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之:大益未来将服务全球一亿人

吴远之:大益未来将服务全球一亿人

36阅读 2019-06-19 03:36 人物
  编者按

  日前,东方财经杂志社等媒体的记者前往中国西部的边陲小镇——云南勐海县,深入探访了在国内外茶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益集团及旗下核心企业勐海茶厂。记者们在走访中看到,普洱茶之所以能从云南的一座座深山,走向市场让国人知道、走出国门让世界知道,大益集团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路记录下了所见与感想,也通过采访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对大益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在《东方财经》杂志、《东方文化》杂志分别发表文章,以媒体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大益品牌发展、有关勐海茶厂、有关大益人精神以及普洱茶未来等的多方思考。文章刊出后,朋友圈转发不断,引起广泛关注。

  茶,南方之嘉木也。

  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数千年来,这片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的神奇叶子传遍全球,成为160多个国家30亿人喜爱的饮品。目前全球茶叶年产量约为570多万吨,普洱茶产量虽仅占其中的3%,近年来却以其独特口味、保健功效和收藏属性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受关注度远超其他茶类,堪称茶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大益集团近十几年来深耕普洱茶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普洱茶为核心,涵盖茶、水、器、道四大事业板块,贯穿科研、种植、生产、行销与文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其生产规模、销售额、品牌综合影响力稳居同行业第一,品牌专营店数量更创全球同类门店之最。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表示,从发展的角度看,普洱茶产业才刚刚起步,大益要做现代普洱茶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未来将为全球一亿人提供服务。

  现代普洱茶工艺的开创者

  普洱茶的起源已很难考证,但其历史上首次辉煌可追溯到清朝。

  清代初期,先是经吴三桂争取,普洱茶纳入在云南永胜开展的与藏区的茶马贸易,开始大规模进藏;后是鄂尔泰在六大茶山推行改土归流,颁布了茶法与贡茶制度,将普洱茶带入了贡茶时代。到雍正年间,普洱茶成为宫廷内深受欢迎的“贡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从皇亲国戚到达官显贵,都对普洱茶情有独钟,形成了普洱茶历史上的第一次盛世。

  然而,此后的普洱茶却再次陷入沉寂。普洱茶产在云南,但直到21世纪初,仍旧是藏在深山人未知,饮用人群局限于港、台、东南亚等狭小的市场,在大陆鲜为人知。直到21世纪初,在港台普洱茶爱好者的穿针引线之下,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理念大行其道,普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涨,逐渐风靡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开始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2004年之前,吴远之与普洱茶并无太多交集。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又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他曾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直到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吴远之率团队毅然收购了长期亏损的勐海茶厂。

  勐海茶厂是大益集团的核心企业,1940年由巴黎大学毕业的范和钧先生创建,是不折不扣的“中华老字号”,在普洱茶界的地位类似于黄埔军校。如今在云南从事普洱茶行业的活跃人物,很多与勐海茶厂有或深或浅的渊源。

  更重要的是,勐海茶厂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普洱茶工艺的开创者。
  ■有着79年历史的勐海茶厂大门

  吴远之说,2000年以后普洱茶产业虽已开始升温,但当时普洱茶的制作还比较混乱,没有什么标准,广东、湖南、江西都在做普洱茶,有用小叶种茶做的,有用大叶种茶做的,制作水准也参差不齐。直到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之后,逐渐规范了普洱茶的制作原料、制作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系列现代化加工设备,制定了普洱茶制作的一系列标准,才让原本混乱的普洱江湖安定下来。

  “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很简单,以为就是拼一下,压一下,其实不然,比那复杂得多了。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气候,茶树怎么种,用什么苗,怎么管理,怎么粗加工,不同的茶怎么拼配,用什么工艺,都是很讲究的。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拥有这个行业绝大多数的专利技术。”吴远之说。
  ■如今的勐海茶厂现代化车间

  2008年,“大益茶制作技艺”成为普洱茶工艺代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勐海茶厂的“7542”生饼、“7572”熟饼,被业界公认为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标杆产品。同在2008年,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明确普洱茶的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云南拿回了普洱茶的话语权,普洱茶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全球微生物制茶的创造者

  昆明金牛路7号,一个占地3000多平米的普通院落里,却藏有大益保密级别最高的商业秘密。这个被大益内部称为“七号院”的地方,正式名称是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也是吴远之引以为豪的微生物制茶法诞生之地。

  “现在不管国与国也好,企业与企业也好,真正的竞争其实是科技竞争,普洱茶行业也一样。你不掌握先进科技,就要被动挨打。我们差不多十年前就认清了这个事实,开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微生物与普洱茶的关系。”吴远之说。

  2013年,以大益博士后工作站为基础,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每年可得到大益集团销售收入3%-8%的研发经费投入。2014年到2015年,“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云南中检大益集团茶叶检测中心”相继在大益七号院挂牌成立。2018年,大益集团与中国微生物领域顶级专家合作的邓子新院士工作站在大益七号院正式揭牌。大益集团成为中国首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普洱茶企业。
  ■大益“七号院”内部照

  大益七号院立足于普洱茶微生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开发系列健康普洱茶产品。从2011年开始,大益七号院采用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纯培养技术、色谱层析技术、波谱检测分析技术等手段,对40余年“大益酵池”微生物进行研究,历经5年,揭示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了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于2016年5月成功创制“微生物制茶法”。

  “微生物制茶法与普洱茶第一代、第二代发酵技术之间不是割裂的。我们把茶叶里的微生物找出来并管理它,有的微生物可能影响风味,有的可能影响汤色,通过人工管理,去劣存优,可以有效提升普洱茶的品质和稳定性。这是科技和工业化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吴远之说。

  “驾驭微生物”让大益的普洱茶产业翻开了新的一页。2018年6月,大益首款使用微生物制茶法制作的发酵熟茶——益原素A方首次亮相。该产品菌香明显、入口甜、无异杂味,富含小分子发酵茶多酚,上市后受到普洱茶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吴远之认为,“微生物制茶法”是大益对中国茶产业最大的贡献,奠定了大益集团在全球茶业发展史中的地位。对于这一点,他十分自豪,“微生物制茶的整个技术体系都在我们手里。大益是全球微生物制茶的创造者,真正的引领者。”

  存世普洱茶的供应者

  在香港仕宏2018秋季拍卖会中,勐海茶厂出品的12提“88青饼”以672万港元成交,30年间价值提升了上千倍,显示了普洱茶非凡的收藏价值。

  大益普洱茶的收藏价值是业内公认的,在投资收藏市场占有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是在中期茶和老茶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在市场集聚了非常高的产品存量和占有率。“经典的存世的普洱茶,一饼茶能卖几万元,甚至十万、百万的,基本都是我们的产品。”吴远之说,在这个意义上,大益相当于葡萄酒行业中,全球前20名酒庄的组合体。“收藏级葡萄酒的交易,肯定出自全球历史最悠久、最顶端的酒庄,普洱茶也一样,现在收藏级的产品,90%是大益的。”
  大益普洱茶的收藏价值还体现在其高流通性。不管是在广州芳村批发市场还是大益遍布全国的门店,甚至是众多茶友之间,只要是优秀的大益产品,在流通上就不会有问题,随时可以变现,这是其他厂商很难比拟的。在芳村市场,甚至有每天更新的大益指数,可以随时查询大益主要产品的价格。目前,大益已经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投资收藏体系,形成了包括厂家、经销商、市场中介、藏家和投资者在内的投资收藏生态圈。据吴远之估算,大益产品每年的交易额在500亿元以上。

  大益产品在投资收藏市场的强势,是长期经受市场考验积淀而成,在岁月的长河中已经赢得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信任和支持,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背后,是大益集团多年来的诚信和担当。

  不过,对于外界所说的普洱茶的“金融属性”,吴远之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吴远之看来,普洱茶是微生物茶,有其独特性,“普洱茶在没有被喝掉之前,微生物一直在工作,茶的品质是一直在变化的。”也就是说,20年前买的那饼普洱茶与保存到今天的这饼普洱茶,是两个不同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品质更好了,价值更高了,但是由于有消费,存世的数量更少了,所以价格自然更高了。相当于你是用更高的价格买了一个新产品,这与金融无关。”

  吴远之认为,普洱茶行业目前已经进入“最好的时代”,一个分工合理并充分个性化的时代。他以德国的啤酒业为例说,在以啤酒著称的德国,没有一个全球知名的啤酒品牌,但是很多家庭都自己酿啤酒,消费者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而中国的普洱茶市场,既有大益这样的行业领军者,又有很多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小厂商。“我们有规模优势,他们有成本优势,各有所长,相互补充,所以就普洱茶行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中国传统茶道的传承者

  中国有两句古语,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二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就是生活,就是文化。自唐代陆羽创立茶道,一杯清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风雅。然而近代以来,国运多舛,中国茶道日渐衰微。有感于此,2010年5月,吴远之在昆明成立了中国首家职业茶道研修机构——大益茶道院,致力于中国茶道的交流与推广,创立了以“惜茶爱人”为宗旨,以“洁静正雅”为美学纲领,以“守真益和”为修心法则,以“大益八式”为修持仪轨的大益茶道体系。2016年3月,大益又在西双版纳勐海县成立了中国茶修中心,依托最古老的茶树,最生态的茶园,最悠久的制茶史,开设最专业的茶课,为海内外爱茶人士提供缔造高品质的茶道文化研习场所。
  ■茶修中心活动

  吴远之本人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长期从事茶道学术研究与实践,在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创立了茶道认知学,着有《茶道九章》《大益八式》《大学茶道教程》《茶悟人生》《牧师也爱茶》《茶道与文学》等多部茶道作品。

  吴远之认为,中国茶道是“三味一体”:首先是茶的滋味,即以回甘体验为基础的品饮活动;其次是茶的品味,即茶事审美等一系列艺术活动;最后是真味,即在人类的信仰、哲学、心灵等层面也给予茶非比寻常的重视。“禅茶一味”“吃茶去”等一系列命题的提出,无不透露出中国古人由茶悟道的大智慧。

  自古以来,茶道与佛教、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茶文化与佛、道文化的融合,已经被挖掘得淋漓尽致,然而茶文化却与世界上拥有信徒人数最多的基督教少有交集。2014年11月,吴远之首次提出“茶道中的基督精神”——牺牲、奉献与爱的真谛,随后与昆明三一国际礼拜堂联合发起“茶席边的圣经”项目,旨在为基督徒提供一种优雅的灵修方式。“茶席边的圣经”获得中国基督教协会及多家神学院高度认同,被认为是茶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布朗山茶园基地

  近年来,大益在茶道传播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试图借助多种艺术形式,植入茶文化,传播茶文化。2015年11月15日,以吴远之原创故事《凤凰求茶传奇》为蓝本创作的全球首部茶主题交响乐——《春莱虹瀚?云南随想》在国家大剧院正式上演;2016年12月,由大益茶道院推出的全球首部原创茶庭剧《兰羽恋》在昆明莲花池庭院剧场成功首演。“茶庭剧”的特色是首次将茶、庭院、戏剧三种元素有机融合,为观众提供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全方位的风雅艺术享受;2016年5月,大益集团在云南成立了大益文学院,首开国内大型民企创办文学机构之先河,至今已出版“大益文学”系列丛书多部,中国和欧美一大批一线诗人、作家、评论家为系列丛书奉献了最新佳作。

  在大益集团一系列以茶为媒介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尤值一提的是法国艺术家里奥来(LionelSabatté)2014年进行的“五月羊”系列艺术创作。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这位顶级的法国年轻艺术家以大益普洱茶为主原料,把希腊酒神的动物与中国茶之精神巧妙融合,创作了一系列成熟、巧妙的羊造型雕塑,以此向中国农历羊年致敬。评论人士认为,里奥来之所以用云南普洱茶作为表现“五月羊”的媒介,是因为黑色的普洱茶本身就具有金属般的凝重表征,其质朴形象彰显出厚重和力量的原始美感,折射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机缘巧合的是,2015年7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法结束后,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向其赠送了一座里奥来的“五月羊”雕塑作品作为生日礼物,法比尤斯说:“人们说茶可以保存100年,我们中法两国的友谊也会地久天长。”

  明年,大益的核心企业勐海茶厂即将迎来80周年大庆。在吴远之看来,大益毫无疑问是一家长寿企业,企业零负债,没有生存压力,而且大益的根基很坚实,能够抵抗风雨,健康成长。“大益的发展不会太快,但也绝对不慢,别的企业可能会突然停下来,大益不会。因为大益的产品一直在消费,在交易,在收藏,在产生价值。大益能够生存80年,有其内在的逻辑,内在的生命力。”
  ■勐海茶厂全景

  吴远之甚至已经看到了20年之后的百年大益。在他的设想中,大益未来将通过“同心多元化”,从多个维度引领普洱茶消费的新潮流。

  2019年3月,吴远之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披露了大益集团的长远发展目标:大益未来要为全球一亿人提供服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亿人,大约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七十分之一。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宏大的目标,大益将如何实现?

  在吴远之看来,这虽然是个宏伟的目标,但并非没有希望实现。“目前全球有饮茶习惯的人有30多亿,如果三十分之一喝普洱茶,就是一亿人。”从目前普洱茶产量的占比来看,似乎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目前普洱茶产量占全球茶产量的3%左右,接近三十分之一,而且普洱茶未来显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吴远之的设想中,大益未来服务的人群是呈金字塔型分布的,一亿人是指包括偶尔消费人群在内的所有消费人群,其中一千万人是习惯性消费人群,最核心的十万人则是骨灰级普洱茶爱好者和收藏者。

  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大益近年来正在抓紧布局,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大益集团在传统茶产业链的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实现了传统普洱茶、快消茶、茶器茶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全覆盖。大益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在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设立了分公司。

  此外,大益还不断探索“普洱茶+”模式,“茶+餐”的大益膳房、“茶+科技”的大益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茶+时尚生活方式”的大益茶庭、“茶+旅游”的大益庄园、“茶+教育”的青年茶庭等相继运营,拓展了产业链的新维度。据透露,在金融、医疗、地产等领域,大益也正在筹备或已开始涉足。
  ■勐海大益茶庭

  在文化领域,大益的布局同样宏大,除了前文提到的大益茶道院、大益文学院,大益智库、中国—东盟企业家俱乐部也先后成立,由大益发起的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已成功举办两届,社会评价不俗。所有这些布局,都剑指未来服务全球一亿人的大梦想和大目标。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吴远之反复提及“极致”,对技术、对艺术、对人文的探索,都要极致到“高处不胜寒”的程度,这就是大益的标准。在“狼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吴远之更欣赏对职业的专注和“自然发酵”,他说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大脑容量有限,对事物的接纳也是有限的。“专注”看上去是一种“憨”,但这种憨会让人顺从真理,一意坚守,不去斤斤计较,大智若愚,大成若缺,最精明的憨反而会成为最高的智慧。

  作者:马歌

  文章转载自东方财经杂志东方财经杂志

上一页: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和贸易量均有增长

下一页:茶马古道上的易武弯弓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