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茶香飘五洲

百年茶香飘五洲

2阅读 2023-08-11 03:28 行业

近日,福安白云山茶博物馆在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开馆,馆内陈列的500多件制茶工具、茶银票等藏品,引来游客频频驻足。不少游客选择在坦洋工夫茶体验区,动手体验非遗制作技艺的魅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福安人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产茶、制茶历史可追溯到隋唐之前。特别是清咸丰、同治年间,地处白云山东麓的坦洋村成功试制坦洋工夫红茶,一时声名远播。借力当时便利的水路运输,坦洋工夫茶远销海外,留下了“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之佳话,奠定了其中国历史名茶的地位。

如今,几经沉浮、历久弥香的坦洋工夫茶迎来新的辉煌,不仅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国字号名片,其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茶

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村口,矗立着一座碉楼,黄土墙上嵌着一枚偌大木质样式信封,写着“中国·坦洋”。

在坦洋工夫鼎盛时期,从海外寄往坦洋的信件,无须冠以省、府、县之名,直书“中国·坦洋”,即可送达收信人手中。坦洋村人至今依然对此津津乐道。

坦洋村,村前清流如练,村后桂树飘香,四周茶园碧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得一方好茶。坦洋工夫创制之初以坦洋菜茶为制作原料。据史料记载,此茶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坦洋村被发现,人们种植于菜园四周,故称其为“坦洋菜茶”。

坦洋村口矗立着印有“中国·坦洋”字样的碉楼。关于坦洋工夫的创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万兴隆茶行胡福四根据从武夷山引入的小种红茶制法,以当地坦洋菜茶为原料,试制红茶成功。制作此茶颇费工夫,坦洋诸茶庄共同商议,以“坦洋工夫”为名,后逐渐打响名声,吸引各地茶商接踵而来开设洋行。一首民谣唱出了当时坦洋村的热闹与繁华:“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风桥。”

据《福安县志》记载,最鼎盛时,一条不足一公里的坦洋街就有万兴隆、丰泰隆、吴元记等36家茶行,商贾云集,洋行入驻,雇工3000多人,每年制干茶2万多箱。“听祖辈讲,当时村内规模较大的茶号还发行茶银票,在茶号内部流通,凭此兑换银元。”坦洋村村民林茂盛至今还保留着祖辈珍藏的、印有“振泰兴”茶号和“同泰春”茶号的两张茶银票。

茶叶工贸让一个平凡的小山村成为繁华的集镇,也为当地村民带来滚滚财源。如今坦洋村内,举目可见的民居建筑、宗祠廊桥等文化遗迹,都与工夫红茶息息相关。

位于坦洋上街的王家宅院系坦洋王氏第一代茶商王正卿于1906年建设,该建筑工住两用,楼下为居家住屋,楼上为茶庄工场,共有六座宅院,每一座都是“六扇八廊庑”制式,按二进二托二天井五开间双侧屋的格局建造,蔚为壮观。位于坦洋村下街的丰泰隆建筑群系茶商施光凌所建,其中一座三层横楼是丰泰隆茶行旧址,每层11开间,为制茶工房,也是坦洋村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早期红茶制作工场。

如今,丰泰隆建筑群已成为坦洋村历史文化展示馆,前来参访和体验坦洋工夫红茶制作的游客络绎不绝。

漂洋过海打响国际品牌

在福安白云山茶博物馆内,一张英文防伪广告格外醒目。“这是坦洋胜大来茶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出口茶品配发的英文防伪广告。”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人林鸿介绍,1907年,坦洋茶商吴庭元设立的胜大来茶公司率先在香港注册“元记”商标,1910年与俄罗斯客商签下一笔50吨坦洋工夫红茶的订单,在茶界传为佳话。

坦洋村内有座妈祖庙,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外形仿造福州台江福安会馆样式。“坦洋人倚仗便捷的水运条件,将大批茶叶通过船运舶载,直通远洋,妈祖自然成为坦洋人祈求水上平安的精神寄托和保护神。”福安市文史专家、《八闽茶韵·坦洋工夫》编者李健民介绍。

坦洋工夫红茶制作之抖青技艺展示坦洋工夫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青睐,影响也随之扩大,吸引了福安和周边各县的茶青或红毛茶汇集坦洋,精制成坦洋工夫成品茶。坦洋村因与福州口岸一水相连,在坦洋村制成的成品茶南下运往福州口岸,经福州口岸远涉重洋,进入国际市场。

“早期闽东海上茶叶之路有两种走法:一条是全程水路,即各地茶品汇集到赛岐码头,而后过驳大船,沿赛江南下进入东海,然后循岸线驶往福州口岸;另一条则是水陆兼程,出赛江最南端的白马门后,先到宁德飞鸾码头登岸,然后改用肩挑,翻越飞鸾岭,循官道经罗源、连江到达福州。”李健民介绍,如今飞鸾岭南路起步岭尚存的晚清碑刻,记录了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宁德、福安、寿宁三县茶商捐资重修飞鸾岭路的过程,碑文涉及的茶庄包括福安坦洋的泰大来、福兴隆、祥记等。

坦洋工夫靠着赛岐的港口优势,成为闽红的领军者。据《宁德(闽东)茶业志》记载,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坦洋工夫茶总产量5万箱,产值100万大洋,创下历史纪录。闽海关1894年的年度贸易报告称,板洋(指坦洋)和邵武地区出产的、价格低廉而又有泡头的工夫茶是值得购买的好茶……特别是在伦敦,它们成了印度和锡兰茶叶的劲敌。

“海上丝绸之路虽因丝绸得名,但茶叶也是这条商路上的大宗商品。福安茶叶在明末清初时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阿富汗、土耳其等国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坦洋工夫红茶通过水陆两路运输到福州,经福州、广州口岸销往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林光华说。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三都福海关成立,此后三都澳成为闽东广大茶区的天然航运中心,而从赛岐港起运的茶叶全部全程走海路直达福州口岸,不再走飞鸾岭官道。

借着三都澳开埠,坦洋工夫出海之路越走越畅。据《三都澳海关十年报》(1912—1921年)记载,经三都澳出口的红茶由1912年的5.06万担发展到1915年的7.24万担,创历史新高。

1915年,漂洋过海的坦洋工夫凭借工艺精湛、口感独特等优势,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还成为英国皇室专用茶。“坦洋工夫在万国博览会脱颖而出,奠定了世界名茶的地位,这对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推进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林光华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海上茶路受阻,坦洋工夫也随之沉寂,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所恢复,后来又因为国际贸易发生变化,福安茶区“红(茶)改绿(茶)”,这一改就是30多年,其间坦洋工夫仅保留少量生产。

传承创新再续百年雄风

时光推移至2004年,一份《重振坦洋工夫品牌,再创福安茶业辉煌》的政协提案,唤醒了尘封已久的坦洋工夫。2006年秋,福安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坦洋工夫茶新闻发布会,11种以“坦洋工夫”为统一品牌的茶产品同时亮相,吹响了恢复打造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号角。

重回人们视野的坦洋工夫开始在国外频频出圈:在第十届巴拿马中国贸易展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作为中国主要参展品重返巴拿马;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坦洋工夫入选中国全球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用茶……

2009年3月,来自俄罗斯的米德利先生带领采购团,专程来到福安探访坦洋工夫原产地,并签下60万美元茶叶订单。坦洋工夫红茶重新大批量出口俄罗斯,再续前缘。“坦洋工夫与其他茶类相比,有着特殊的魅力,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米德利说。

“今年6月,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的牵线下,福安3家茶企与俄罗斯农业监督局就茶叶贸易相关领域合作进行交流,他们对坦洋工夫展现了极大兴趣,如果这块市场能获得突破,对坦洋工夫销售量将是一个巨大突破。”坦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冯坚介绍。

“从2005年起,福安每年都要举办坦洋工夫杯斗茶展示活动,邀请全国各地茶友、专家到福安,交流红茶文化、推介坦洋工夫。”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祖辉说。

近年来,福安以茶为媒、向茶而兴,扎实推进品牌建设、科技兴茶、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建立全国首个“三茶”研究院、揭牌“三茶融合创新园”,踏上了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新征程。

茶山环绕下的坦洋村在坦洋村全国首个5G农业智慧茶园里,一排排高清摄像头紧贴地面,对茶树情况进行实时拍摄,自动采集和监测园区病虫害信息。“数字+”与茶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茶叶生产、管理提质增效。北京享业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正以坦洋村集体56亩茶园为示范,通过使用专用有机肥、建设喷灌水池等方式,打造绿色生态示范茶园,不断提高茶青品质……福安将稳定茶叶品质作为茶产业发展“生命线”,持续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该市共有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3000多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2.2万亩,成为福建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

盛夏时节,位于坦洋村内的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传习所不断迎来研学团队,他们在这里体验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制作工序,感受世界非遗的文化魅力。据介绍,该传习所所在地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坦洋茶厂,曾是外贸出口的重要基地。“传统制茶技艺如何更好地进行活态传承,通过展示制茶工序进而展现茶文化魅力是重要手段之一。”坦洋工夫茶非遗技艺传承人林鸿说。

眼下,作为坦洋工夫发祥地的坦洋村,建起了电商直播间、茶业技术培训中心,龙头茶企正将百年传统红茶和现代工艺相融合,推出坦洋工夫奶茶等新产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发展,做足‘茶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坦洋村党支部书记李青青说。

来源:福建日报2023年8月11日第07版,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2020年天地人茶叶 倒生根 一头大象 布朗山金芽饼 熟茶: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就不是茶的问题 还要从茶身上想办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