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金沙:“一片叶”长成“一条链”

编辑:一抹阳光

金沙的秋,多彩斑斓。木孔镇长沟村的山山岭岭间,一行行茶树的篷面修剪得整整齐齐,茶叶依然青翠欲滴。村民操作着双人采茶机,正忙着采摘第三茬夏秋茶。

木孔镇长沟村村民在茶叶基地采摘夏秋茶。


一阵突突声过,一垄茶便采摘完毕,茶青收入袋中。“主机手张同凤是聋哑人,采茶技术过硬,一年的收入不低于2万元。”长沟村茶叶基地负责人陈世军说。

“这是我们打造的标准化欧标茶叶基地。”金沙贡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沙贡茶公司)董事长李国千介绍,该公司累计投入超7亿元,在金沙县8个乡镇43个村打造了8.2万亩这样的茶叶基地。

木孔镇长沟村茶叶初加工厂。

“机采的茶叶直接运到山头上的加工厂加工。”李国千指着山头上的茶叶加工厂说,该公司规划建设25个茶叶初加工厂,每个初加工厂配套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茶叶初加工生产线1至2条。截至目前,已建成9个茶叶初加工厂和1个集研发、加工、精制、仓储、物流、培训为一体的省级“四化”综合产业示范园区。

“我们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把农产品做成标准化工业品。”说话间,李国千带着记者走进位于山顶上的茶叶初加工厂。这里,智能化茶机轰隆隆不停转动,三轮车运来的茶青直接倒进进料口,经过流水生产线脱水、定型、提香等环节,茶叶便完成初加工。

车间主任陶围细心地巡查着每个生产环节。“虽然是智能化设备,但每个环节还都马虎不得。”他说。

“加工厂的茶机,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李国千话语中带着自豪。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李国千说,只有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以茶产业为核心,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才能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金沙贡茶公司的基础上,他们先后成立了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贵州黔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造茶机,生产有机肥。

贵州黔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发酵车间。

走进位于金沙经济开发区的金三叶机械制造公司,金属切割声、电焊声交织,下料、成型、焊接、打磨、组装……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序进行着。

“总投资6900万元,于2020年3月建成投产。”该公司负责人胡正军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30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预计本年度产值可达8000万元。生产的茶机除自身使用外,还畅销省内外。

位于岚头镇的黔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铲车吼叫着,把从当地运来的鸡粪、猪粪、牛粪等聚在一起进行发酵。

“我们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既能改善土壤生态,又能提高茶叶的品质。”李国千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搭建起“有机肥生产+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链条,完善了茶产业种、研、产、销的一体化布局。目前还准备招商引进茶饮料深加工企业,并规划打造旅游康养业,朝着集种植、研发、生产、营销、装备制造、有机肥加工、产业培训、文化旅游、休闲康养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

一片叶带出一条链,一条链带富一方人。为带动更多群众投身茶产业增收致富,金沙贡茶公司还积极探索,推出“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承包经营户+产业农民”的茶园管护经营方式,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村集体合作社组织实施,承包经营户负责具体管理,施肥、修剪、采摘等农资和人力成本均由承包经营户自己承担,销售收入的30%上交公司,除去加工及其他成本,剩下的就是承包户的收入。“这种返包经营模式,将茶山的经营管理真正返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把企业的茶山当成自己的自留地一样去爱护和耕耘。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实现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李国千说。

茶园管护好,茶叶产量高,收入跟着高,这样的经营管护方式充分激发了承包经营户的积极性。

“我承包了500亩茶园的管护,去年采摘70多万斤,除去各种投入成本,一年纯收入超10万元。”岚头镇三桥社区群众张应然说。

“为提升公司管理人员、茶园管护人员和务工群众的经营管护技能技术,我们专门成立了培训学校。”李国千介绍,培训学校还经常邀请省、市、县茶叶专家来现场授课,开展实操指导。

“2016年以来,共开展了三十多期培训,培训群众三万余人次。”李国千说,经过不断培训,当地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这些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积极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每年获得的管护务工费、采摘费加上土地流转费超过7000万元。

来  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