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茶”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茶”

20阅读 2023-03-17 01:02 观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华神州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指导。而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意味着其必然是相对概括和抽象的,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亦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为我国方方面面的发展提供实际指导。而一个国家的根源来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根源自它的文化,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纵观中华的历史,中国的茶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映射出了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礼仪。将马克思主义与茶文化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结合起来,势必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中国的茶发展和延续提供更为广阔的新思路。

一、立足马克思主义,分析茶相关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随意识的改变而变化,而茶叶的生长环境如阳光照射时长,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有机物含量等所需生长条件并不随人类的意识因素而改变,如有的茶叶喜酸怕碱,人类的活动只能顺应茶叶的生长需求而展开。随后人类产生了这种茶叶喜酸怕碱的意识,然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因此人类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来创造更为适宜茶叶生长的环境,这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随着茶叶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叶与人不断相互影响,茶业就逐渐发展起来了,进而逐渐形成体系化的茶文化,这是由于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之中,而其又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参与之下,不断地与人类文明相融合,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着主体作用。

在早期中国,人们发现了茶叶的效用价值,如清热解毒等等。随后人们将茶的作用赋予文化内涵,逐渐发展出茶文化如茶道和茶养生等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茶文化与人的创造活动和生活需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逐渐达到辩证统一的地步。马克思指出,一切社会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事物的发展存在普遍的联系,如茶叶的种植与分布不仅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因为茶叶的种植、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茶叶种植技术的提高也将大大扩展茶叶的种植地域。而茶叶的需求与消费更是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如茶叶最初多是依靠内陆江河运销,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后,刺激了茶叶的海外消费,从而茶叶便被运往全球各地。由此可见茶叶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众多客观因素在人类意识的主导作用之下相互缠绕着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世界的利器无疑是辩证法,而将其运用至观察整个与茶相关的事物将会为新时代和新世界格局下如何发展和延续“茶”的整个体系牵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生产中,茶叶的加工程序复杂耗时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而茶叶的保质条件又十分苛刻,这与长时间且环境简陋的运输条件之间产生矛盾,十分不利于茶叶的发展。再者,茶叶的烹煮品鉴方式要求精、细、慢,这与现下“快”时代的发展需求有些错位。目前,在年轻群体之间,外来的咖啡文化更为盛行,因其制作时间短,又具有迅速使人提神醒脑的功效,也更加符合年轻人对于浪漫、热情和奔放的生活观念。在如今咖啡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能够利用矛盾分析法来找寻茶在年轻群体中间的发展之道。

二、“一带一路”发展格局之下的茶文化传播背后的哲学内涵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随着茶的传播,世界各地形成了多位的茶文化,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体现更为独立和完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之时主要以丝绸和瓷器外贸为主,随着茶产业的扩张和茶精神理念的传播,茶逐渐为沿线各国所青睐,也逐渐超过丝绸和瓷器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反观今天茶文化的传播和茶产业的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的“一带一路”格局之下,更显生机与活力。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飞跃般的增长,迅速使我国一跃进入世界前三经济体。这样雄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对于和沿线国家共同富裕的蓝图的构建。而中华茶文化又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和”文化精髓,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和”精神文明和我们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同。世界各地茶文化都发源自中华茶文化,但中华茶文化却能屹立于世界文化史中长盛千年而不衰,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的体现。

无论是茶产业的兴起还是茶文化的播撒,都离不开一个物质载体即茶叶。我国茶树品种及成品茶类均居世界首位,六大茶类各具特色。在2013-2021年间,我国茶叶出口到全世界17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地区114个。其中绿茶最大的进口国为摩洛哥,中国的绿茶,其味平和、清新、收敛,在摩洛哥享有极高赞誉,通常被用来招待客人,其茶仪式主要受日本茶道影响。而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华茶道,其在秉承中国茶文化之精髓下,不断领会并融入日本本土的哲学、宗教和伦理,形成了一张日本名片——日式抹茶。相比之下,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爱好红茶,其味厚实、香浓,前者喜欢在其中加入香料,后者则喜欢加入蜜糖并配有甜点,且后者的茶味更为热烈,体现了其民族热情,具有力量感的特性。这都是世界各国将中华茶文化本土化的体现,而这也彰显出中华茶文化的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蕴含。

三、结语

在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茶文化的对外宣传毫无疑问是宣传民族文化和彰显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而在“一带一路”格局之下,茶文化的对外宣传也无疑是打造中国茶的世界品牌,在坚持我国茶文化核心之下,也应加强和当地茶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注重文化的融合以便满足多元文化的多样需求。而对于茶文化如何顺应“快”时代,鉴于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难发现,在如今被按下“快进键”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以及经济全球化逆风和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的后疫情时代,寻求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雅静、松弛的精神理念与社会个体谋求高效率、追求快速成功的生活理念的辩证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反映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传承茶文化并结合社会现实,能帮助我们构建美好生活。(文:李非妤;来源:世界与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迎着春风滚滚而来,省茶业集团“恩施玉露”广告亮相武汉地铁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冬眠模式能否帮茶商躲过寒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