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社交场上的“以茶代酒”

编辑:一抹阳光

茶与酒历来都是中国人日常交往中体现礼仪之道的重要媒介。在我国,茶和酒很早就被用于祭祀活动,后成为人们生活伴饮的日常物质,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活动礼仪之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社交宴会中,当有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都会端起一杯茶说上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这样既避免了不能饮酒的尴尬,又能雅致的表现出对主人的敬意,不失待人礼节。以茶代酒成为了社交场中的一种智慧礼仪,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宫廷,君臣们就开始运用这一相处之道了。

作为我国历史典故的“以茶代酒”,出自晋朝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韦曜传》。说三国时期孙吴末代皇帝孙皓十分好酒,经常设宴酒席,强邀群臣作陪。“皓每飨食,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茶的古称)以代酒。”


孙皓是个暴君,性情恶劣,冷漠残忍。他设宴群臣时要求在场座客至少得饮酒七升,如果做不到,就要将酒从头上浇灌下去,玩弄于人,使人狼狈不堪。有时发现故意装醉的臣子时,直接怒气而上,砍头杀之。臣子们惧怕其威严,每次宴席时皆竭力而饮,醉态百出。

但有一位叫韦曜的大臣,因其是孙皓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任为太傅。孙皓对其尤为尊重,因为韦曜不善饮酒,酒量只有两升。为了不失君臣之礼,避免其他大臣妒忌,实现酒席上的“和局”。孙皓提前换掉了韦曜杯中的汤酒,以茶替之,茶与酒神态形似,韦曜“以茶代酒”躲过了“酒关”的困难。

饮茶助思,饮酒忘怀,茶与酒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但其实二者在人们长期的历史交往中,早已形成了一种“相争相融”的关系。“以茶代酒”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人们因某些原因不胜酒力时,茶就被带入了社交场,成为了酒的替代品,解决了因酒而不能进行或难以继续的某类活动。茶能为酒化解社交的不适与尴尬,甚至平息因酒产生的一些怒气与纷争,让人们重新达成默契,实现共同向往的目标。


茶与酒在中国人共同向往“和”的氛围中,两者相互替补、相互融合。在一些酒室中出现了茶的身影,只为在不适之机,各取所需,更好的融合社交关系。“茶出文章酒出诗”,酒能兴怀、产生意象的审美氛围,在当下的新式茶饮馆,用饮酒器皿去盛放茶,旨在借助饮酒环境中的审美元素,烘托氛围,为茶加分。

而我国纳西族人民,创造的一种“龙虎斗”茶,即在制作茶汤的过程中,根据人的适宜程度调入不同的酒量,于是茶中有酒,酒中有茶。茶与酒在社交场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