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度茶为你揭密(上):来源于浙大和西湖龙井的湄潭翠芽

五十三度茶为你揭密(上):来源于浙大和西湖龙井的湄潭翠芽

6阅读 2023-07-02 02:06 快讯

很多人都知道湄潭翠芽有个旧称叫湄江翠片,却不知道湄潭翠芽竟然跟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和浙江大学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湄潭翠芽的创制雏形即为浙江西湖龙井。这背后有什么渊源?五十三度茶为你揭密。

湄潭翠芽

从湄潭龙井到湄潭翠芽

湄潭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的《方言》一书:“蜀西南人,谓茶为蔎。”汉代的“蜀”,包括今四川及云南和贵州的部分地区。

唐朝时期的各州分布

更具体的记载,可见于唐宋。唐陆羽《茶经》中说:“茶者,南方嘉木也……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北宋·乐史《太平寰宇》中也有“夷州土产茶……”的记载——湄潭,即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地区之一的大娄山山脉地区和古夷州境地。

湄潭生态茶园

而湄潭茶在中国茶史上真正有明确姓名,见于民国三十九年(1948年)的《贵州通志·风土志》:“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这里面的功劳,不得不提中央实验茶厂(亦称湄潭茶场,今湄潭茶工业博物馆)和浙江大学。

从湄潭龙井到湄潭翠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传统的东部沿海出口城市皆被封锁,出口产品如茶叶、陶瓷、丝绸等严重受阻,出口外汇跌至历史新低。转移至西南地区的大后方建设主力,亟须打开新的国际贸易通道,出口茶叶创汇以实现救国救市目标。

1939年,在中农所课长王淘的带领下,经张天福、李联标、朱源林、叶知水等茶叶技术人员经过多方考察,最终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经济部中央农业试验所落户湄潭,湄潭实验茶场至此成立,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茶工业发展的第一步。

湄潭茶场旧址

1940年5月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开始了长达7年的办学历程;1941年中央实验茶厂和浙江大学将“湄潭苔茶”原料采摘、以浙江西湖龙井的加工工艺炒制,合作研发新品“湄潭龙井”,并于1943年正式发布。

据《贵州湄潭茶场志》记载:1953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周林到场参观,建议将场生产“龙井茶”改名“湄江茶”。 1984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世界农业科技名人陈椽建议,将“湄江茶”更名“湄江翠片”,并编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

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

至于湄江翠片为什么变成了今天的湄潭翠芽?业内较为客观的考据为1992年湄潭制茶工厂老厂长吴贤才先生退休,转而创建湄潭第一家茶叶私营企业,“湄江茶”与“湄江翠片”均为国营茶场的品牌和注册商标,私企无法使用,吴老只得另起名号“湄潭翠芽”。

改革开放后,湄潭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至1998年,时任湄潭县委书记黄天俊先生找到吴贤才老先生,希望他能把“湄潭翠芽”的企业品牌拿出来,作为湄潭县的公共品牌。吴老欣然赠之,成就佳话的同时,至此湄潭翠芽成为湄潭闪亮的地方名片,并于2011年获批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乡村镇兴下的享茶自由——认养一亩茶园,收获万分惊喜



在那激情岁月的特殊时代,先辈们为国事、家事与茶事付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国营时代下的茶场统一经营已经成为历史,新时代、新农村、新茶业百花齐放,贵州茶业也一派欣欣向荣。

在乡村镇兴的政策利好及湄潭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五十三度茶作为以茶园流转、茶叶生产品牌运作、特色民宿为一体的茶产业生态平台,通过“我在湄潭有一亩茶园”的认养形式,搭建的“线上”+“线下”+“社群”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带动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民间技艺等产业进展传承,形成生产基地、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

认养茶园成功,你可实现喝茶自由、茶旅自由、有机茶园流转自由,从国营时代的中央实验茶厂到如今的“我在湄潭有亩茶园”变迁,恭喜你进入无忧享茶自由大时代,乡村镇兴公益扶贫在行动。

来源:五十三度茶文化传播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普洱生茶放几年才好喝

下一页:家庭存放普洱茶要怎么保存好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