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鲜爽滋味是怎么形成的?

绿茶的鲜爽滋味是怎么形成的?

92阅读 2021-06-22 02:10 权威

滋味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子之一,鲜爽的口感不仅是名优绿茶评价产品等级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消费者选择绿茶产品时的重要依据。

一、绿茶的滋味分类

不同茶类有不同的滋味特征。就绿茶而言,其滋味类型大致有六种:浓烈型、浓厚型、浓醇型、醇厚型、鲜爽型和清鲜型。其中,鲜味是绿茶茶汤区别其他茶类的特征性滋味,“鲜爽”是优质绿茶的重要评价指标,如:太平猴魁、顾渚紫笋、黄山毛峰和安吉白茶等。

二、鲜爽的滋味物质组成

鲜爽味实际上是茶汤中的呈味物质比例协调而在口腔中产生的一种新鲜爽快、愉悦的感觉。对于茶汤中鲜味物质的认识,早期人们笼统地认为茶汤中的鲜味来源于氨基酸类物质。通过研究发现,茶汤鲜味主要来源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没食子酸、3-邻-没食子酰奎尼酸等关键物质。茶氨酸具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是绿茶鲜味的重要因子,而谷氨酸、茶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等氨基酸也是绿茶鲜爽味的特征成分。琥珀酸、没食子酸和没食子素作为绿茶中的鲜味增强化合物,可提高绿茶的鲜味强度。另外,鲜爽的滋味特征与茶汤的酚氨比也息息相关,酚氨比恰当的绿茶口感协调,滋味鲜醇可口。研究表明,茶汤中茶多酚含量为20-25%最佳,在此基础上,提高氨基酸的含量,尽可能提高茶汤鲜醇度,可形成质量上乘的鲜爽滋味品质。

三、鲜爽滋味的形成机理

绿茶中呈味物质因在茶汤中的含量、比例、呈味特性不同,从而形成了绿茶独特的鲜爽滋味。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呈味物质在湿热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酯型儿茶素在湿热条件下水解,形成非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酸,而后者的苦涩味相比酯型儿茶素较弱,故降低了茶汤的苦涩味;受高温湿热的作用,一部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的增加提高了茶汤的鲜醇度;同时,在湿热条件下,部分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使茶汤的涩味降低、醇味增加。在绿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增减幅度因工艺的不同而异,加工合理与否,对绿茶滋味影响较大。

四、加工工艺对绿茶鲜爽滋味的影响

绿茶加工基本工艺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其中,摊青和杀青是影响绿茶鲜爽滋味的关键工序。

鲜叶在摊放过程中儿茶素类物质被呼吸消耗和酶促氧化,含量逐渐减少,作为茶叶中主要的苦涩呈味物质,摊放后其含量适度减少,有利于降低茶汤苦涩味,提升茶汤醇和度。同时,摊放过程中来源于蛋白质水解或生物合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提升,可增进茶汤的鲜爽度。有研究表明,相较于自然摊放,低温摊放处理在大幅延长采后鲜叶摊放期的基础上,仍能保证甚至提升绿茶制品的滋味品质,增加鲜爽度。

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杀青时间过短,会使多糖、蛋白质和茶多酚等物质水解转化不充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滋味物质的转化较少,不利于茶汤鲜爽滋味的形成。目前大生产中主要有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杀青和高热风杀青等。研究表明,采用滚筒模式作业的电磁内热杀青,通过创新性分段处理,前段先以高温快速灭酶制止鲜叶内的酶促氧化作用,随后逐步降低后段的筒温,有利于氨基酸、可溶性糖、芳香物质等色香味品质成分的形成,所制绿茶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作者:朱佳依,李佳,袁海波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学党史,践初心,探访“国茶儒士”——华祥苑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