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秀山:以数字化赋能助推茶产业链升级增效

编辑:一抹阳光

近年来,秀山县洪安镇抓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让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出“新芽”,让茶产业飘向“云端”,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多方受益的良好态势,全链条的完善,为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翻新”了思路,注入了“强动力”。


洪安镇智慧茶园一角。胡程摄

数字赋能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洪安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已发展新老茶叶产业基地约12000余亩,创建了“边城韵”绿茶、“边城工夫”红茶、“边城壹号”绿茶、“大缸绿茶”等茶叶品牌,其中边城工夫红茶荣获“十大渝茶品牌”“重庆十佳茶叶产品”,“边城韵茶旅融合项目”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2023年,洪安镇充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入1400万元,用于完善茶叶示范区内基础设施,借助中国电信先进的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打造了1000余亩“智慧茶园”,为茶叶基地装上“智慧大脑”,让传统的茶园从茶叶种植、管理、采摘等,转型为智能化管理,处处闪现数字化身影。水肥一体化建设,把科学的灌溉和施肥融为一体,具有节水节肥、方便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同时,该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建立茶叶种植基地数据监测采集体系,实现农产品单品种质量安全可追溯、全产业链环节可实时监测预警,实现茶叶生长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监测。管理者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实现远程控制,诊断病虫害,指导生产,不用靠人工对茶树进行排查,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茶产量稳定,又提升茶叶产出品质,实现了增产增效的目标。

以茶促旅促进茶旅深度融合

洪安镇平马片区茶园处于川河盖旅游度假区与边城洪安旅游景区中间节点,交通便利。洪安镇创新探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如何才能从“卖茶叶”升级到“卖风景”,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茶旅融合”理念,推进茶园景区化建设,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利用彩票公益金,完善了茶园基地内部基础设施,改扩建茶园产业路约8公里、生产便道3公里,茶园道路两旁种植樱花树木、修建观光亭台、茶文化墙、茶文化示范及体验区建设等,实现茶园公园化、景区化,促进茶旅融合。不仅能品茶香茶韵,还能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目前,已初步形成集休闲、观光、茶艺茶道、手工采摘炒制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产业。茶旅融合不仅带动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也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促进村民增收。今年以来,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观光打卡,茶山旅游观光已成为洪安农旅融合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联农带农夯实基建延伸链条

平马猛董联合茶叶加工厂已建成投用,日产鲜叶达2万斤,中彩资金支持的猛董村茶叶加工厂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集茶展销展示、直播、电商、培训于一体,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建设。

目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由企业“搭台”,向茶农推广高效优质生产技术以提升其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最后对合格鲜叶实施保底价收购。茶农遵循企业管护标准自行管理茶园,并将采摘鲜叶出售给茶企获取稳定收益。

去年以来,部分茶园有机种植改造,加之茶园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茶叶产量和质量随之提升,满足了企业对茶园鲜叶产能的需求,保价收购政策让茶农们吃下‘定心丸’,激发他们管护茶园的积极性。

今年,预计收购加工生鲜茶100余万斤,预计年产值2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群众20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0000余元,同时,流转农户土地2000余亩,增加收入达6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余万元。

茶园数字化建设、产业全链条的完善,让洪安茶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存,进一步助推茶农增收致富。

(陈玮、胡程)

来源: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