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自然灿烂|一个勐海茶厂普通女工的“大益式成长”

心中有爱,自然灿烂|一个勐海茶厂普通女工的“大益式成长”

3阅读 2019-05-17 08:55 人物
  她的微信头像是一朵金色的向日葵,微信ID是“勐海雷婆”。

  她给许多人的印象也如此:一个向日葵一般热情又温暖的女人。
  本文的主人公雷双拾(左一)

  她就是图中那个皮肤有一点小麦色,笑得很自信的女人雷双拾。勐海茶厂的年轻人都喜欢叫她“雷婆”。

  雷婆是地地道道的勐海人,今年53岁。16岁初中毕业走进勐海茶厂,从小姑娘到雷婆,从普通女工到云南省“劳动模范”、勐海茶厂党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扶贫办主任,经历了从国企到民营的改制,她常说,“我很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大益给的”。
  勐海茶厂无人不识的“雷婆”。

  她用今天的自己,回答了什么是“大益式成长”。

  1

  走进她的个人世界,是从她的一句话——“你们跟我回一趟家”开始的。

  在四季不鲜明、早晚温差大的勐海,穿错衣服常常是外来出差的人很难避免的。三月末的一个晚上,勐海茶厂工会牵头组织的“如何用手机拍摄出最美茶事”摄影讲座结束后,前来听讲座的员工陆续离开了。雷婆依然忙前忙后,检查会议室的收尾工作。

  组织员工活动,是雷婆的日常工作之一。

  走出厂区,结束一天的工作,已近夜里10点。勐海的夜,凉风习习,这一次我和同来出差的同事又穿少了衣服。“你们怎么回大益庄园?先跟我回一趟家?帮我父亲换了尿片,我再送你们吧。”不料雷婆如此心细,简单几句话瞬间解了我们的难题。

  尾随雷婆回家,一边走,她一边说,“不远,就在前面。平常我去看老人,帮他翻翻身,这几天保姆不在,所以必须去帮他换片。”穿过几盏夹杂在旧家属楼之间的路灯,我们在一幢小楼前停下。这里距离勐海茶厂的办公区不过三四百米,原来雷婆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父母都是勐海茶厂的老职工。
  雷婆是茶厂的“茶二代”职工。

  上了二楼,一个中年男人开门迎接我们。“这是我老公,他来接我下班。”说完,雷婆望着老公温柔一笑。后来,我们得知,雷婆的父母年事已高,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父母虽有哥姐们照顾,但雷婆每天忙完工作,总要来家里看看,再回自己的家。

  回酒店的路上,汽车穿行在夜色里,路灯晃过,雷婆和丈夫的面庞不时投映在车窗上,恬淡,从容,相伴就是幸福的最好模样!

  2

  在勐海的几天里,从布朗基地到勐海茶厂,提起雷婆几乎无人不知。

  “我的婚礼就是她张罗的,她就像我的家人。”

  “她总是很有激情,追着你去跑步去练茶,热情的招架不住。”

  “扶贫工作中,和她接触很多。雷婆很有亲和力,心细手快。”

  “她特别会玩。逢年过节,带着厂里的大人孩子们一起玩。连娃娃都敢叫她雷婆。”

  “她管得宽又管得多,就像一个管家婆。他的儿子和我们差不多大,所以大家就叫她‘雷婆’了。”
  “愿意为别人操心”是很多人对雷婆(右一)的印象。

  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精力充沛,笑声爽朗,热心助人,爱厂爱家?昆明公司的一位同事回想起与她初识,“那天,我们走在路上,未见其人,她的呼唤声已经从远处响亮地直奔过来……”

  3

  “在勐海茶厂工作了36年,我爱茶,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她的热爱,也包含一种选择。这要从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说起。

  那一年,她36岁,已取得函授中专毕业证,多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担任部门负责人。“茶厂是我的父辈等几代茶人的坚守,不能轻易放弃,对茶厂我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当时,所有人都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走还是留?面对“市场的招手”和“坚持留下”,很多人犹豫不决,雷婆最终与其他一百多人,选择了留下。但未来会怎样,没有人知道。
  雷婆向媒体介绍勐海茶厂。

  “第一天开工,吴总就来给我们打气。他说,留下来的都是企业的财富,只要大家相信我,你们的收入会逐年增加,将来整个行业的人都会羡慕你们。”当时,勐海茶厂留下来的老职工,绝大部分是初、高中学历。雷婆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2005年7月,她被任命为茶厂工会副主席兼包装车间主任。

  “老员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都很愿意传帮带新人;新招进厂的大学生们,也很能吃苦。”在新的一批管理者钟总(钟晓宾)等人的带领下,“我们一点一点从头学,就像小学生。”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从无到有,茶厂基本实现设施布局合理,流程清晰明细,清洁生产,绿化美化等均符合准则要求。

  茶厂员工一起为美化家园出力。

  2005年底,勐海茶厂率先在全省茶行业通过了“QS”A级认证。经过“QS”认证的严格磨炼,茶厂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4

  起点不同了,勐海茶厂愈发求贤若渴。每年从大专院校招收来的大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在边陲小地留下呢?“和他们做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吴总,不仅有远见,更是心怀大爱、真心惜才的人。”从2006年开始,厂里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办函授大专班、MBA班,还出资专门从云南农大、安徽农大请专业老师到厂里执教,学茶知识、学管理、学茶道、学技术……不仅老职工学,大学生们也不例外。
  组织大学生们开展益工活动。

  “那几批大学生,从最苦最累的捡茶、筛茶、扎桶、包装等干起。可以这么说,改制后的前十年,我们基本都没有周末和业余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培训。现在勐海茶厂最得力的骨干,大部分就是这样‘学’出来的。从年轻的大学生们身上,我也学到不少东西。”
  大益人从大益学到的,也回馈给社会上更多的人。

  2009年,雷婆取得了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大专学历,成为茶厂出资培养人才的第一批受益人。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的她,又先后担任了成型车间、备料车间主任,“改制前,国企管人靠吼,个人知识面狭窄。改制后,通过一系列学习,我觉得自己变了一个人,管理知识、茶知识都得到很大提升。”这不只是雷婆一个人的感受,留下来的老职工们也觉得“大益式学习”使他们“赚了”。他们中的一些人,退休后被外聘,一个人管理一个厂,轻松胜任。

  5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蓬勃发展,勐海茶厂效益稳步增长,职工们的收入逐年提高。吴总当年的话,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刚开始的几年,“车间年轻人多,我最头疼的事就是发工资的日子。他们拿到钱后,吃饭喝酒、打架闹事,KTW、烧烤摊生意火爆,夫妻争吵,请假不断……”8小时之外的任性,已严重影响了工作。不能放任“娃娃们这样”,雷婆想了很多办法。

  何不用好“工会”这块金字招牌,带着年轻人们一起玩呢?2008年借着奥运体育热,雷婆向厂领导建议,组织开展工间操(广播体操)。刚开始,工会甚至动用行政手段“强制”职工锻炼。此后,在吴总的带领下,全厂掀起太极拳学习风尚。

  发挥工会职能,雷婆积极组织各项活动,让茶厂员工的业余生活也能健康、有爱。

  10年间,工会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合唱团、古筝班、文艺队、足球队、劳动技能竞赛、“月度论茶”比赛、迎春环厂跑等。考虑到外地职工多,适逢节庆更思乡,工会又推出“元旦晚会”、“俏姑娘.巧媳妇才艺大比拼”等多种联谊活动。形成了一年四季活动不断,大活动激情飞扬,小活动温暖动心。

  勐海茶厂每年都举办的TBA篮球联赛。

  如今,员工们每天在工休时间做广播操、打太极拳已成为勐海茶厂的个性标签。“一年到头做几十场活动,虽然累,但我始终认为它对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制15年来,勐海茶厂近千职工中,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技能突出、文体才能出类拔萃的人才,却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犯罪案件。


  员工们在不同的“赛场”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6

  眼下,整个云南正在面对持续高温的考验。坚持了10年的勐海茶厂TBA篮球赛,激战正酣,如果此时能喝上一碗雷婆他们熬制的绿豆汤……

  “做公益,益人益己,先要益己。”雷婆始终记得吴总的这句话。多年来,雷婆带着小团队坚持在高温季节为职工熬制“绿豆汤”,今年她们还将继续做下去。“虽然工会只有4个工作人员,人手紧,还要身兼党委、团委、扶贫等各块工作,但做公益我们从不落后。”

  将大益“惜茶爱人”的精神贯彻下去。

  为困难员工发起捐款;为大益员工完成年度“爱心公益”实践20小时的活动,提早制定计划,义务劳动、美化车间空地……2008年,雷婆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2009年倡议大益员工加入版纳州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在她的影响下,勐海茶厂职工积极踊跃参加献血。到目前为止,勐海茶厂职工已累计1000多人次参加献血。她还动员周边单位的职工积极参加献血,在她的倡导和呼吁下,献血量累计达30多万毫升。她因此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当之无愧。

  雷婆带头献血,勐海茶厂已连续多年开展职工无偿献血活动。

  心中有爱,自然灿烂。一个向日葵一般热情又温暖的女人,也像向日葵的花语:一辈子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雷婆目前最大的梦想,“活到老,学到老”努力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她还相信——快乐是自己找的。

上一页:预告|西安茶博会即将盛大来袭,满城以待是茶香!

下一页:燃爆山城:第20届重庆秋季茶博会今日盛大开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