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是薪火相传。”新科技时代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坚守似乎更令人动容。
作为承载着中国物质文化、审美、古代雅致生活的载体,“非遗技艺”似乎总是出现在博物馆、陈列室、大型活动等庄重的场域。
在“双世遗”武夷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首个茶类技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则在一代代武夷茶人的努力下,正在逐渐“活”起来,随着一杯武夷茶步入寻常百姓家。
为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传承实践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发起举办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旨在传承与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发挥传承人“传、帮、带”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武夷山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10月17日-18日,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评比在武夷香江茗苑举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技艺大比拼。
聚焦于武夷岩茶非遗技艺的匠心独运,着眼于非遗传承的本心坚守,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持续不断地激起大众圈层对于非遗传承的讨论热潮,以及对武夷岩茶的重新认识。
从报名开始,经过笔试、面试,到授课学习、实践活动,再到实操评比,历时近一年的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实操评比。
本次实操评比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武夷山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武夷岩茶传承人、专家评委、助教以及首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传承者代表,共同见证这场“技艺与匠心传承”的盛会。
武夷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吕琳在开幕式上强调,武夷茶人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在武夷山调研时的重要嘱托,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要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她表示,举办制茶大赛,通过在制茶师徒之间、学员之间的“传、帮、带”,交流探讨,能够助力武夷非遗技艺的传承和武夷茶、武夷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
△武夷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吕琳致辞
现场还举行了评委聘请仪式,聘请了刘德发、陈郁榕、马梅荣、修明、彭仲坚、许千里、叶苍苍、徐斌、余盛良等9位评审专家组,负责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制茶实操评比的评审工作。
△评委聘请仪式
△(左)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章辉公布评委名单、(中)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德发发布比赛规则、(右)学员代表宣誓
启动仪式之后,46名学员们便进行了抽签分组及技能考核,10名助教随同协助传承者进行比赛。在制茶实操现场,9位评委对初制进行全面跟踪评判、考核评分。
比赛为期两天,传承者们按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通过“开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捡剔”等环节进行实操比拼。
17日晚上,说茶传媒实操评比现场进行直播。首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第一名王文震通过直播讲解,向全国茶友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流程。
据了解,本届传承者大会人数更多、规模更大,赛制要求也更为严格。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传承者大会共有11名女性传承者学员,37位男性传承者学员,覆盖面越来越广。
参赛毛茶审评则在18日进行。为了公开而严谨地将传统武夷岩茶制茶技艺进行展示,同时为了保证本次大会的专业度和评比的公平公正,工作人员对传承者的初制茶样、参赛茶样进行暗码编排。
9位评委对初制茶样进行暗码审评,评审环节由说茶传媒进行公开直播。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德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对于武夷山制茶人技艺提升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武夷山茶产业人才的培养。
评委代表、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审评专家叶苍苍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拜师学艺,整体来看,这届学员在制茶实操过程中基本都符合操作规程,茶叶品质表现也不错,说明活动对学员技艺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16位传承人,46位传承者,组成了武夷岩茶“非遗”历史上超豪华队伍。在此次大会的舞台上,传承人耐心传授技艺和知识,传承者学员以最虔诚的态度学手艺做茶,用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为全武夷山的制茶人发声,守护武夷岩茶。
至此,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不过,最终成绩排名还未公布,根据活动流程,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6日茶博会现场进行颁奖典礼。谁将摘得“最佳技艺奖”桂冠?“十佳传承者”又将花落谁家?敬请期待!
来源:说茶传媒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