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美 贵州绿满园  遵义:茶兴满山绿 业旺人欢笑

春光无限美 贵州绿满园 遵义:茶兴满山绿 业旺人欢笑

3阅读 2019-03-13 06:53 行业


【出山故事】

 


湄潭翠芽成为山区“摇钱树”

 

惊蛰节气,春雨绵绵。

 

3月7日一早,记者来到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山坡上茶园中,穿梭着一个个披雨衣带戴斗笠的农户身影。

 

大清沟村民组村民徐学良一边铲除杂草,一边查看茶树长势,不一会袖口就打湿了,但徐学良顾不得卷袖口,因为他的眼睛忙不过来。

 

“茶树上已经冒出芽苞,再过10来天,就进入采摘期。这场小雨来得是时候,润着茶树,产出的茶青品质最好,今年的明前茶制作出来想必品质很好。”徐学良告诉记者,明前茶是由茶树积蓄一个冬季产出的第一批嫩芽制成,味醇、形美,是茶叶中的上品。他家的茶青品质优良,卖给合作社,每公斤价格能比市场价高出4至6元。

 

“现在消费者都爱喝生态茶,我种的就是生态茶,我的茶园不打农药,都是物理除虫、施专用有机肥,长出来的茶叶油亮油亮的。我们村的茶叶还出过国门,卖到过俄罗斯。”提到自家的生态茶,徐学良满是自豪。

 

去年,根据季节的不同,徐学良茶园产出的茶青每公斤能卖出60至190元不等的价格。一亩茶园一年采收下来,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20亩茶园年收入超过16万元。

 

靠着种茶,徐学良在湄潭县城买了三套商品房,老家破旧的木屋也被重建成两层小洋房。看着眼前这片葱葱郁郁的茶园,即将再次迎来丰收季,徐学良喜上眉梢。

 

“以前,世代都种包谷、烤烟等传统农作物,年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温饱都成问题,哪想到如今种茶会发家致富。”徐学良感叹道。

 

湄潭栽培茶叶历史悠久,“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

 

自2000年以来,该县高度重视茶叶发展。2002年,根据县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退耕还茶工程,政府免费为农民提供茶苗种植,并教授技术,种茶的农户还可以连续8年享受退耕还茶补助。

 

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当地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

 

“2003年,我种了10亩茶。当年,整个大清沟村民组种了200多亩茶。2004年金花村创建全省第一个茶叶生青交易市场。”徐学良回忆道。茶叶生青交易市场的建立,让茶商满载而归,也让茶农鼓了口袋,当地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规模日益扩大的茶产业使农民愈发富裕,农民种茶的积极性也一年胜似一年。

 

“2007年,每亩茶有1000元收入;2008年,我把剩余的10亩土地也全部种上茶树;2009年每亩收入增长到3000元,2011年增长到5000元,现在每亩收入8000元,还有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好日子,得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徐学良高兴地算起了这些年的增收账。

 

如今,金花村662户共种茶6800亩,加工企业有26家,国家级企业1家。采茶季每天约有2000多人到金花村采茶,带动村民就业。

 

种一片茶,富一方人。金花村的成功在被誉为“贵州茶业第一县”的湄潭不是个例。

 

湄潭县通过新建标准化茶园,实施旧茶园改造提升和幼龄茶园管护示范基地建设,已发展优质生态茶园面积60万亩,投产57万亩。茶园集中度高,分布在全县15个镇,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5个贫困镇6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茶产业全覆盖,在茶区建有茶青交易市场35个。

 

近年来,湄潭茶以绿色生态的优良品质,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

 

“湄潭县一直坚持以‘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誓要走出一条绿色崛起、城乡统筹的小康路。”湄潭县茶产业中心副主任罗睿说。

 

为此,湄潭县积极对全县茶叶质量安全进行常态化管理,通过督导、强化宣传、推广绿色防控、做好农残监测监控、开展无公害认定等方式,启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目前,全县有32家茶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5.9万余亩、3家企业申报雨林联盟认证1.1万余亩。

 

为了让湄潭的生态茶拓宽销路,湄潭还以各类茶事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对接、商务活动、举办产销对接会,开展产销合作等方式,提高“湄潭翠芽”“遵义红”知名度。同时,茶企通过中国茶城、设立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批发部、网店等搭建多层次销售网络,2018年,湄潭县茶叶总产量6.77万吨,产值达48.2亿元,综合收入124.85亿元。

 

罗睿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湄潭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发展茶业,稳步推进茶园基地建设,把现有茶园逐渐提升为欧标茶园示范基地,让越来越多的茶树变成群众的“摇钱树”。

 

【点睛】

 


打造高品质的“干净茶”

 

今年1月,遵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遵茶集团将发挥承接品牌推广、资本运作、项目包装、争取政策性专项资金等职能,以“遵义红”和“遵义绿”为特色主打品牌,持续加大线上线下推广,确保在2至3年内,成功打造全国知名的茶产业品牌,把“遵义红”、“遵义绿”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为遵义茶产业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茶叶作为遵义的一张名片,在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遵茶集团的成立旨在推进公用品牌建立,这也是遵义市加快茶产业裂变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

 

今年遵义市茶园面积将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投产茶园面积190万亩以上,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20亿元以上,茶业综合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累计带动6.3万贫困茶农脱贫,人均增收2985元。

 

根据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遵义市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建设生态、高效、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以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余庆六县为重点发展区域,播州、仁怀、习水、桐梓等县(区、县、市)为补充发展区域。

 

同时,实施茶园提质增效工程,发展适宜市场产地需求新品种茶园面积达50万亩以上,全市“三品”认定认证茶园达到90%以上,每个主产县建设茶下养鸡、茶下种植、茶旅等产业互动融合茶园以及出口基地5万亩以上。推动以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重点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夯实“干净茶”基础。

 

在推进遵义茶的销售渠道上,使遵义茶与遵义酒、遵义旅游等行业嫁接渠道、资源共享、互融互通发展,让遵义茶进入遵义酒的省外营销渠道,并全面植入遵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建立遵义茶营销窗口。加快湄潭中国茶城冷链物流建设,提升各项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推动遵义茶的对外销售。

 

遵义市还鼓励龙头企业流转茶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推进茶园林权证办理和国有农垦茶场改革工作。吸引省内外消费者建设茶庄园,带动茶消费及产业宣传,实现茶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茶园组织化水平。

 

【我的增收账】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茶农刘永平:

 

我家四口人,丈夫外出务工,自己没有文化,就只有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2007年,看见乡亲种茶能致富,我主动向他们“取经”,把家里8亩多土地都种了茶树。茶园管理比种包谷、水稻轻松多了,我一个人轻轻松松管理8亩茶园,还可以照顾家庭。

 

现在按照无公害化管理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青更值钱了,一年有7万元收入。我们一家老小过得很富裕,加上丈夫在外打工挣的钱,两年前我家盖起两楼一底200多平方米的新房,日子越过越舒坦。

 

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农家乐经营户李声柳:

 

1996年我嫁到金花村,那时家里土地主要种包谷、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一年千把块收入根本不够开销。2001年,在村里号召和鼓励下,自家也试着种植了7亩,另外还开了3亩多地的荒林。没想到开荒的3亩地茶树长得非常好,第二年就见效益,一亩茶树的收益就顶以往全年的总收入。现在收益更可观了,只要精心管护,每亩茶园一年收益接近9000元。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得越来越好,柏油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和茶园间,还发展起了茶旅一体化。我家也在茶园边上开起了农家乐,节假日游客多,一家5口人都忙不过来,还要请小工。加上茶园收入,去年纯收入15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茶叶加工户谭世德:

 

我以前是个体户,给别人维修家电,一个月最多3000元收入,还不稳定,家里土地少,种茶也不出效益。2005年,我发现一到采茶季,很多村民们都把茶青拿到村外去加工出售,非常不方便,我贷款建了一个钢架棚结构的茶叶加工小作坊,收购茶青、再杀青,按要求转卖给公司,靠赚中间的价格差,最近几年每年纯收入不低于12万元。

 

最近刚拆了旧的加工房,目前正在新建一个22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春茶马上开采,全新的机器设备10天之内就会安装到位,除了提高生产量,茶叶品质会更好,效益也就更好了。

 

【市场故事】

 


市场订单畅茶叶卖价好

 

“好,一会到办公室详细说,我就快到合作社了。”

 

3月7日下午4点,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忠刚从浙江出差回来,家都还没回,接到电话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办公室。

 

为了合作社的发展,彭忠成为“空中飞人”,常年奔走市场,抓住每个机会签下更多订单。

 

从重庆到落花屯合作社洽谈进货的茶商说:“同等价位,湄潭夏秋茶色泽和质量更好。”

 

“3月3日,长沙熙牧源茶叶有限公司和我们签下了35万公斤的中低端成品茶叶订单,到了下半年,乡亲们的茶叶又多了条销路。”彭忠高兴地告诉记者。

 

“前些年,当村主任的时候,看到夏秋茶叶年年‘老死’枝头,这么好的茶叶没有好销路,很惋惜。”

 

开发好夏秋好茶品,让茶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成为彭忠心心念念的事。2014年7月,彭忠辞掉了村主任职务,外出找市场,目的就是为了让夏秋两季出产的中低端茶能有稳定的销路。几年东奔西走下来,逐步开拓了贵阳、重庆、浙江、湖南、湖北、新疆、北京等市场。

 

解决了销路问题后,茶叶的深加工又摆上了案头。

 

“比如湖南的黑茶,之前合作社生产出的毛茶卖给客商20元1公斤,对方收购回去做成成品茶包装好,又卖到贵州市场就要130多元1公斤。”

 

巨大的价格差,彭忠意识到茶叶深加工的重要性,他引导合作社转变经营策略,与各茶企新订单里,均以生产成品茶为主,售价也在毛茶的基础上翻倍上涨。

 

同时,落花屯合作社还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等技术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贵州大学签订教学实验基地协议,从产品研发、创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开发系列优质产品,确保茶叶质量。

 

目前,落花屯一亩茶园大约可采春茶25公斤左右,春茶采摘完后,通过加强管护,还可采摘夏秋茶3次,每次采摘500公斤左右,按原茶收购每亩就可为茶农增收近3600元。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上一页:湖南沅陵县助推茶产业发展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好喝的茶未必赚钱 赚钱的茶也未必好喝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