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茶库存压力如此之大,业内早已形成共识。既然是共识,为什么中期茶的销售始终停留在纸面上而无太多实质性的推动工作,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说同舟共济仅仅是个愿望,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却困难重重。对于销售中期茶这件事,很多人都是等别人先卖,然后自己再卖。这是因为中期茶不像新茶,对于单一品种其库存是非常有限的,多则千百件,少则就几十件。喝一片则少一片,卖一件则少一件。在中期茶销售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一个情况,一开始茶并不贵,但随着销量的增加,喝茶的人增多,茶价就会不断上扬,然后前面卖茶的人反而没有后面存茶的人赚得多。
这样的例子在市场不要太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白菜班章系列。早年卖大白菜班章的茶商赚得全是辛苦钱,一片茶进价几十元,后来涨到一百多,考虑到人工仓储成本,每卖一片茶最多赚个百十块。等到茶卖的差不多了,那些惜售的人反倒成了最大的赢家。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存茶者成为了市场的赢家,成为了茶商们的偶像,也用自己的成功向茶客们展示了何谓能喝的古董。
谁都知道大白菜班章不会是最后的神话,这样的神话未来依旧会上演。神话在哪里?不就在那些躺在仓库里等待销售的中期茶吗?然后就出现了先卖茶的人喝汤,后卖茶的人吃肉的尴尬局面。世上哪里会有明知别人会吃肉,自己反而要喝汤的道理,尤其是大家手里握着相同的筹码。茶商们都僵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当开拓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倘若这样的局面能一直维持下去,倒也是个能接受的情况。问题是市场扛不住了,再这么僵持下去,到最后可能一起破产。要不这样:彼此都互相盘盘对方的仓库,各自拿一部分库存出来卖,这样一起喝汤吃肉可好啊?
文:天火
摄影:吉星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