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之“傲慢与偏见”——质量:考验茶农道德底线

  中国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屡屡受阻,有人说不稳定的质量是罪魁祸首。最近,“残农”超标事件又将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有业内人士表示,与时下中国很多产业流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同,在茶叶产业上,种植端(茶农)、生产端(茶厂)、渠道端(茶商)更多地仍是各自为政。中国的品牌商多为清一色的渠道商,他们不参与种植,只从茶农手里购买原茶交给工厂生产制作,或者干脆直接从茶厂手里购买茶叶。正是这些茶叶经销商的不作为,导致了中国茶叶质量的滑坡,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品牌建设。

  据悉,中国的茶商不主动向上游扩张,原因在于缺少利益的驱动。在目前的茶叶产业链上,渠道商最赚钱,占据了绝大部分利润;其次是茶厂,而茶农能获得的收益非常有限,属于最不赚钱的环节。然而,就是这一环节,直接决定着茶叶的质量和品质。以一斤普通绿茶为例,经销商从茶农手里收购过来时是5元,茶厂需要6斤原茶才能加工成1斤市场茶,加上机器、人工及物流费用以及10元左右的利润,茶厂卖给茶商的价格一般是每斤80元,到茶商手里,茶叶价格还存在一个批发价和零售价,批发价一般在100元左右,而零售价即茶商卖给消费者的价格则可提高到一百五六甚至两三百元不等,中间翻了将近100倍。在这个过程中,茶农付出最多、所得最少。

  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着中国茶的国际形象。目前,中国出口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大多销往非洲等地。专家表示,利益链的不均衡,极大地考验着中国茶农们道德底线,也触动着相关管理者的敏感神经。未来何去何从,引人深思。

  有消费者感慨,中国茶企种茶、开店卖茶,一直是沿着几百年的传统在折腾,谁也没能跳出圈外,换一种眼光来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同质化竞争。

  专家认为,品牌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应过于追求极致,而更应关注稳定的口感和适中的价格,使消费者更快地接受和满意,以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从而打响品牌。

  专家建议,茶企要积极介入产业链种植段,自建和指导茶农开展有机种植,专注打造三五个品牌,利用品牌美誉度,跨出茶叶市场,走向茶饮料、深加工等,才有可能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下而上的推动比自上而下的推动要快得多。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中国茶业六大关键词

中国茶业六大关键词

看了又看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
中国最古老的三座茶山
质量安全是茶叶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茶叶加盟尽可能地记录顾客的资料
浙南茶叶市场上半年交易额再创新高
“中国绿茶第一县”发展茶叶产业得川驰农业助力
四大硬伤拷问安溪铁观音带伤冲刺茶叶第一股
做中国茶叶品牌的第“一茗”
先做调查 再做档次
年轻人在茶叶加盟中的优势
茶叶加盟优秀团队的成员应有哪些构成?
茶叶鲜叶交易价格应“一网打尽”
我国出口茶叶繁荣背后技术含量附加值低
上半年茶叶国内市场稳步增长产销两旺
2010年—2012年国际茶市产销情况与供需趋势
一场由茶引发的“水战”
今年铁观音暑茶采购价格或将全面下滑
从淘宝网贵州馆看贵州茶营销模式的“蝶变”
最新茶市行情,茶叶销售从高峰开始回落
国际茶路沉寂百年悄然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