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篇想用一段刻薄,但希望能让很多人清醒的文字开头。
如果没有认真对比过名山古树和普通茶叶的区别,别总认为买贵的茶叶的人都在交智商税,只不过可能付得起钱的人,愿意为提高10%的品质愿意付10倍,甚至20倍的钱。
而普通人因为消费理念的问题,大部分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但是没必要跟着别人在网上瞎起哄,获得一时口舌之快,并不会让你过得更好。
陈家坞,仰雾里
1
“大师”是一种人设
大师,名山,古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占据着市场金字塔顶端的关联词汇,被人们理解为智商税的代名词。特别是“大师”,你在各个地方看到嘲讽提及到的大师,一定远远大于正向褒奖的使用频率。
我自己过往的文章中,几乎90%以上提及大师都是在调侃,现在想想也挺不好意思的。今天大师似乎已经成为大家对某类人的嘲讽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实的利益
一旦被尊称为大师,立马可以获得很大的好处,最简单的你100的茶叶原来只敢买200,但是成为“大师”后,立马价格是可以飙升,也许价格后面加个“0”,都不足以表达对大师的尊敬。
如果只懂得成为大师后,能够为卖货提高点帮助,这还属于脑瓜子不怎么灵光的,有点商业头脑的都在搞培训,带徒弟,你还在算计着如何提高茶叶利润和销量,聪明的人早就做起一本万利的生意,赚个盆满钵满了。
没有底子驾驭大师人设,总归会有翻车的一天
很多人都可以为了大师去营造人设,你去看下这些大师的朋友圈,一般有以下特点:意犹未尽的话术,唯美有格调的照片,文字最好是繁体才有味道,几乎看不到卖茶谈的都是境界。
所以,越是这样的大师,往往越容易翻车,一旦涉及真刀真枪的问题,大师翻车概率极大。一个大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整个社会留给大师表演的舞台越来越多,兜底的概率也就越大,翻车的概率也就越高。也造成了大师天上飞,祸从口中来,一旦翻车,将会承受这个世界上最为尖酸刻薄的言语的嘲讽。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你至少要脸皮厚,能力承受住大师人设崩塌的嘲讽,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吃的消的,而一边崩塌一边死不承认得继续割韭菜,这更是一种超常人的能力。
2
喷大师,也是一种套路
如果说大师的人设有利益;
喷大师一样有利益;
两者的区别是都想赚钱,一个不要脸,一个要脸而已。
其实偶尔调侃调侃大师,喷喷大师,不仅可以让本身枯燥的生活增添一抹乐趣,以及当看到自己满屋子库存压力大的时候泄愤,是个非常不错的解压方式。但是,有些人整日喷大师,你以为是抱怨,但实际上这些人情商非常高,通过抓住消费者心理,在喷那些大师的时候,就已经默默的站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一边。
为什么抨击大师很容易受到普通消费者支持呢?因为大师说的名山古树大部分人没喝过,所以遥不可及的美好总让人觉得是虚幻的。所以无论在哪个自媒体,告诉大师手上那些名山古树茶,其实跟你们拼夕夕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动用无数朋友砍一刀换来的免费茶叶区别也不大的时候,你感觉自己瞬间省了几万块钱,你多乐?
当站在大众情感层面的时候,收割就变成很容易的事情了。
3
不是所有的吹嘘都经不起推敲
我写这篇文真正的目的当然不是真的跑出来吐个槽,大家开心开心就算了。其实还是希望各位朋友再读到文章的时候,稍微能有点启发。毕竟像我开头说的,天天抱怨,并不会让你过的更好。
现在大家看惯了大师的各种秀,已经变得好像大师的言论必然要反着听的,但实际上我认为并没有这么夸张,很多时候很多有底层逻辑的东西被吹嘘过头了而已。
我认为不是,只是因为部分假大师表现欲过强,了解点皮毛就开始胡吹,完全不管有没有底层逻辑支撑,这才是人设翻车的导火索。很多时候,同样的一个事情,过于夸大当然不可取,但不代表完全经不起推敲。
“我喝的出茶的树龄”和“这个茶树龄应该蛮老的”
“我一喝就知道哪个山场的”和“牛肉、马肉这些还是很容易喝的出来山场区别的”
“我一喝就知道是几号的茶叶”和“我看看,告诉我大概产区,我是能猜出来大概哪几天的鲜叶做的”
等等这些句式,喷前者理所应当,喷后者只能说明你见的太少。
大师因为积累,所以有了这些句式后部分的经验能力;而大师人设,是看到了别人这些句式后部分的能力,自己脑补成前半句的臆想,TM活该翻车!
4
懂茶真的很难吗?
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喝了那么多年自己还不懂,那是因为你没有留心和思考过,懂茶和不懂茶中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我认为就是当你有无数个这样的小问题,能够经过一篇文章一样梳理后,你才会发现自己对茶的理解越来越透彻。
所以最后,送给各位三句话:保持独立思考,保持适度怀疑,保持客观思维。
你我身边真正懂茶的,没有一个人会承认自己是大师,无一例外。
码字不容易,觉得有道理的朋友欢迎积极点赞分享,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各位多多预定。
来源:恋山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