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轴(局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药用,到春秋以来茗粥、茗菜的羹饮、食用,直到唐代,茶之为饮蔚然成风,“天下益知饮茶矣”……数千年来,我们在茶的培育、采制、品饮、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于贡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商后,巴蜀部落以“香茗”纳贡。至唐代,贡茶制度最终形成,自此历代相沿。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通过严苛筛选,精心加工制成贡茶,是历代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
清代是中国古代贡茶文化发展的顶峰。古籍资料、清宫记档及故宫院藏的四百余件茶文物,让我们能够一览千百年来茶叶产区、品类变化,遍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地方名茶。
由北向南,沿着这份故宫“茶地图”
看看你的家乡喝的是什么茶?
安 徽
徽茶名目繁多,所载有开火茶、苦茶、雀舌、莲心、金芽、北源茶、紫霞茶、翠云茶、雅山茶、片茶、仙芝、嫩蕊、金地茶、茗地源茶、仙人掌茶,以及梅花片、兰花头、松萝茶等。产地中,又以明代即开始贡茶的六安州最为著名。

清 银针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清 梅片贡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乾隆四十一年(1776)纂修的《霍山县志》中载,“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次曰雀舌,又次曰梅花片。”
银针取枝顶一枪,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梅花片则是选择最嫩的茶叶。这几类茶叶一直是重要的贡茶品类。
江 苏
江苏自古就是产茶大省。常州府的阳羡茶,苏州府的虎丘山、洞庭山茶,扬州府的蜀冈茶,江宁府的天阙山茶,松江府的兰笋山茶,都是茶中精品。

清 阳羡茶
产地:原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或荆溪县
(今江苏省宜兴市)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阳羡茶于唐代即已充贡,极见推重,当为苏茶第一。明代许次纾《茶疏》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

清 碧螺春
产地:原江苏苏州府洞庭东山碧螺峰
(今江苏省苏州市区)
碧螺春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传统名茶。根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记载,碧螺春茶原以吴中方言俗称“吓杀人香”,康熙帝巡幸太湖时“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浙 江
浙江,是中国茶文化中又一不可或缺的地标。茶圣陆羽曾长期居于湖州苕溪,在此完成著作《茶经》,传世不朽。
浙江自古为茶叶大省,佳品极多,享有盛誉。除名满天下的紫笋、龙井外,更有《茶史》中所言,“如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东旸之金华,绍兴之日铸,钱塘之天竺、灵隐,临安之径山、天目,皆表表有名。”
浙江贡茶盛于唐朝。《茶经》云,“浙西以顾渚茶为上。唐时充贡,岁清明日抵京。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故称紫笋。”到了清代,龙井茶则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清 龙井茶
产地:原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类之一。闻名遐迩的“雨前龙井”,于谷雨前采摘制作,其味无穷。清代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龙井茶进入宫廷,乾隆帝也有数十首关于龙井茶的诗歌存世。
除龙井外,清宫旧藏还可见灵山茗茶、人参茶膏等品种。产自浙江的黄茶,还是清宫制作奶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大清会典》记载,康熙时期,浙江布政司每年进贡黄茶达一百二十篓。
江 西
江西地处华东南地区,土气适宜,产茶之地甚多。明代江西产茶之地至少有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吉安五府,清代贡茶产区更是有十府一州之多。

安远茶
产地:原江西赣州府安远县
(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安远县贡茶始于雍正年间。据《安远县志》记载,安远主要的产茶区域为古亨山和九龙嶂。九龙嶂“山巅云雾蒸腾,观其聚散,以验晴雨……梵剎清幽。晒禾坪数亩地,雨液露膏,滋润独厚”。环境条件优异,才能产此好茶。
福 建
福建茶叶向为世人所重,而建宁茶甚至名甲天下。上文中,在《茶疏》记载里与江苏阳羡茶齐名的“建州茶”即产于此。清代刘源长《茶史》也称,“历代贡茶,皆以建宁为上……福茶固甲于天下也。”

清 武夷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武夷茶出建宁府崇安县,亦属建州茶系列。在清代,有多种武夷茶入贡,包括武夷茶、小种花香、岩顶花香茶、天柱花香茶、工夫花香茶、莲心茶、莲心尖茶、松萝茶等。
清《福建通志》记载,“茶:七县皆出,而龙凤、武夷二山所出者尤号绝品。”

清 岩顶花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岩顶花香之所以称“岩顶”,是由于武夷山山顶土质稀少。

清乾隆 三味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区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中国古代茶书典籍中,茶之“三味”曾多次被提及,且三味的概念并不尽相同。这罐三味茶于乾隆六十年来到紫禁城,据考证应产自武夷山区。

从黄签上的文字可以看到,此罐的三味是指“酸、涩、甜”。



清 乌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这盒名为“宝国乌龙”的贡茶,由广东地区的商号“绿华轩”采购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再辗转来到清宫。
茶叶盒上的广告写道,“本号自到武彝选办名岩奇种……贵客赐顾,请认招牌为记,铺在粤东省城太平门外十三行,北向开张。”
陕 西
陕西产茶历史较晚。按《陕西通志》,“宣和元年,邠州通判张益谦奏:陕西非产茶地。”可见至少在宋代,陕西尚不产茶。到了清代,陕西全省贡茶之府州,也唯有兴安及汉中二府。

清 吉利茶
产地:原陕西同州府大荔县
(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吉利茶又叫做“蒺藜茶”,为陕西重要的贡茶品类。这种茶实际原料应为蒺藜,取其谐音美好而命名,为非茶之茶。有资料显示,吉利茶是用蒺藜果实晒干微炒制成的。
湖 北
在清代,湖北茶叶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全省十府皆有州县产茶。其中,又以武昌府通山县最为著名,有坡山凤髓、桃花绝品、仙人掌茶等名茶。

清 通山茶
产地:原湖北武昌府通山县
(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通山茶为湖北传统贡茶。根据《通山县志》记载,当地茶“有红黑二品,随人自为。”
湖 南
湖南产茶历史较早,且五代时即有贡茶记载,岁贡额量已达二十五万斤。宋代以后课额更多,按《宋史·食货志》载,“总为岁课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
湘茶产地分布也十分广泛,《本草纲目》中提到“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清代时,全省九府四州皆有产出。

清 花卷茶
产地:原湖南长沙府安化县
(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花卷茶”为安化黑茶一类,始于道光,因使用篾篓包装外表呈花格装而得名。起初,人们做成这种树形紧压茶是为了方便运输,后来倒逐渐形成了品牌。

这份花卷茶外表形似树干,非常紧实。前人曾在上面贴有“树形普洱共两块每块重十斤”的字样,经研究,此茶为安化黑茶而非普洱茶,因此名称改为“花卷茶”。
四 川
四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产茶、贡茶区域之一。唐代的蜀州、邛州、雅州、绵州等地,都是当时著名的贡茶产区;到了清代,四川贡茶有了仙茶、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等众多品种。
此外,清代四川产茶量极高,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其中尤以川藏茶马贸易最为著名。

清 仙茶
产地: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
(今属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光绪时名山县令赵懿在《蒙顶茶说》中写道,“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慧禅师手所植也。”

关于仙茶的外观及味道,赵懿详细描述为“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清 菱角湾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山菱角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清 蒙山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值得一提的是,与四川蒙山茶同为贡茶的,还有产自山东的“蒙茶”。据《茶疏》中所记,蒙茶“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山东同样是清代贡茶省份之一,据资料记载,所出品类以蒙茶为主。
贵 州
贵州茶种类繁多,据记载,大致有石阡茶、湄潭眉尖茶、东山茶、坡柳茶、珠兰茶、安顺茶、高树茶、晏茶、丛茶、毛尖、苦茶、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等品类名目。
贵州茶叶品质上佳。据《贵州通志》记载,“诸处产茶,色味颇佳”,其中“贵定云雾山产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而安顺茶“香味尤盛,滇商往往来购去,改充普洱饼茶。”

清 贵定芽茶
产地:原贵州贵阳府贵定县
(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在清代,贵定芽茶和龙里芽茶也是当地主要的贡茶品类。这罐贵定芽茶重十五两,属于炒青类绿茶。
云 南
梳理名茶种类,不得不提云南普洱。按古籍记载,其实早在唐代,西蕃人即已饮用普洱茶,只是由于地理悬隔,宋代之前普洱茶尚不为中原所知。
普洱茶主要产区为六茶山。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具体的普洱贡茶品类有八色,即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有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

清 最大型普洱茶团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清 普洱蕊茶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中国茶叶名称中,名为“蕊茶”“芽茶”的茶品有很多,多指细嫩的茶芽或茶叶。经过比对,可以认定图中蕊茶属于普洱茶。

清 普洱茶膏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普洱茶膏,色泽如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上呈四方倭角形,上表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隅以蝙蝠纹装饰。

根据《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可作养生良药,“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搽研敷之即愈”。
图片
在祖国各地的众多茶品种类中,你是否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今天,我们早已习惯在闲暇时一品香茗。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名茶。
茶香虽各异,但独属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总是相通。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正式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探究的不断深入,也将为现代茶产业的工艺和标准等提供指引,让茶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
家乡的一缕茶香,清馥隽永、余味悠长,飘向更远方!
你最爱家乡的哪种茶?
又有哪些品茶故事与大家分享?

来源:故宫博物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