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重寻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宋茶才是巅峰体验

编辑:消失茶友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巅峰时代的生活美学

  回望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想从让生活过得更美好这个角度,来寻找一些支持的话,那大多数人都会聚焦到宋代。
  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一度繁荣昌盛,平民百姓安居乐业,民间社会极度富足,朝廷对知识分子无限优容,才子能人层出不穷。
  除了知识与技术、观念与哲学,宋人之所以站在文化之巅峰,还在于艺术与审美的高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_《如梦令》
  最近,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在热播。
  《知否》,是一部由网络热文改编的古装剧。
  剧情通过对北宋官宦家庭少女盛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  
  女主,是官宦之家不受宠的庶女,“看似淡泊温润,实则坚毅果敢”。
  男主,虽生于侯府,却被父兄排挤压制。
  整部剧无论是场景还是情节的设置上都弥漫着浓重的复古文艺气息。  
  更难得的是电视剧里高度还原宋朝生活,给我们展示了几千年前的茶文化。尤其是宋朝人的点茶方式。  
  借用苏轼的一句词:“人间谁敢更争妍”,这句话放在顶级宋茶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徽宗曾有诗描写斗茶:“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云窗力斗茶。点处未荣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可见点茶在宋代的兴盛与普及。
  剧中,盛老太太请来了宫中的孙嬷嬷,教三个孙女规矩和技艺。  
  她们的第一节课程,便是学习点茶。
  宋代将点茶推到极致,每一步都极为重要,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茶具就要摆上满满的一桌子。
  茶盏、烫瓶、盏托、茶碾子、绢罗、茶筅、煮水器、上等泉水等等。哪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茶具齐全了,接下来便开始点茶。
  先是烧水,
  热水入茶壶。
  第二步是温盏,  
  第三步将研细后的
  茶末放在茶盏中,  
  冲入少许沸水点泡,
  把茶末调匀,
  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  
  用茶宪去拂,  
  调匀茶而后饮用。  
  所以,严格说来,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
  一要注意调膏,
  二要有节奏地注水,
  三是茶筅击拂得视情,
  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只有这样,
  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来。
  而这种高明的点茶能手,
  被称之为"三昧手"。
  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宋代饮茶讲究欣赏茶叶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汤中加入香料和调味品,是进入清饮方式的开端。  

  重寻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断迭代进化的,比如你的手机,你可以通过显而易见的参数及性能来衡量。但是在茶这件事上,却很难评价是发展了,还是退化了。
  因为作为巅峰时代贵族文化的代表,宋徽宗的品鉴理念,则是大大超越时代,其对口感中重量感、空间感、平衡感的把握,实际上与现代葡萄酒领域专业人士颇能沟通,而反观其后的茶叶品鉴,则似乎是退步了。  
  宋朝采茶,择茶之精细,制茶之精巧,品评茶叶之兴盛,烹水点茶之精妙,无一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大观茶论》:好茶的标准是“甘香重滑”。这个重,不是重口味之重,而是讲结构,讲内质,讲茶的力道。  
  茶,不仅有香甜,还有苦涩。不仅有各种芳香物质、茶氨酸,还有占比更大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怎么处理好这两部分的关系,是茶口感上的核心问题。
  宋人的做法是采集大量优质茶芽,经过多道工序去掉苦涩物质,并逐渐优化,最后将这反复锤炼的精华调和出口感的极致。  
  陆羽曾努力使茶事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境界,而宋人则把悬浮着的艺术和境界化为日常。  
  饮茶方式的选择,显示着饮者的气度和风神,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点茶,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你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备注:
  1、本文配图来自《知否》电视剧和其官方微博
  2、参考书目:
  《大观茶论》
  《宋朝绝对很有趣》
  《假装生活在宋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