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农业特色产业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

武冈农业特色产业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

3阅读 2024-08-01 06:18 行业

近年来,武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创新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千年王城,福地武冈,位于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素有“武冈茶乡”之美誉。早在清朝康熙初年,武冈名茶“云山芽茶”便已定为贡茶。目前,武冈市茶叶种植面积达20680亩,年均毛茶产量约936吨,已成功打造绿茶、红茶三种二十余个系列茶叶品牌。一座座生态茶园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邓元泰镇赤塘村翰岭茶场,一垄垄茶树蜿蜒叠翠、连绵起伏,茶农们穿梭其间,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翰岭茶场历史悠久,茶叶品质独特,茶文化底蕴深厚,面积约700余亩,是高标准规模化示范茶园,现拥有玉笋、白毫早、碧香早等十多个茶叶品种。

制作清明茶是翰岭茶场的一大特色。清明茶,是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是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茶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春茶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无污染,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潘家所茶场曾是园艺场的经营范围,改革开放以后被村民潘跃东承包下来,一干就是三十余年。经过他多年的精心栽培,已发展到两百余亩的种植面积,年产值近百万元。潘跃东在邵阳市手工制茶大赛中多次获奖,是武冈民间的“茶博士”。他最善做红茶与绿茶,他制作的“都梁毛尖”是武冈十大特产之一。另一款“武冈银针”也倍受消费者推崇,市场价高达近千元每斤,且供不应求。

邓元泰镇天心桥村旱岭茶场有260余亩茶树,位于威溪水库下游。这里空气清新,适合茶树生长。目前,该茶场有白毫皂、黄金茶、储叶齐、碧香早等7个品种。现在每天有80多个采茶工人,高峰时有一百多人。茶场带动周边村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季节性就业,年轻妇女采摘茶叶一天有150至180余元收入。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018年,该公司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制茶车间,添置了新的制茶设备,每天可加工鲜茶叶1000余斤,年产茶叶10万余斤。新鲜的嫩芽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炒干、烘干、提香等诸多工序后,才能制成成品。茶叶泡入沸水中,叶叶舒展,香气盈鼻。

水浸坪乡地势较高,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规模的茶叶种植,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产业发展革命。村民邓胜雄、陆明亮等,破旧立新,改造荒芜的原“红碎茶场”重建茶园,反复尝试制作配方。青钱柳具有降“三高”的保健功能,因富含多糖、三萜类等物质味道偏甜。为了改善青钱柳的口感,邓胜雄他们经过多年实验,创造了史上独一无二的都梁红茶-一武冈人茶碗里的“金色江南”,找到了青钱柳的最佳搭档一都梁红茶。按照一定比例,在合适的水温条件下,把握好冲泡时间,所得茶的汤色和香味俱佳,既保留了青钱柳独特的保健功能,又突出了红茶的甘醇,可谓武冈茶叶中的“绝代双骄”。

2021年5月,邵阳市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工作队来到邓家铺镇大田村这个小村庄,并在村里成功移栽云南乔木古茶树。乔木古茶树是冰川时期遗存下来的珍贵树种,国内主要茶叶产区均有移栽历史,但均未获得成功,移栽邵阳是国内的首例成功移栽案例。为了吸引村民参与古茶产业发展,工作队提出“打造可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理念,采取村民认购茶树,公司提供代管和加工、销售等服务的方式,让乔木茶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同时对外寻找合作伙伴,让母本园的乔木茶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村民曾洛银种过田,承包过土地,养过鸡鸭,喂过鱼,算得上是村里的能人。曾洛银感慨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估算过,明年他手中的这批乔木茶将产生10万元经济效益,而且逐年会增加。如今,古茶产业正逐步成为邓家铺镇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武冈以加快建设湘西南特色食品产业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兴产业、品质强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武冈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依托农业科研平台,加大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提高茶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更优质、更绿色、更高效的茶产业优势集群。同时创新发展模式,将茶产业与推进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相结合,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蓄势赋能。

来源:邵阳聚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平坝茶农雷俊桢:坚守平坝茶 追求纯净品质

下一页:最高每公斤7.6万!2024十大天价普洱茶曝光,老班章居然垫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