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技突破,茶产业举步维艰

  

  前不久武夷山市举办的一年一度茶博会人气颇高,相关茶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展会前后举行的桐木村、天心村、星村等一系列斗茶赛也让嘉宾及游客们着实过了一把茶瘾。


  热闹的展馆里,收茶的、卖茶的、兜售相关产品的企业和客商带着收获而归。看似热闹非凡、皆大欢喜,可深究下去,这个产业发展的短板让人心忧。


  从茶农角度看,受访的一些茶农感觉受经济大气候影响,今年茶叶难销,价格也有所下跌;


  从政府角度看,武夷山市茶企上千家,可纳税不多,除了几家知名大企业,纳税额超过20万元的都算大户了;


  从消费者角度看,走遍整个展馆,似乎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除了喝喝不同地方的茶,再买一些类似建盏、茶壶、茶包装等茶产业周边产品,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几近于无。


  如果每年展会都是这个样子,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小;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地方的茶产业满足于这些表面的热闹,发展也难免止步。症结在哪,如何破题?


  当前茶产业的发展模式:茶农种茶——采茶——加工成品茶——消费者饮用。这样的传统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茶资源功能浪费现象不断凸显,进而导致茶叶深加工比例不高,茶资源的价值空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茶产业的效益普遍不高。


  为此,有人从销售渠道上利用网店、微信等不断创新;有人大打文化牌,为产品添加文化因子;有人开发一些诸如茶食品、茶饮料之类的衍生产品……这些无疑是需要的,但终究不是治本之策。


  与会的茶叶专家曾坦言,看起来当前茶叶市场消费旺盛,各种斗茶赛事热热闹闹,但不能不让人感到失望的是,至今在茶业科技上还没有重大突破。一个指标性的象征就是,20多年来,茶叶界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项上仅2008年获得一项二等奖。


  这项名为“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与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以廉价滞销的中低档茶为原料,以茶的功能成分利用为突破口,研究构建了茶叶功能成分的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和高香冷溶型速溶茶提制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中低档茶叶的出路问题。可7年过去了,茶业科技新的重大突破还没有出现。


  茶叶界已认识到这点。由武夷学院牵头,部分国内高校、研究所、茶企参加的“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于11月底启动,中心致力于乌龙茶的科技创新研究,探索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为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业界人士表示,茶产业发展必须创新,从现代茶叶寻求突破,实现茶产业从局限于现有产业格局的竞争激烈的“红海产业”向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的“蓝海产业”跃升。


  当科技创新成为业界共识,成为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亮点所在,这样的产业跃升,才会成为可能。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茶叶分析:尊重传统还是坚持创新?
解析:茶产业的深度爆发力来自茶叶深加工
现实问题︱2016,“我”凭什么买“你的茶”?
年轻人?别让星巴克搅了你的国茶情怀
2016年茶市三大悬念:中国茶的前景在哪?
中国茶是在失掉自信吗?
2016年中国在国际茶市会扮演哪样角色?
茶叶分析:区域品牌成名优茶的四种发展类型
“互联网+茶叶”,产业升级进行中
茶市方向:年轻消费者才是茶叶发展最具潜值的“期货”
茶叶大观︱从行业变革看待茶产业的未来!—张士康理论透析
深度解析︱论中国茶叶之复兴
为何国内茶叶市场热不起来?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市场上不缺钱,缺的是能够发挥资本价值的地方
茶叶市场里的买卖,怎么就变成了阴谋?
2016年 读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来做茶
混搭茶能拯救茶行业吗?
茶业“关店潮”引发的五点“生存”思考
茶叶市场背后的文化虚华与销售的委顿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