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臣:砖茶究竟产生于何时(三)

陶德臣:砖茶究竟产生于何时(三)

18阅读 2021-04-02 03:34 观点

砖茶究竟产生于何时

(三)

陶德臣

————————————————

嘉庆(1796—1820年)、道光年间(1821—1850年)砖茶业得到继续发展。

嘉庆、道光年间,随着国外饮茶风习的转盛,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已有一定发展,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对砖茶的需求增长,中国砖茶出口数量与日俱增。

据统计,1796年,中国茶叶自广州出口欧洲各国258348担,1832年达404320担,同时期,美国船只从广州出口茶叶由3450400磅上升至14637486磅。俄国自北方输出茶叶,1800年为311.1万磅,1838年达896.89万磅。鸦片战争后,茶叶出口更见发展。至1860年前,茶叶海上出口地点是广州、福州、上海出口,陆上茶叶出口地点是恰克图及新疆。仅从海上出口茶数量的攀升即可知国外对茶叶需求的旺盛。1843年,南方出口茶埠仅广州一口,当年出口茶叶17727750磅,1844年,上海始出口茶叶,广州、上海出口茶叶70476500磅,1850年,广州、上海出口茶叶78926500磅。1860年,出口数增为121388100磅。1844年,海上茶叶出口量是1843年的3.98倍,1850年,这一数量是1843年的4.45倍。

由此可见,嘉庆、道光年间茶叶出口增量之多,增速之快。正因为如此,砖茶出口量也水涨船高,1755年出口48048贯,嘉庆年间(1796—1820年)增至238499贯。

与此同时,晋商深入内外蒙古、新疆运销砖茶,也推动了砖茶边贸的发展。正是在砖茶内外发展的形势下,羊楼洞产区的砖茶生产日益兴盛。地方志真实记载了嘉庆、道光年间砖茶业的发展情况。最典型的材料有民国《湖广通志》卷二十一《风俗·蒲圻县》所载嘉庆贡生周顺倜《艮思棠集·莼川竹枝词》、同治《崇阳县志》卷四《物产·货类·茶》所载砖茶采制内容。《莼川竹枝词》载:“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梁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原注:每岁西客于羊楼峝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签,题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乡”。这个竹枝词生动描写了嘉庆年间晋商在羊楼洞采制砖茶的情况。这段文字不长,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包括采茶、制茶、包装等砖茶业各个主要环节。

同治《崇阳县志》卷四《特产》记载:茶“今四山俱种,山民藉以为业。往年茶皆山西商客买于蒲邑之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用火炒,置布袋揉成收贮以竹篓,稍粗者入甑蒸软,用稍细之叶洒面,压成茶砖,贮以竹箱,出西北口外卖之,名黑茶。道光季年,粤商买茶,其制,采细叶暴日中揉之,不用火炒,雨天用炭烘干,收者碎成末,贮以枫枊木作箱,内包锡皮,往外洋卖之,名红茶”。

羊楼洞一带的砖茶生产时间早于红茶,晋商也早于粤商到羊楼洞采制红茶,因此可以推断,这条史料反映的砖茶制造时间早于“道光末年”,也就是说至少反映的是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事。这两条史料均反映嘉庆年间砖茶生产的发展。

来源:茶道哲学研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陶德臣:砖茶究竟产生于何时(二)

下一页:家庭存放普洱茶要怎么保存好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