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德:护遗弘艺 以茶兴农

魏月德:护遗弘艺 以茶兴农

5阅读 2023-04-10 05:37 人物

作为安溪铁观音发现者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出生在茶叶原乡西坪镇,成长于制茶世家,肩负着传承家族技艺的使命。多年来,他守着一方茶山净土,扎根品牌建设,将家乡的铁观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爱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2009年,魏月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久前,魏月德又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守好发源地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天气渐暖,西坪镇松岩村连绵起伏的茶山上,满园茶树郁郁葱葱,芽肥叶翠,魏月德穿梭在茶垄之间,迎着早春阳光细细端详新叶,察看枝条的生长情况。松岩村有一棵铁观音母树,魏月德十分关注这棵母树的发展与保护,对母树的松土、除草、管理都是亲力亲为。300年的母树依然枝繁叶茂,数百年的播迁繁衍,如今,安溪铁观音茶树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学念茶歌、上山采茶,不知不觉中和铁观音结下深厚感情。”在魏月德眼中,茶叶和人一样充满灵性,只有用心用情、不断摸索才能培养出默契。魏月德介绍,自清朝时期其祖魏荫发现铁观音母树后,家中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14岁时,他开始跟随父辈习茶、做茶,日复一日磨炼技艺,至今已有40余载。

西坪镇松岩村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之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茶文化)保护核心区。魏月德出生成长在松岩村,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他依托松岩村国家级“双遗产”的茶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基础,进一步挖掘安溪铁观音发源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自1992年起,他便积极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发源地,先后建立乌龙茶种植资源区,修建乌龙将军庙,修复乌龙茶铁观音启发之路的步行古道;2010年起,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创建占地100多亩的中国首座茶禅寺,具有闽南传统古院落的茶香人家。这些都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历史遗迹。

在保护和完善茶文化古迹遗址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基础上,魏月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保护生态化茶园。采用传统农耕的方式管理茶园,并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合理检测茶园的土壤、气候、温湿度等各项指标。目前,已修复废弃茶园近5000亩,茶园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安溪县十佳茶庄园”“智慧茶庄园”等。

在茶产业长期拼搏中,魏月德时刻不忘弘扬安溪铁观音茶文化。2000年,他在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设立安溪铁观音茶叶提纯研究所,保护铁观音种苗的纯正,成为茶业界专家学者研究铁观音的试验基地;2003年,他邀请国内许多著名茶叶专家到西坪铁观音发源地,举办纪念铁观音茶始祖魏荫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弘扬源远流长的安溪茶文化。


▲魏月德向外国友人介绍安溪铁观音

根脉传承

弘扬传统制茶技艺

“要做出一泡上好铁观音,摇青十分关键,必须经过‘四摇四晾’,让茶青之间无数次摩擦碰撞,最终散发出阵阵花香。”长期以来,魏月德一直坚守古法制茶技艺,在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18道制作工序中,经过匠心苛求、层层历练,力求每一杯铁观音都具有“七泡有余香”的神韵。

“通过传统制茶工艺细揉慢捻,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自然形态和浓郁香气,汤色更显金黄、明亮,滋味浓厚甘醇。”魏月德说,传统制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延续给后人。

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魏月德将铁观音传承、发展和保护的使命镌刻于心,建立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长期无偿招纳学员、举办培训班。

在徒弟们看来,魏月德是一个在做茶上有高要求、严标准的茶人,哪怕是一丝细微的不足,也不容含混过关。“师父常言,久做成匠,只要刻苦练习便会熟能生巧,怕热、怕苦是炒不出好茶的。”魏月德的徒弟苏龙海告诉记者。

至今,魏月德已开课100余次,前后受益的学生数量可达3000余人。与此同时,他深感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多次应邀前往校园,为浙江杭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们,讲述一棵中国茶的故事,宣传中国茶文化。

2006年,魏月德围绕松岩村铁观音发源地,斥资3000多万元建设“铁观音文化园”,内设“铁观音茶史馆”“魏荫名茶产品展示厅”“铁观音精制厂”等功能区,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成为展示安溪茶文化的重要阵地。

每有爱茶人至,魏月德总会先带领他们参观文化园,再品上一杯上等铁观音。“我希望铁观音文化园的建成,能够保护好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普及铁观音茶文化、保护优质茶叶种质。”魏月德说,让底蕴深厚的安溪茶文化远播四海,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此,魏月德又从“实践回到理论”,耗费15年心血编写《铁观音秘笈》,采用闽南歌谣形式,公开祖传九代的技艺和自己半辈子摸索出来的经验,引起茶界热烈反响。

2022年11月29日,包含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铁观音秘笈》作为申报材料的组成部分,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贡献了一份力量。

除此以外,魏月德还出版《铁观音的前世今生》《魏荫与铁观音》和《魏荫铁观音探源》等著作,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走进中央电视台《中国手艺》栏目、上海世博会,演绎传统铁观音制作技艺。

“我永远都是一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的志愿者。”每日清晨,已过花甲的魏月德依然秉承祖训,给观音供奉清茶三杯,而他所赠送的铁观音茶苗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魏月德在示范“摇青”工序

以茶兴农

助力茶乡乡村振兴

“我生在松岩,扎根松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魏月德说,自己就像一颗种子,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和这里的山水草木早已密不可分。

“这里雨水多、湿度高,很适合茶树生长,种出来的茶叶带有天然花香,汤味温和幽远。”魏月德讲到,他之所以在家乡组织举办几次茶王赛,就是希望通过制茶高手间的交流、学习、研讨,鼓励茶农用心制茶、制出好茶。

近年来,西坪镇发挥“茶叶原乡”优势,探索“三+”发展模式,发挥品牌企业的引导作用。借此契机,魏月德牵头成立打石坑茶叶专业合作社、菡萏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发展茶产业,社员达到100多户。

“我们公司自有基地每年春秋两季毛茶的产量为3万多公斤,而一年的需求量有6万公斤,不足部分可以直接在合作社进行收购。”魏月德讲到,合作社的成立,让茶农获得工资收入和经营分红的双重保障,也有效解决茶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魏大师给我示范很多实用制茶技艺,以前摇青总是把握不好力度,今天的课让我豁然开朗。”漫山茶树吐露新芽,正在田间劳作的松岩村村民魏清龙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合作社,学会更多种植技巧,茶叶品质提高,销路也不愁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2010年以来,魏月德筹集到5000万元资金,在村中牵头建起一座占地100亩、拥有多重殿宇的茶禅寺,祭祀历史上为茶叶文明做过贡献的先贤,目前配套建设的茶源古道、茶叶品种园、观音潭等区域已初具规模。

“游客可以在茶禅寺聆听茶文化课,感受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漫步这条8公里的古道,通往山上的乌龙茶铁观音发源地,一路了解乌龙茶制作技艺的发明、铁观音品种的发现等。”魏月德说道。

“茶禅寺是茶文化旅游的一个代表性建筑,也是‘海丝茶源·乌龙圣地——福建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游’线路的景点之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茶禅寺通过举办开茶节、茶王赛等大型茶文化活动,吸引来自国内外的茶商、游客前来品茶斗茶、观光游览,年均客流量达10多万人次。

依托完善的茶产业链,松岩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初见成效,茶文化朝圣品牌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十大范例之一。2020年11月,魏月德被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为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春来茶香飘满园,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心里无比幸福。”魏月德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社员和茶农们,规范茶园管理、制作优质茶叶,一起增收致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扎根乡村,传承好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在青山绿水之间闯出一番新天地。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颖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卷”出国门淘金海外:出海成为茶饮头部品牌新选择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能拯救普洱茶市场的 就是茶与茶的正面PK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