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品味传承千年的饮茶“活化石”——石阡苔茶

带您品味传承千年的饮茶“活化石”——石阡苔茶

2阅读 2024-01-10 07:02 行业

铜仁市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自古便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说法,因其历史绵长,人文荟萃,享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本期将为大家介绍铜仁市的特色农产品之——石阡苔茶。


到了贵州石阡,就到了茶的海洋。

大小茶园,漫山遍野,举目皆碧。封行成垄的像绿色巨龙,尚未“成年”的长势正旺,刚刚种下的生机勃勃……

一片片青翠的茶园,与路边不时闪过的“鼓起劲来抓产业,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要想富,栽茶树,兴产业,调结构”大红标牌,红绿相间,让武陵山区的崇山峻岭变得生机盎然。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武陵山脉西南边缘,东南高、西北低,其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有着明显的岩溶地貌,兼具低纬度、高海拨、寡日照,最适合茶叶生产。由于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石阡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量丰沛,自然土壤为黄壤、山地黄棕壤为主,充分满足石阡苔茶的生长需要。这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茶树不仅节间长,而且苔粗叶厚。当地茶农以貌取“茶”,便以“苔子茶”相称。苔茶,也就因此而得名。


早在唐朝年间,石阡苔茶就成功俘获了“茶圣”陆羽之心,“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是其在《茶经》中对石阡苔茶的描述。宋明清时期,石阡苔茶被作为贡品上贡朝廷,成为皇室之爱。


石阡当地的茶叶,刚刚生长出来是紫芽。成年之后,才慢慢变绿。因此,石阡当地也以紫芽最为珍贵。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茶叶“紫者上,绿者次”的句子。后来由于茶树品种不断变化,紫芽茶在茶界逐渐消声觅迹。仅仅是贵州一地,忠实保留了唐代饮茶审美。

如今,石阡还保留了唐代饮茶方式。除去正常冲泡的方式之外,他们还爱喝一种“罐罐茶”。尤其是老人,真是离不开它。在石阡,无论你走到哪家,都可以看到一个土陶罐子,这就是当地人平时用来煨茶的器具。首先,在土陶罐里加入比较粗老的茶叶;然后,注入石阡的山泉水;接着,将土陶罐放在炭火盆里煨煮,直至罐中的茶水沸腾冒泡。此时老乡会夹起一块碳条,熟练地抹去罐口的白色泡沫。若是天气寒冷,还可以把生姜切片加入一起熬煮。“罐罐茶”口感极酽,是当地老茶客的最爱。

这种看起来“粗糙”的饮茶手法,常常被冠以“边地习俗”。可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唐饮茶法”。

这种饮茶方式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现,甚至在陆羽生活的中唐时期,仍是饮茶的主要方式之一。诚然,石阡罐罐茶算得上是中国饮茶习俗上的活化石了。

不管是神秘的紫芽,还是奇特的罐罐茶,都曾是中华茶文化的主流形态。由于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习俗,得以保存千年。


石阡是贵州省茶叶大县,茶文化浓厚,种茶历史悠久,却长期面临“空有好产品却难以走出大山”的困局。近年来,石阡县着力推动苔茶产业提质增效,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不断扩大。据悉,2022年石阡县实现投产茶园33.46万亩、茶叶总产量2.9万吨、茶叶综合产值31.9亿元以上。石阡苔茶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同时,石阡县在苔茶制作工艺中充分发挥非遗手工制茶优势,有效让非遗手工制茶在石阡得到很好传承,大大提升了石阡苔茶的市场竞争力。

石阡苔茶手工制法的省级手工制茶非遗传承人——王飞,年过半百的他和茶打了一辈子交道,茶早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机器制茶日益兴起,不少加工厂放弃了手工制茶工艺,但王飞始终坚持原汁原味的苔茶制法,保留石阡苔茶品质。同时积极发动周边茶农参与学习传承,从而提升茶农种茶效益。

传统的制茶工艺,有几个好处,一是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二是实现了茶农角色的转变,从简单的采茶工人,变成了现在的加工工人,甚至是小老板。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让他们稳定增收。


在王飞的宣传发动下,五德镇新华村茶农逐渐增多,全村300余户村民实现家家种茶,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现有三分之一的茶农懂得手工制茶技艺。依托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石阡把苔茶打造成了支柱产业。

优良的生态环境,让石阡苔茶富含钾、锰、锌、硒、铷等有益的人体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花青素,其中EGCG(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高达11%以上。据人口普查公报了解,2020年,石阡80岁及以上人口为746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12.8%,百岁以上的老人有四十多名,这里的老人长寿的原因与长期喝石阡苔茶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贵州石阡被称为“中国长寿之乡”。除此之外,还有“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来源:澎湃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界盛会刮起“强”风,品牌文化掀起 “热”潮,这场茶界年会看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就不是茶的问题 还要从茶身上想办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