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茶世界,风雨一盏茗——记茶界泰斗姚国坤先生

神游茶世界,风雨一盏茗——记茶界泰斗姚国坤先生

5阅读 2023-02-06 01:29 人物

姚国坤,196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原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开发处处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茶树栽培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茶艺师考评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茶文化学术研究会(日本注册)副会长、国际名茶协会(美国注册)专家委员会委员。姚国坤作为资深的茶学学者,曾经以援外专家的身份,帮助多个亚非国家构建茶叶生产体系,并多次到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讲学交流。

60岁后,姚老师全身心投入中国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筹建了全国第一所茶文化学院,先后组织和参加过20多次大型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或论坛会,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篇,出版著作100余部,其中有5部已翻译成英文、日文、阿拉伯文以及中文繁体字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年前,为支持茶科学研究和茶文化发展,更好地培养和造就新一代茶学界和茶行业人才,姚国坤先生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茶学相关书籍2000余册,今天,让我们走进姚国坤先生,细细品读姚老师与茶终生结伴、一世为茶的风雨茶人生。

老师捐赠书籍(部分)

一顶红色八角帽,一个标志的笑容,姚国坤教授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听姚老师讲话,北方人可能需要翻译,他的口音七成是绍兴腔、杭州腔还调和一点非洲马里味,三成是普通话,但他嗓音洪亮,幽默风趣,特别是做学术演讲时,中气十足,抑扬顿挫,威风凛凛。这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成为姚老师的一个标志,更被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学识酝酿成了一种魅力。

姚老师今年87岁了,这位事茶60多年的茶界泰斗,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不禁感慨道:“从20岁考进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现浙江大学茶学系)开始,自己的一生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茶。”

“我一生的转折点就是去浙大学了茶”

回想起当初报考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时,姚老师说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我认为我是农民的子弟嘛,填个跟‘农’有关的学校也挺好,第一志愿就填了个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觉得这个专业有点新奇,学茶也要上大学。”姚老师说,自己出生于一个贫苦的盐民家庭,读大学前连茶叶都不认识、也没喝过,更别提茶研究和茶文化了。

青年时期的姚国坤

姚老师说,自己一生的转折点就是去浙大学了茶,当初也没想这样一个“误打误撞”的决定,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姚老师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班主任的概念,班里是由班主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三个人来共同管理,同学们叫做“班三角”,因为姚老师当时的入学成绩是全班第一,就当选了班主席。姚老师夫人就是姚老师的大学同班同学,二人因茶结缘,从大学开始到现在风雨同舟已有五十多年,“当年同班同学恋爱、结婚走到现在的就只剩下我们这一对啦!”

青年时期的姚国坤

姚老师说,自己一生的转折点就是去浙大学了茶,当初也没想这样一个“误打误撞”的决定,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姚老师读大学的时候,还没有班主任的概念,班里是由班主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三个人来共同管理,同学们叫做“班三角”,因为姚老师当时的入学成绩是全班第一,就当选了班主席。姚老师夫人就是姚老师的大学同班同学,二人因茶结缘,从大学开始到现在风雨同舟已有五十多年,“当年同班同学恋爱、结婚走到现在的就只剩下我们这一对啦!”

与恩师庄晚芳教授在一起

事茶60载

尽显茶人本色与担当

在留校一年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系所合并”,姚老师被并到了茶科所,从此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茶树栽培、茶叶科研的工作。其间,取得科技成果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他曾被国家派往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帮助其发展茶叶生产,是新中国早期援外重要的茶叶专家和顾问之一,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其中,令姚老师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非洲马里共和国帮助当地种茶的事情。1972年,35岁的姚老师作为茶叶专家被派到马里进行技术援助,协助当地实现开辟茶园100公顷,每年产出100吨茶叶的目标。当时马里种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茶园就在撒哈拉大沙漠边缘,沙土地无法给茶树提供充足的营养;二是茶树全都是超过两米高的“巨树”,茶叶采摘困难、增产压力大。面对这两大难题,姚老师马上在当地四处考察,最终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要重新塑造树型,改善采茶条件;二要改良当地贫瘠土壤,提升肥力水平。

姚老师(中立者)在非洲马里

“一开始,当地人,甚至随行的专家组长都不看好我的做法,但40多天过去,随着茶树逐渐焕发新的生机,所有人的疑虑也都烟消云散了。”姚老师说,姚老师在马里工作了两年七个月,最终以103吨的产量帮助马里超额完成了“双百指标”。由于出色地完成目标任务,姚老师被聘为马里农村发展部顾问,一直在马里工作了两年半才回国,当年他一回国《人民日报》的记者就来采访他,将他的事迹《在马里工作的日子里》发表在头版。

退休前的30多年工作,姚老师把我国每一个省、几乎所有的茶叶产销区都跑了个遍。因为姚老师对我国农业技术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1993年,姚老师受国务院表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颁证书;2013年,家乡余姚市人大常委会授予“爱乡楷模”称号;2016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授予“特别贡献奖”(茶学术界获该奖项的还有中国工程院士陈宗懋和茶界泰斗张天福);2017年,国际茶业大会组委会授予“国际茶文化杰出贡献茶人”奖;2019年,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授予“银尚达人”称号;202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授予“杰出中华茶人终身成就”奖。

老骥伏枥,笔耕不辍

姚老师常说自己一生从事的工作是茶叶事业,没有离开过茶,大学4年学的是茶,参加工作至今已有61个年头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36年,主要是搞茶的科学研究;后20多年,主要进行的是弘扬文化。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姚老师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饮茶的科学》,结果发行情况出人意料地好,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连印5次,并从大陆火到了香港和台湾,这使姚老师信心大增,于是在搞茶叶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姚老师也开始经常写一些与茶的历史与文化相关的学术文章,并出版全国第一部《中国茶文化》专著,连印9次。

1995年,姚老师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工作后,共同宣扬茶文化,从此也正式从茶叶自然科学转向了茶的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退休后,2003年姚老师到树人大学帮他们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应用茶文化专业,并任系主任;2005年,浙江农林大学成立了茶文化学院,姚老师任全国第一所茶文化学院副院长。此外,他还主编了一套茶文化教材,一共七本,其中一本由姚老师自己撰写的,六本由姚老师和树人大学朱红缨院长共同主编的,这也是当时全国第一套茶文化专业教材。这些年,姚老师曾去往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讲课几十次,基本每年都会赴各地以及几个国家参与茶文化的交流活动。

姚国坤分别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

进行茶文化考察与讲课

有人曾问姚老师“如果要用一杯茶比喻自己,您认为自己是一杯怎么样的茶?”姚老师回答说,自己是一杯乌龙茶,耐冲泡、香味足、有后劲。姚老师这不平淡的一生,就像一杯乌龙茶,茶香天然馥郁,滋味醇厚甘鲜,“七泡有余香”或许这正是喜欢乌龙茶的茶人心中共同的特征与追求的至高境界。

茶里乾坤大,杯盏寄人生

衷心祝愿姚国坤老师

身体安康,幸福常存!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张正伟要求:围绕“七个提升” 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