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茶企上市失败!中国茶叶第一股,终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又一茶企上市失败!中国茶叶第一股,终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232阅读 2021-06-18 03:50 观点

“7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

市场规模3000亿元,关注度却不高!

上市,一直是中国茶企的执念。然而,茶企上市之路,却是屡败屡战。

遗憾的是:未来几年,A股茶企上市第一股,终究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01-中国茶叶的落寞

公司上市,本来就难。

农业公司想上市,更是艰难。

农业中,最传统的茶业想要上市,更是难上加难。

国内门槛较低的创业板,要求:

持续三年盈利;最近两年连续净利润累计超过一千万;净资产不低于两千万;发行股本不低于三千万。

满足这个条件的企业并不少。但审核是要命的一步,几百万审计费用花出去,也未必能上去。

2018年创业板22家企业IPO仅有6家审核通过,过会率27%。

在地下室蹦跶的创业板都这么难,站在高楼上的大A股自然不用说。

资本,青睐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

农业,投入时间长,见效慢,相比科技类,盈利空间还不高,一直不受资本青睐。

在上市公司中,农业公司占比一直不高:

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合计3034家,涉农类121家(不含茶),占比3.9%。其中涉农制造业69家,农业52家。

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中,农业公司13家。占比2.6%。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中,农业也几乎是垫底的(漂亮国大平原上烧石油的机械化农业,竞争倒是挺强)。

农业,在上市的路上,本来就孤军奋战,好不容易挤上去,也是势单力薄。

至于茶类,更是农业中最惨的存在:

目前,仍没有一家茶企冲上大A股。新三板倒是有一批,2018上半年,新三板22家茶企,9家负增长,营收过亿的只有1家。

其它茶企,营收都在百万、千万级别。(跟新三板上其它公司相比,差距很大)

这两年,部分大茶企纷纷冲刺大A股。然而,茶企上市之路,道阻且长。

-02-中国茶叶,标准之痛

只有生产力才是真实的。

生产力的背后,是标准化,规模化。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后。1851年,英国派罗伯特福琼把茶叶偷出中国,在印度等殖民地使用机械化制茶。机械化的成功,带动印度茶叶的标准化。

印度茶叶,虽然喝起来真不敢恭维(是真的难喝),但就一个产业来说,印度茶叶的标准化程度,比中国茶叶高。世界最大的茶企,正是印度的塔塔饮料。

而中国茶叶所代表的生产力,仍然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一家一户,手工生产。

中国茶叶,没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标准

中国茶叶有标准,但这些标准,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

从茶叶采摘到冲泡品鉴,茶叶,都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标准。

比如普洱茶,采摘的时候,虽然有一芽两叶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就好比,一件T恤,要有四个洞。这不是废话吗?  

相比一芽两叶的标准,资本希望的标准是:迅速检测出来,这个茶值多少钱?能否工业化带来产值?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标准。然而,茶叶无法解决。

茶老板一堆茶叶摆在面前,一堆台地茶,也敢拍着胸脯说:我这个,就是传说中的冰岛古树茶。一口下去,保准你打通任督二脉。不信你喝,还有冰糖甜、兰花香呢。其实,不知是哪里加工出来的香精茶。

一堆茶叶摆在资本家面前,茶老板吹嘘:我这个是老班章古树,1.5万元/公斤,100公斤,值150万。

到底是哪个山头的茶?做茶几十年的老司机能够喝出来,普通人根本分不出来,只能听茶老板自说自话。

不仅原料和库存没有标准,就连喝茶的时候,也彰显个性。有的人喜欢普洱茶的蜜香、有的人喝醇厚的汤感,有的人喜欢回甘。

还有的人,一句茶无贵贱,适口为珍,把想实现标准化的人弄得晕头转向。

制茶工艺无法实现标准化。这意味着,虽然今天的中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无论什么样的机器,都可以造出来(光刻机除外)。

但茶叶不可能规模化生产,没有工业化先进生产力的加持,资本回报率很低。

加上我国茶叶的消费背景是:一方美食影响一方茶饮,地域差异、饮茶口感,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茶叶市场要真正打开,难度相当大。

最传统的农业、没有标准、慢消品、购买周期长,这无关对错,但鉴于此,聪明的资本,根本看不上传统茶行业。

资本是需要回报的。但茶叶,只靠卖茶,能带给资本的回报,少之又少。

资本,知道茶难卖,也知道茶行业有200余万吨茶叶库存卖不掉。

这样的大背景下:没有资本支持,短期内,茶企上市,权当看戏吧!

更残酷的是:农业股,30年来都是阴晴不定。纵然有一家茶企真的上了大A股,但鉴于以往茶企晴两天阴三天的表现。

茶企能在大A股上蹦跶多久,又有谁知道!

会不会今天上去,后天就摔下来了呢?

-03-中国茶叶,不止上市

一家茶企能够上市,做大做强,这是企业的实力,有助于市场的打开,这是茶行业之幸。

但是,纵然没有能够上市的茶企,也不必妄自菲薄。

中国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数据: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全省茶产业涉及茶农600多万人。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19个省、900个县产茶,涉茶人口8000万。

数千万人靠茶为生,如果出现几个茶叶巨头,上市成功,通过融资带动茶行业走向规范化,那是行业之幸(从这一点来说,希望茶行业的央企能上市)。

相反的,没有茶叶巨头上市,对茶行业,也没有影响。

中国茶产业,本质是藏富于民。只要8000万涉茶人口,能在茶行业里,吃饱饭,过好自己安稳的日子,比任何茶企上市都管用。

普通人的需求,无非安居乐业四个字。让贫困的茶农,每年多几千块钱的收入。让住了十几年的破房子,变成新房。才是实在的。

如果因为看惯了立顿的辉煌,非要把中国茶叶拔高到世界第一茶企的高度,回过头来教育几千万涉茶人口:

你看人家立顿多牛,你看你们一家上市茶企都没有。这是圣母哭丧,自作多情。

让几千万涉茶普通人过好日子,比上什么市都重要。

中国茶,不仅仅是饮料

茶,终究是用来喝的,最重要的,还是服务国内消费者。

茶叶,有两种,一种是中国茶,另一种是别的茶。

立顿、大吉岭等茶叶,只有茶的味道,国内消费者,根本不屑一顾。

然而,中国茶叶,却是色香味俱全。

中国茶叶,六大茶类,各有奇香。绿茶、清香淡雅、清爽纯净,红茶似花似果似蜜,乌龙茶的香、花果香中夹带烘烤味,至于普洱,一饮之后,其他茶叶,皆是过客。

除了香气不同,中国茶叶的滋味,绿茶鲜爽,青茶熟香温润,陈年普洱则陈香醇厚。

作为一种饮料,能有这么复杂的风味变化。能与之媲美的,只有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的顶级葡萄酒。

然而,法意红酒,却不具备中国茶的精神属性。

中国茶,口渴时候,一杯下肚,照样解渴。若有心情,小壶静静冲泡,一人一茶,喝的是活在当下的闲适。三五好友,喝茶论道,喝的又是一种感情。

中国茶,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一盏茶,融合了中国人“人生草木间”的哲学智慧。拿起放下,苦尽甘来,所能表达的,也不过茶之一二。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品茶却是一种精神境界。国人对茶的感情,又岂是一句人生如茶,所能表达的。

国人对茶的感情,又岂是立顿之流所能了解的。

写在最后:

中国茶叶,不可能放弃手工,转行机械化。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资本看不起传统茶叶的事实。

所以,对茶企上市,坦然一些,有则好,没有也无关紧要。

人生在世,尽人力,听天命而已。

对茶企而言,比上市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标准的茶叶市场里,守住自己的制茶底线,不辜负茶客的信任。这样的茶企,无论上市与否,茶客都不会抛弃它。

如果真有茶企能在资本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功上市。那么,企业赚钱很重要,但承担大茶企的社会责任,同样重要。

带着行业走向标准化,让茶客买茶不被坑,早就是数亿茶友心中的殷殷期盼。

目前,中国传统茶行业,很难出现奇迹。既要保住千万人的饭碗,又要出现大茶企。天下没这么美的事,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造福于民。

但长远来看,中国茶叶完全有可能创造世界一流的大茶企。

不是机械化,也不是茶文化,而是茶叶深加工(卖科技品比卖原料赚多了)。

目前,我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正在抢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领导权。

新一轮科技革命一定会带来更强悍的生产力,尤其未来10年,生命科学大有可为。

茶叶,一片特殊的树叶。目前已发现化合物就有500多种。未来,喝不完的茶叶原料,很有可能大量用于茶叶深加工。

新的茶叶增量市场,完全有可能出现。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无非就是:

喝好自己的茶,且待未来!

来源:今日头条--巡茶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2021寻茶记深度视频丨专家茶人探山识茶——易武麻黑③

下一页:家庭存放普洱茶要怎么保存好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