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问武夷岩茶之二:“天价茶”从何而来?

人民日报三问武夷岩茶之二:“天价茶”从何而来?

112阅读 2021-03-31 01:32 观点

编者按:

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提到武夷山茶资源,绕不开武夷岩茶。“壶必孟臣,茶必武夷”,武夷岩茶历来颇受推崇,陆游诗赞:“建州官茶天下绝”。武夷岩茶何以“成名”?“天价茶”从何而来?岩茶产业如何破圈?人民网推出《三问武夷岩茶》系列报道,聚焦武夷岩茶产业发展。

(点击标题回顾:《三问武夷岩茶之一:岩茶何以“成名”?


今年元宵这天,武夷山下起蒙蒙细雨,昔日热闹的茶博园内,游客寥寥。从茶博园望向崇阳溪对岸的大王峰,云雾缭绕。刚刚经历了“天价茶”风波的武夷山显得异常清净。

武夷岩茶,富了一方百姓,却也被带入“名利场”。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连续两年发出抵制“天价茶”公开信,并反对“恶俗名称”“过度包装”等市场乱象。

2021年2月1日起,武夷山市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为期3个月。2月底,福建省委书记尹力在宁德福鼎磻溪镇调研时强调,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要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

从“天价岩茶榜单”说起

多年来岩茶圈里流传一份《武夷岩茶宝典》,每年更新,根据“顶级”“千元一泡”“五百元一泡”“三百元一泡”区分品级,精选武夷岩茶一百多款不同品牌的产品按售价排序。榜单前7名单泡价格在3600元以上,却标明“非卖品”。

“宝典”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不知道是谁拉的表格,里面有很多错误,包括品牌名称、产品名称,甚至出现前后名称不一致的低级错误。”一位自家产品也“上榜”的茶企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榜单上还有根本就没听过的产品,怀疑是在网上流传后,被个别茶企添加自家产品后,再流传出去,蹭点名气。”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茶企负责人分析道。

岩茶圈特有的斗茶文化,加剧了品牌之间的“争风吃醋”。“你家要有的我家也必须有,你要是没有个几十万的茶,连参加地下斗茶赛的资格都没有。”武夷山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说。

一传十,十传百,“天价岩茶榜单”不胫而走。公众对“天价岩茶”反应如何?

自称“嗜茶如命”的武夷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兴国在其自媒体平台表示,自己每个月茶叶消耗大概在1.5斤,一年消费18斤左右,除了朋友送些好茶外,自己掏钱买的口粮茶从来都是一斤200元左右。“社会是多元的,你喝不起,并不代表别人喝不起。‘天价’本身就是一个含糊的词,在不同收入人群的眼里会有不同标准。”

网友“轻风细雨”称:“高价茶叶消费是愿买愿卖的小众市场,普通几十元一斤的茶多的是。”也有网友表示,岩茶并非生活必需品,偶尔高消费,提升下生活品质还是能接受的。

“以次充好”才是真“天价”

2012年,广州一位网友爆出自己和朋友在三亚吃海鲜的账单,8个人共消费了近1万元,还是打了七折的价格。同为吃海鲜,6年前,四川的肖先生一家到青岛旅游,点了一份38元的“海捕大虾”,结账时老板要价“38元一只”,3个人最后光吃虾花了1300多元。

点菜是一个价,结账时却是另一个价,在陌生环境被欺诈,食客吃了“哑巴亏”,只能认栽。多年来,“天价海鲜”“天价虾”因涉及“欺诈”让公众对“天价”一词深恶痛绝。而武夷岩茶的“天价”则体现在“以次充好”。

“品质和价格严重不匹配才是真正的‘天价茶’,没有好山场、好工艺,100元进价的岩茶却包装成1万元的‘牛栏坑肉桂’卖。”曾经花高价购买到“以次充好”岩茶的陈先生表示,“这种茶不但没有‘岩韵’,还对身体有害。”

“武夷岩茶市场火热,激发了当地人的创业热情,同样也引发了一部分想要‘一夜暴富’的人的投机取巧行为,通过低廉成本炮制出无核心山场、无传承技艺、无品牌积淀却利润百倍的‘天价茶’,借助‘天价岩茶榜单’迅速成名,引发市场无序竞争。”一位资深岩茶爱好者如是分析岩茶市场乱象。

“其实纯正的武夷茶不一定都要是正岩茶,半岩区、高山区同样具备做出很好茶叶的条件。不是非得打上‘牛栏坑肉桂’才能卖得出去。”武夷山青悠谷茶业负责人王强说,“过去几年,武夷岩茶两极分化很严重,高端茶量少、价格高,不够卖;低端茶却滞销,部分茶农家至少有一半茶叶处于滞销状态。”


“为什么会滞销?”

“茶农看到高效益,所以大量增产,茶叶品质下降,导致销路打不开。”王强分析道。

王强算了一笔账,在武夷山几个产茶大镇,每家平均拥有40亩左右茶园(指武夷山非正岩核心产区),按每亩茶园产出600斤左右茶青计算,每亩产值八千元左右,一户茶农一年收入大约为35~40万元。“在武夷山,每年能从茶园收入这么多钱,日子可以过得很滋润了,有房有车,还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医疗和教育。”王强说道。

岩茶能值“高价”吗?

“岩茶采用乌龙茶制作工艺,10多斤鲜茶叶只能做出1斤不到的干茶,整个制作过程需要3个月以上,加上茶叶原料稀缺、制作工艺要求严格等原因,岩茶卖到每斤万元左右还算正常。”来自武夷山岩茶核心产区的资深制茶师表示。

实际上,岩茶的成本远不止这些。武夷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邵长泉向记者列举,从直接成本到隐性成本,再到机会成本……岩茶的成本高于其他茶品类,而且逐年增加。

“很多人不理解,一片树叶,哪来那么多成本。”邵长泉说,岩茶一般一年只采一季,而其他茶类一般都多次采制,比如铁观音一年能采三四季,白茶甚至能采到四五季。岩茶保住品质的同时自然也加大了成本。

每年4月中旬,岩茶进入采摘期,最佳采茶时间也就三四天。据统计,目前武夷山市注册茶企达5100多家,有茶山的茶农、茶企都赶着好天气采茶,经常出现“用工荒”。“每年采茶季,我们都提前好几天到江西,一车一车拉回工人。这几年工人越来越难找,一天800元工钱都很难找到人。”当地一位茶企负责人提及招工,面露难色。

而核心山场的管山工人更难找。邵长泉以“天价岩茶榜单”中的一款茶举例介绍,“这个茶的山场走路就要3个小时,来回要花6个小时。工人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回来,一天只能工作一两个小时。人工成本是极高的,还要找到熟悉景区山路的人,难上加难。”


直接成本中占大头的是工序成本。“一个做青师傅要配2个帮工,一个炒青师傅要配3个以上工人帮忙揉青,一个师傅一年只能做80斤成品茶,每年两三万斤成品茶需要两三百号工人。”手尚工夫茶业负责人陈志强说。

“除了直接成本,还有看不见的成本。”邵长泉接着介绍,比如岩茶的拣剔特别费工,从毛茶中一片一枝拣去黄片、茶梗,制成精茶,成品率不足50%。“还有品牌宣传、销售环节等看不见的成本,许多到门店的茶客,品了五六泡茶,最后才买半斤,门店就损耗了一两茶。”

为保证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武夷山从2008年起将茶园控制在15万亩以内,让岩茶无法从“量”上突破,只能从“质”上不断做文章。“不要怕武夷岩茶卖得贵,武夷岩茶自有它贵的本钱。”黄兴国认为。

作者:陈欢欢

原标题丨三问武夷岩茶之二:“天价茶”从何而来?

注: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正皓茶团队如茶芽般生机勃勃,春茶不远了

下一页:家庭存放普洱茶要怎么保存好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