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鸡鸣“联农”机制育出2000万元茶产业 带动1600余户茶农每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

城口鸡鸣“联农”机制育出2000万元茶产业 带动1600余户茶农每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

4阅读 2023-10-23 07:30 行业

10月20日,深秋的阳光透过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的薄雾,照得山坡上连片的茶园愈发青翠。

十几名村民斜挎背篓,趁晴好天气采摘今年最后一批夏秋茶。他们一边采摘,一边喜滋滋地憧憬着今年的茶叶收入,茶园内不时传来欢笑声。

鸡鸣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鸡鸣乡将茶叶作为乡里的重要支柱产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一头连茶园、一头连市场的利益综合体,让鸡鸣茶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叶”,每年带动茶农户均增收4000余元。

▲鸡鸣采茶忙。通讯员王荣摄

婆婆们一天能收入上百元

采茶人中,58岁的金岩村二社村民黄大桂笑声最大。

“过去每年采茶最多只采到6月份,这两年可以一直采到快下雪的时候。”两鬓斑白的黄大桂乐呵呵地说。

鸡鸣茶以清明节前采摘的“明前茶”而著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鸡鸣乡从去年开始以夏秋茶为原料加工“黄大茶”。这种产于夏秋季的茶虽然单价不如明前茶,但让茶园的采摘时间从原来的4个多月延长到近8个月,村民通过采茶增收更多。

“采夏秋茶,每天能收入100多块钱。”黄大桂告诉记者,这两年给孙儿们买玩具、零食的钱就是自己从茶园里“摘”出来的。

记者发现,在茶园里采茶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婆婆,有的甚至超过70岁。采茶是按重量计算收入,婆婆们一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到两百元不等,采茶已成为她们的重要增收渠道。

鸡鸣乡党委书记姜涛介绍,鸡鸣茶园面积七八年前只有五六百亩,目前发展到4000多亩,鲜叶年加工量达到200余吨。全乡种植茶叶的茶农已有580余户,其中超过25%是脱贫户。茶产业已成为鸡鸣乡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鸡鸣茶业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制作茶叶。通讯员钟灵敏摄

“老顽固”变“宣传员”

在鸡鸣寺背后的茶园里,48岁的村民马光明正在补种茶树苗。太阳照进茶园,他干了一会儿,两颊便挂上了汗珠。

“现在栽茶有‘搞头’,值得干!”马光明说。作为脱贫户,他这几年每年通过茶叶获得的收入超过2万元。

2019年,金岩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了大美茶山专业合作社,准备将鸡鸣贡茶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打响。“当时很多村民不能理解,担心又是‘竹篮打水’。”合作社理事长卢贤刚说。

马光明是当时重重顾虑的村民之一:他家2亩茶园,一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还不如种红苕管钱。”马光明面对上门做工作的村干部抱怨。

为此,村里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逐一解答村民的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

当时69岁的老党员廖先荣是村里的第一批“宣传员”。他和村支部书记桂诚舒等先后三四次上马光明家门,给他摆发展鸡鸣贡茶的前景,告诉他利用土地入股发展茶园的不同之处:可以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六统一”,提升茶叶品质,可以卖到更好的价钱,还可以通过“抱团”实现茶叶种植的节本增效。他为老马算起了账:一亩茶园管理好了,能收入四五千元,可不是以前单家独户发展时能相比的。

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马光明以茶园承包经营权折合股份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管理茶园真的是这个——”马光明竖出大拇指。马光明自己管理时,一年只施一次肥,几乎没除过草,然后“等”着向茶树要鲜叶。在合作社的组织下,茶园一年要施好几次肥,春、夏、秋季都要除草,还要修枝剪形。到了采茶季,茶叶叶片肥厚嫩实,每亩产值也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四五千元。

与此同时,今年老马通过在茶园务工收入1万多元,去年还获得1000多元的合作社分红。

现在的老马心满意足,变成了合作社发展茶叶的“宣传员”。

姜涛介绍,目前鸡鸣全乡成立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组织化、规模化种植,每年统一开展修枝、上肥等社会化服务,在不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茶园为大家带来更多收益。据统计,目前鸡鸣乡茶叶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较六七年前增加了1000多万元。

加工提档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金岩村村民贺怀修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10月20日下午,站在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公司封闭式车间生产线旁,她瞥几眼就找出残叶等“不合格品”,并麻利地剔出。随后,这些鲜叶进入杀青、揉捻等环节,最终制成“黄大茶”。

“以前主要是加工春茶,一年在茶厂的工作时间也就4个多月。”贺怀修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开发出“黄大茶”后,在公司上班的时间增加到近8个月,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作为鸡鸣乡茶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城口县鸡鸣茶业公司也经历过不少波折。该企业成立于1974年,但在2000年左右因经营不善处于破产状态。2005年,当时在国企工作的唐频接手了鸡鸣茶业公司,努力将其发展壮大。

“虽然投入了现代的设施设备,但每年加工时间短、总产值不高等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唐频告诉记者,其中最核心的是加工技术问题。

了解到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后,政府整合资金300余万资金支持该公司开展技术攻关。获得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后,“鸡鸣茶业”陆续开发了以“鸡鸣贡茶”为代表的绿茶、红茶、黄茶、花茶4个系列共30余款产品,大大提升了茶叶利用水平、延长了茶叶生产周期、扩大了茶叶产量。

技术的提升增强了鸡鸣贡茶的市场竞争力,“鸡鸣茶业”实力的增强则带动了更多茶农增收。

目前“鸡鸣茶业”常年提供就业岗位42个,吸纳临时务工人数74人;通过建立订单联合机制,与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带动鸡鸣乡及周边乡镇的23个村、1600余农户增收;通过建立股份联合机制,与鸡鸣乡祝乐村等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股份联合,村集体通过试点资金项目入股“鸡鸣茶业”,已累计分红31万元。


来源:重庆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入世界文化遗产,昭示了什么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老班章红利已然耗尽 后班章时代正式开启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