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丰富多样的产业特质。在中国,有上百个茶叶公用品牌,这些不同的品牌受到不同区域特质、风土人情的影响,呈现出灿烂的产业图景。
“说茶”联合农业公用品牌管理专家、茶叶营销专家、奥格威管理咨询合伙人田友龙,深入剖析茶叶公用品牌特色,开启茶叶公用品牌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专题解读。
关注用户,赢得未来。
茶不仅有当下过剩的烦恼,还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隐忧;解决之道不在茶园茶山,更不在茶厂,而在用户。
茶是用户买来喝的,一切必须用户说了算。换上用户的心去感受茶,换上用户的耳朵去听茶,换上用户的眼睛去看茶,换上用户的嘴去品味茶;才能发现茶的底层逻辑,看清茶未来前进的方向!
△“说茶”摄
茶的基因,自我欣赏
茶是中国原生产业,底子是农业,历史上农业是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和自我欣赏。“看茶制茶,说茶卖茶”把中国茶的农业基因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中国茶贴上了自我欣赏的标签,一直不太关注用户。
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承载了太多饮品之外的功能,早已升华为华夏文明符号,惯性相当强大,即使经过了数十年市场化的洗礼,自嗨情节也未能完全消除,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忽略用户。
吃资源饭,无需关注用户
茶曾经处于慢发展状态,快速发展是近二十来年的事,过剩是近五年的事,此前茶一直是稀缺的;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对资源的控制,控制好茶园茶山,掌握好制茶技术,就能建立核心竞争力,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吃资源这碗饭,界茶同仁没有这个心情更关键是也没有这个必要关注用户,若关注用户只能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关注用户自然就不会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工业化思维,单向输出
茶非基本盘产品,战略选择上是后发展产业,品牌化近二十年才拉开序幕,产业的指导思想是工业时代的经典营销理论,逻辑是“有无优”三段式解决问题,基本思想是“王婆卖瓜”单向输出主义。
茶在工业时代经典理论指引下全速前进,以规模驱动为产业发展模式,一味追求标准化战略大单品,试图一劳永逸解决产业问题(单向输出最完美的体现),虽然也常把用户挂在嘴边,但基本没记在心上,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用户主权时代,已悄然到来
近20年,茶上演了一部速度与激情的大戏,跨越式发展引发产业变革,同时又与消费者崛起和用户主权意识觉醒相遇,三者发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悄然进入用户主权时代。
商业新逻辑,用户争夺战
21世纪,互联网解构并重组商业,商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各种资源在产业不同主体之间自由流动,资源控制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般性产业结构过剩,争夺用户成为关键。二者合力,市场迎来用户时代。
规律面前,茶也不能例外,从资源控制走向争夺用户,对于中国茶产业来说,是已无退路,别无选择。
品牌新模式,只为悦己
21世纪,文化、经济、制度三重推力,用户自我觉醒,个体开始崛起,人们有独立的见解与主张,开启内生消费模式——不消费给他人看,只为悦已(当然人们有为自己喜欢付费的能力)。
从此品牌真正意义上变成用户的,任何品牌都不能单向输出,而是发现之旅,发现用户借喝茶表达什么情绪,生活态度和哲学,品牌才能与用户共情,才能成为用户的选择。
角色变化,品牌共同创造
数字世界,媒体碎片化了,人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精英让位个体登场,普通人掌握了话语权。从此用户角色转变,拥有使用者、传播者、建言者、建设者等多重身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线模糊,企业必须打开界,与用户融合成共生共荣的整体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茶品牌必须走向开放,把用户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真正纳入品牌建设和组织建设之中,让他们建言,更要参与建造,还要让他们验收,才能创造一杯走心的茶,用户才会一喝再喝!
洞察用户,认清茶的真谛
关注用户,难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从此品牌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走出去,走进顾客的生活,感受他们真实生活状态下对茶的认知与需求,将顾客真正纳入品牌建设,才能开启共同建设模式。
△“说茶”摄
谁在喝茶?
年轻人讲奋斗,必然会试错,需要雷厉风行,需要满血复活,喜欢兴奋剂属性的产品。中老年人谋定而后,需要沉着冷静,更青睐安慰剂属性的产品。
茶是有药性的,一直以来其安慰剂属性大于兴奋剂属性,事实上茶的用户一直大龄化,主体从来就不是年轻人,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喝什么茶?
茶的主体用户大龄化,这个年龄状态人们一般会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刻在用户骨子里的是原叶茶,原叶茶才是主赛道,这是茶产业的支点。
近年茶界一直在茶叶深加工这条赛道上冲锋,茶叶深加工从根本上改变了茶的属性,已不是一个赛道,必须换一套玩法,这就是茶企搞颠覆性新物种创新先烈多先驱少的原因。
如何喝茶?
用户喝茶是一个感觉型事业,感觉分三层,第一感官上的体验,第二情感上的认同,第三情绪的表达。感官体验无标准有个性,情感情绪折射生活态度与哲学,因此任何一款茶必须有个性功能价值,承载人文价值,传达生活哲学,驱动品牌走向小而美的文化茶。
用户思维,重构产业底层逻辑
关注用户,业界一直将其视为一个企业层面的竞争问题,其实从用户出发,看的是产业底层,破译的是产业真谛,让产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告别复制培育新物种
近二十年,中国茶开启全速前进模式,茶叶进入大时代选择的是复制模式——引进著名产区的名优品种,新茶区的努力让曾经大不同的茶变成大同的世界;这与产业分化的逻辑背道而驰,新茶区本想建立一个品类品牌,结果变成了原料基地,成了搬运工。
新茶区一般将茶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来抓,建品牌获得溢价是其战略目标,品类品牌的支点是特色物种,茶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告别复制,走区域特色物种培育模式,茶产业才有美好的未来。
走价值驱动模式之路
茶从不是什么刚需,更不是用户生活的日常,茶是炫耀性产品。用户喝茶,承载情感和情绪,表现生活哲学,价格相对脱敏。因此茶是农业,更是文化产业,由价值驱动;任何一个茶区若无法用文化来构建起价值体系,将无法建立起强势的品类品牌。
新茶区的建设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从茶园到茶杯,优化品类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用文化提升茶的社会属性,增加茶的文化价值,让茶获得溢价,推动茶产业走“价值驱动”之路,这才是中国茶的核心竞争力。
小而美,构建大版图
用户借茶彰显个性,这将驱动茶碎片化,甚至粉尘化;用户喝茶重物性,更看情感价值表达,这将引领茶走向虚(文化)实(物性)结合之路,小物种与文化结合,驱动中国茶走上小而美之路。
△“说茶”摄
产业小而美,企业追求大而强,以文化包容性和延展性来扩充品牌时空总容量,驱动品牌做加法,组成品牌生态圈,通过小而美构建起大而强的企业版图。这是茶顶层设计必须找到的路径和方向。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