育的最佳写照,她将无数生活哲理化在一盏清茶中,润进学生们的人生。在浙江农林大学这方沃土上,她种下桃李万千,将“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农林学子们。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官网—农林要闻)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