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69阅读 2024-04-17 02:30 头条

2023年,中国茶产业在“三茶”统筹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应对有效内需不足、外需较弱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顺势而为、优化调整,确保了基本盘的稳定。年内,过度包装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各地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新中式茶饮产业持续高歌猛进并谋划海外布局,澜沧古茶在港股挂牌为传统原叶茶产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非遗”“国潮”“调饮”等消费新热点也持续显现。与此同时,茶文化、茶科技对提振产业给予了有力支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文旅部启动“茶和天下·雅集”,以及“茶·世界:茶文化特展”“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等展示活动的举办,为巩固中国茶的国际地位、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上分加码;由中国科学家团队主导的国际标准ISO 20715:2023《茶叶分类》于4月正式发布,预计将于2028年在世界海关协调制度中正式应用,为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茶提供了重大支持和广阔空间。

为客观展示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情况,持续推进中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发布《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一、生产情况

2023年,全国茶叶生产克服旱涝天气等不利影响,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产值稳定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技术集成示范持续推进,产业路径多元化、产业链细分化的趋势明显。多地实现“单季茶”向“三季茶”扩容。各产区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茶事活动空前兴盛,持续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一)主要指标温和上涨

1. 茶园面积缓增可控

近年来,各地重视控制茶园面积规模增长,新增茶园的面积增幅持续收窄。2023年全国茶园面积5149.76万亩,同比增加154.36万亩,增幅3.09%。全国已开采茶园面积为4650.16万亩,同比增加110.27万亩。全国目前仍有499.6万亩新茶园未开采。

2. 茶叶产量稳定增长

受干旱气候影响,2023年全国早春茶略有减产,但春茶季后期以及夏秋茶产量的明显提升带动了全年茶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33.95万吨,同比增长15.8万吨,增幅4.98%。

3.农业产值同步提升

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1亿元,增幅3.65%。

4. 茶类结构基本稳定

产量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量193.4万吨,比增8.0万吨,增幅4.3%,占总产量的57.9%;红茶49.1万吨,比增0.9万吨,增幅1.9%,占总产量的14.7%;黑茶45.8万吨,比增3.2万吨,增幅7.4%,占总产量的13.7%;乌龙茶33.3万吨,比增2.15万吨,增幅6.9%,占总产量的10.0%;白茶10.0万吨,比增0.56万吨,增幅6.0%,占总产量的3.0%;黄茶2.3万吨,比增1.0万吨,增幅78.4%,占总产量的0.7%。

产值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值2060.6亿元,占总产值的62.5%;比增2.4亿元,增幅0.1%。红茶519.7亿元,占总产值的15.8%;比增10.3亿元,增幅2.0%。黑茶310.4亿元,占总产值的9.4%;比增41.8亿元,增幅13.5%。乌龙茶288.5亿元,占总产值的8.7%;比增33.7亿元,增幅11.7%。白茶87.0亿元,占总产值的2.6%;比增9.0亿元,增幅10.4%。黄茶30.5亿元,比增18.7亿元,占总产值比重为0.9%。

(二)产制情况基本稳定

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受前一年长江流域夏秋持续高温干旱、当年早春气温偏低影响,全国春茶开采推迟,多省“明前”“雨前”茶减产,名优茶受到较大影响,但春茶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入夏秋季,由于近年来各地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园管护水平,夏秋茶的采制范围持续扩大,产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三)突出问题仍待解决

综合来看,主要问题:一是茶园基础设施薄弱,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二是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三是茶叶消费端承压加大,产品供需不精准;四是供给侧结构性出现失衡。

二、内销情况

2023年,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及销售通路的影响,中国茶叶内销总量基本持平,内销总额小幅回调,总体表现不及预期。

(一)内销总量基本持平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吨,比增0.7万吨,增幅0.3%。六大茶类中,内销量占比最大的绿茶和红茶出现小幅下降,其余茶类略有上升。具体来看,绿茶内销量128.9万吨,同比减少1.6%,占总内销量的53.6%;红茶37.9万吨,同比减少0.7%,占总内销量的15.7%;黑茶37.8万吨,同比增长3.7%,占总内销量的15.7%;乌龙茶25.6万吨,同比增长3.2%,占总内销量的10.7%;白茶8.3万吨,同比增长1.6%,占总内销量的3.4%;黄茶1.9万吨,占总内销量的0.8%。

(二)内销总额小幅回调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346.7亿元,同比减少48.5亿元,回调约1.4%。其中,绿茶内销额1978.3亿元,同比减少6.3%,占内销总额的59.1%;红茶560.9亿元,同比减少0.6%,占内销总额的16.8%;黑茶358.6亿元,同比增加11.6%,占内销总额的10.7%;乌龙茶311.0亿元,同比增加9.3%,占总额的9.3%;白茶107.5亿元,同比增长6.9%,占总额的3.2%;黄茶30.4亿元,占内销总额的0.9%。

(三)内销均价总体稳定

受绿茶均价调整影响,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均价出现回调。2023年,绿茶内销均价153.4元/千克,同比降低4.7%;红茶148.1元/千克,微增0.1%;黑茶94.9元/千克,比增7.6%;乌龙茶121.3元/千克,比增5.9%;白茶130.2元/千克,比增5.3%;黄茶157.5元/千克,比增24.4%。

(四)进口茶叶量额微调

2023年,中国进口茶叶3.90万吨,同比减少5.48%;进口额1.46亿美元,同比减少0.27%;均价3.75美元/千克,同比增长6.09%。

1. 分茶类统计

2023年,中国进口红茶和黑茶的数量均有增加;进口红茶、乌龙茶的金额微增;进口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的均价有所上涨。在海关统计列表中,其他花茶和白茶因是首次进入,暂无比较值。

2. 按来源地统计

斯里兰卡以1.21万吨继续稳居榜首,其余依次为印度(6159吨)、布隆迪(3278吨)、缅甸(3110吨)、马拉维(2410吨)、印度尼西亚(2407吨)、越南(2298吨)、肯尼亚(1791吨)、乌干达(1135吨)、卢旺达(1013吨)。

(五)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1. 消费需求低于预期,骨干茶企创新有为

2023年,受整体消费环境与名优春茶产销形势影响,原叶茶内销情况不尽如人意,市场进入阶段性存量竞争期,大多数茶企承受了较大压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行业骨干企业主动拥抱变化,在产品宣传、消费场景等领域向Z世代购买者靠拢,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思维、新方向。“颜值、混搭、解压、便捷、社交”成为各茶企研发新品的聚焦点;品牌茶企通过提升门店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国潮、非遗、跨界联名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2. 线下通路逐步恢复,电商板块增量趋缓。

2023年,线下传统销售渠道逐渐修复。其中,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回升最快,相较2019年,店均比增20-40%;城市中的茶叶专业市场、商超卖场及茶馆的业绩回升相对较缓,仅恢复至2019年的60-70%。与此同时,受直播电商板块震荡调整的影响,茶叶电商增速放缓。据中茶协估算,2023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50亿元,但增长率回调至6%。

3.现制茶饮换挡提质,新式茶馆悄然崛起

2023年,新茶饮行业表现出四大特征:

一是产品原料回归茶。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使用真茶、真奶、真果等的高品质茶饮产品,因此茶再次成为新茶饮的主角之一,更多的传统名优茶被应用到新茶饮创新产品中。

二是多品牌布局海外。2023年是新茶饮出海的爆发年。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新茶饮赛道的头部品牌集体出海。

三是资本进一步降温。随着品类红利渐失和品牌梯队的日渐稳定,新茶饮赛道的投融资事件逐渐减少。在国内融资遇冷的大形势下,在境外申请IPO已成为行业趋势。

四是新中式茶馆崛起。扎堆喝茶结合疗愈养生等内容,让新中式茶馆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方式。2023年,新中式茶馆赛道上不仅聚集了隐溪茶馆、煮叶、tea’stone、CGV T SPAC茶间·茶馆、开吉茶馆等品牌,还吸引了茶颜悦色、奈雪的茶、喜茶相继开出新中式茶馆。

三、外销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75万吨,同比减少2.06%;出口额17.39亿美元,同比减少16.49%;均价4.73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4.74%。

(一)出口茶类统计

在出口量方面,绿茶仍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优势品类,占比84.18%;茶类中,乌龙茶和黑茶有所增长,其余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红茶降幅最大,达12.62%。在出口额方面,所有品类均有下降,普洱茶降幅最大,达56.47%。出口均价方面,白茶单价最高,为25.24美元/千克;传统茶类的均价全部下调,黑茶降幅最大,达51.48%。

(二)出口省份统计

2023年,全国共有6个省份的茶叶出口总量超过万吨,分别是浙江省15.03万吨,比减2.3%,占比40.9%;安徽省6.73万吨,比增8.4%,占比18.3%;湖南省4.22万吨,比减11.5%,占比11.5%;福建省2.89万吨,比减9.3%,占比7.9%;湖北省2.42万吨,比减1.4%,占比6.6%;江西省1.31万吨,比减6.6%,占比3.6%。

全国共有5个省份出口额超亿美元。其中,浙江省4.64亿美元,比减3.95%,占比26.7%;福建省3.06亿美元,比减42.49%,占比17.6%;安徽省2.50亿美元,比增2.08%,占比14.4%;湖北省1.95亿美元,比减2.12%,占比11.2%;湖南省1.16亿美元,比减16.99%,占比6.7%。

均价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贵州、福建两省居前两位;其余省份的茶叶出口均价均低于10美元/千克。

(三)目的国别统计

2023年,中国茶叶共销往1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万吨的目的地共计10个,摩洛哥继续排名第一位。出口额超亿美元的目的地共计4个,中国香港居首。

(四)市场情况

2023年,全球茶叶产销格局基本稳定,但囿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茶叶总体产大于销的局面,国际茶市景气度仍未好转。中国茶叶出口量在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后,出现适度缩量回调;但出口均价连续两年下降10%以上,并拖累出口总额连续下降10%左右。综合来看,出口形势欠佳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二是贸易成本增加,风险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四、相关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产区政府要严控新增茶园,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提升稳定生产能力;推动茶机具大规模“以旧换新”;出台茶旅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规范茶叶营销活动,鼓励茶企加大科技创新转化力度。要因地制宜,探索茶产业发展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久久为功;研究制定地方法规、条例等措施,引导茶产业绿色发展;要促进茶产业规范经营;挖掘新质生产力,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二)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复兴国内市场

政府部门应出台实质性政策,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场景的打造;支持茶知识、茶文化的普及传播,规范茶文化传播中心的线上线下建设,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活动及国际茶事活动;支持与茶相关的服务业态发展;鼓励茶业电商有序发展;扶持茶企拓展数字经济新渠道、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创新运作模式,拓展数字服务及延伸服务。

(三)文化引领精准扶持,持续推进海外拓展

政府应给予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国茶扩大茶文化、茶生活方式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发挥税收导向与积聚能力,加速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与互利合作,顺畅国际贸易关系;鼓励品牌茶企及新茶饮企业在海外开设特色体验店和连锁店;支持企业探索和建设境外茶叶交易中心;发挥行业组织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精准对接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茶品牌的统一形象,提高诚信度、知名度、美誉度。

(四)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强基固本顺势而上

中国茶产业当前已进入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广大企业应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发展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发挥自身所长,适应时代变化。应把握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多着眼于消费增量,发力在消费需求和场景。应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经营能力及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相互赋能。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明前茶和雨前茶有什么区别?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能拯救普洱茶市场的 就是茶与茶的正面PK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