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洱茶道

  文/张顺高
  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立论。作为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奉者,奋斗者,应该有志气,相信我们是有能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求助任何神力,不受唯心论影响,也不要“圣人”帮忙,更不要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能够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的当代茶文化理论与实践体系。

  本论探讨中国普洱茶道的科学义理与规范,试图建立一种能称得上道的、睿智哲学的、中国普洱茶生活方式,希望哲学界、茶文化研究家们对中国茶道,中国普洱茶道理论与实践给予关注,给中国茶、中国普洱茶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还希望它为科学发展观、生态哲学、和谐社会发展奉献绵薄。


  本文承蒙省人大老领导张宝三同志,思茅文联原常务副主席刘志强同志,思茅外贸局何仕华同志,思茅茶界元老邱辉同志,茶文化策划师陈金荣同志,云大文学博士王美津同志,音乐家、茶道研究家海可导同志审阅斧正,提出了许多重要而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论更为缜密,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谨记2009年7月11日第一章基本理论一、道(一)道的来源道由中国唯物主义先哲老子(李耳、字聃,春秋陈国人,公元前571-471年)在《道德经》中,在世界上最先提出。《道德经》共五千言,是世界上最早的摆脱“神”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经典著作,影响指导中国几千年的思想、社会发展,智慧之广,哲理之深,与日月同辉。几百年后,被东汉沛国张道陵(今江苏丰县人)利用,在公元126-144年创立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经典正一经,《道德经》与道教并非同时,亦非同义,《道德经》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二者产生时间相差六、七百年。道教的成立,对传播老子思想,有了平台;同时,唯物主义哲学被宗教化、神化,则大损了哲学光辉,令人遗憾。

  (二)何为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内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老子认为,有一种东西,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已经生成了,无声无形,独立存在,往复循环,永不停息,可称为天地的母亲,应该如何称呼它呢,就取字为道,取名为大。它广大无边,运行不息,延伸无限远,又返回原本。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宇宙间有四大成份,人是其中之一。人随大地的变化而生,大地随天时的变化而养育万物,天随道行,道是自然的,客观的。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就是宇宙间的客观自然规律,或自然法则。

  老子又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世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认为:道的运行是反复循环的,作用是微妙的,世界万物是有形物质生成的,有形物质是无形物质生成的。这就是说,老子所称的道,还包含宇宙空虚处的人的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是真正的唯物辩证法。

  关于道的功用,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认为世界万物皆由简单而变为复杂,那些无形的物质按自然规律最先生成的有形物质是极简单的,然后负阴抱阳,阴阳二气交冲激荡,对立统一,冲气以为和,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这是自然变化发展史的唯物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老子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是普通存在的,无处不在。“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依靠它而生长,它担起责任,成功了,它不占有,它抚育万物,却不自以为主宰,是其伟大之处。这说明,道这个客观规律,一是普遍存在,二是没有偏心,是公正无私的。

  由此观之,道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宇宙观,是认识世界处理万事万物的方法论,推演到社会,是社会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对于个人,它则是认识掌握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为人处事的思想、言行、品性。

  (三)与道相联相关词组、词义道义:道德和道的义理。

  道家:诸子百家之一,老子著《道德经》成为一家,庄子继承发挥,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的思想效法天道,一切按自然和社会规律行事,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仁礼是祸乱之首,其理论成为韩非子法家的理论基础。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一切行为的规范(包括成文与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的总和,如善—恶、正义—非正义、公正—偏私、诚信—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言行,调整关系,通过教育和舆论的压力,使人们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教化和约束作用。在阶级社会,道德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孔孟之道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等级制,蔑视人民群众、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对妇女,则更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之说,是对人类伟大母爱的极大忤逆,也是封建统治的一块理论基石。

  无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就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团结人民为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是人间最伟大、最高尚的道德。

  老子《道德经》的道德是一个哲学范畴,道是客观规律,德是人认识掌握客观规律、事物的本质而有所得,从而遵循客观规律来为人处世、来治理国家的思想品格,老子强调遵循天道,“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主张遵道而贵德,遵道就是德。

  道器:一对基本哲学范畴,《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无形无象的,含规律、准则、禀性,特征特性、思想体系,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是抽象;而器是有象的,指具体的事物。唯物主义认为,器是道的基础,是道的表现形式,即外象。道不能离开器,无其器,则无其道。

  如果说茶道是抽象的义理,则必须有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一套技艺具象表现出来,在这套技艺中,隐藏着茶道的全部义理与精神。

  这里按道器理论,引出一串新的概念组合。

  文化———文明:文化是抽象的,而文明却是以各种具体文明事物表现文化的内容的,如工业文化,是以现代化工厂、机器,现代科学技术等具体文明体现出来的,茶文化是以茶文明表现出来的。

  茶文化的定义: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以茶为基本元素产生的、可传承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造物。

  茶文化是总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一种形式,是茶文化的高级形式,简单地说,茶文化就是茶物质的人化、人文化,也是人、人文的茶化。

  茶文化,文而化之,化,不仅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进入人身体,而要化进心灵,进入人的骨髓和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化。

  茶文化是文化之一,是有道的文化,是道的范畴,是总茶道,它必须有相应的器来表现。这个器就是茶文明,包括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产品、茶叶流通、消费、饮用、食用、茶医药、茶教育、茶科技、茶艺、茶文学等千百种具体茶文明体现出来,茶文明这个器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茶文化、茶道就是空泛议论,茶文化这个道就成了无家可归的飘浮于空中的孤魂。

  2、茶道———茶艺,茶道———茶礼,同样道理,是道器关系,道是抽象,后者是具象,是通过艺、礼的一套硬件(茶具、茶器、茶品、环境设置、音乐等)和软件(程式、仪规、礼节、操作程序等)由人通过身、心、神、做、说、唱、颂演示出来,呈现于他人面前,产生影响感染的力量,发挥道的教化作用。

  3、道———德道是抽象,深藏于内,道隐无形。德为外象,表露于外,德是道之体,之舍。道是德之魂。

  二、茶道茶道是茶的内禀,起源于茶与生俱来的特征、特性,即道生自然。只有道生自然的前提,才有道法自然的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在规范的茶事活动(茶生活)中,人茶交互作用,茶的内禀性感染人,人向茶模仿学习,人通过体验,感悟,茶性、人性两相契合,升华到人的精神境界,引发了哲学思维,茶道就实现了向人道转化,塑造、提升了人的优良素质(认识水平,理论素养,道德品行)。

  因此,茶道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茶的习(学习)、演(操作实践)、修(体验、感悟、吸收)、行(垂范、推广)全过程的有哲学思维的茶生活方式。

  既有茶道,必有茶德,茶德是茶道(内禀)的外化,按道器理论,茶道是茶德之魂,茶德是茶道的形体,具体化就是茶的彻底无我奉献精神,茶与人的亲和共济性,保健性,茶对自己本身生活条件的低要求等。

  三、德与茶德(一)德1、定义:德是中国传统伦理观中道的孪生姐妹,是道之器,道之舍,是道的表形。德,就是自然物、人对自然、对人、对人类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好处、益处、贡献。

  德是自然物、人的自然属性,有道之人必有德,无德之人必无道。

  2、相关词:道德、品德、美德、恩德3、德行的来源与哲学意义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德是认识学习掌握客观规律而有所得,而顺应客观规律或自然法则,社会规律、事物本质特征,而为人处事的品行、品格。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占有,帮助万物而不居功,使万物成长而不主宰,是至深至大至公至美之德。

  上述表明:1、德是道的属性。

  2、德是道本来就具有的。

  3、德是自然物的内禀特性,自然规律。自然物、人,皆有德,只有厚薄多寡之分。为评价方便,但凡人之德性依其存在的多寡,可分大德、高德、明德、平德、寡德、失德、缺德七等,德高望重之人是谓高德。

  德与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乞丐可为汶川地震灾民捐爱心款数百元,捐前还将小票换成大票,弱势者有大爱大德。也有家财万贯的人,却一毛不拔,麻木不仁;时传祥掏粪为万人洁,而成克杰之流却取国家人民的血汗而肥已。

  (二)茶德茶德是茶对自然、对人、对人类社会的好处,益处,茶德是人对茶的自然特性人化、人格化的评价概念,特别是茶与人的亲和友善性、共济性,奉献精神,具体表现在:1、茶相伴人类农业文明发生发展,与人类结伴同行,迄今已有五千到一万五千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2、茶美化人居家园,固土保水,改善生态,资利环境,可谓亲和友善。

  3、茶牺牲自己的青春和一生,以自身的汁液供人饮,叶、芽供人食,滋养人的身体,促进人体健康,润滑社会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奉献可谓完全彻底。

  4、茶内含大量营养保健成份,消除疾病,使人益寿延年,增进人的幸福,是为共济。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却是生命的全部。

  5、茶对自己生活要求很低,黄土砾崖,沟坡山岭,阳岩阴林,随遇而安。

  茶之德,是上德、大德、玄德。

  习茶道,修茶德,变茶德为我德,茶道之根本耳。

  四、茶道要素之德烹茶之道由多种必要元素组成,水、火、器、天、地、人、茶,缺一不可。

  (一)水德:水居众之所恶,于最低下处,栖身与世无争,水是生命之源,滋育万物,充盈川谷、江河,组成湖海,载舟载物,提供水能、电能,灌溉农田,为万生万物,为人类的繁衍献身,气态、液态、固态、变化万千,太空、高山、海洋、周行不止,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切活动,只为周济生命,忙碌之后,自己还是一滴清水。古曰,上善若水,水之魂,是天道,水之德,是天德,上上德,玄德耳。

  好水成就好茶,水者、茶之母也,好水好茶、茶之真元。

  习茶道,修水德,茶道要旨之二也。

  陆羽评泉,水论始奠,妙玉论水,刁钻怪玄,乾隆烹雪,一品清标。我于云南昆明、普洱、勐海、大理、丽江之水试之,以大理感通寺管引之苍山冰川泉水,为至清至冽,此水为茶,道水成焉!(二)火德:火是茶道要素,是热源,能源,它象征太阳,燧人氏钻木取火,把人从动物生食的野蛮生活方式,带到熟食转向文明,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跨越,火使人类抵抗寒冷,以得温暖,人类生产生活靠热能推动。

  在烹茶过程中,文武火候要分清,活水还要活火煎。所谓文武火候即通风(扇风),先轻而急而频,后重而缓而疏,造成活火、煎煮活水,活火活水,始得真汤,真汤真味,茶道成之半也。真汤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真汤如醍醐灌顶,进入道境,消除暴戾,引导和平,抚平创伤之心,除祛肝肺郁结,有利人际和谐,有利修身养性。活火活水,点成色香味和谐之茶汤、成就天地人和谐之道。

  (三)天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大自然)按自己的规律和方式运行、永济无穹,万生顺应天行之常而生存、生长、繁荣、更迭,周行不殆,万物按天行之常而变化、转化,永无止境。风雨雷电,寒凉暖热,春夏秋冬,四时交变,人们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此天气之变化,资万物之生长,天之大德。

  天无偏心,“视万物为刍狗”任其自力自能发挥,万物顺天而昌达。故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至深至广之大德。天生万物以养人,不求人德以报天,只要人顺应天道去思想,去行为,科学发展,就可天人合一,永臻和谐。

  (四)地德: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特别大,但它在宇宙中,仅是一颗小行星,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自转365圈,绕太阳一周在太空的行程为9.3912亿公里,日行257万公里。

  天为父,地为母,天地阴阳交和,产生万物与人,地以丰富的乳汁养育万物与人,万物与人得天之灵气以铸魂魄,得地之养分以成躯体。

  故天德至大,地德至厚,正是玄德。

  大地母亲养育我们,如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呢?母亲说:“听话,顺应天地之常,凭自己的本识去发展吧,只要不妄作妄为,就可永葆大地母亲青春,人类永驻繁荣。”(五)人德:人为万物之灵。人组成了社会,个人的聪明,组成人类的智慧与力量,人创造了工具,改造了环境,人与动植物、互济共荣,人掌握了自然和社会规律,找到了处理天地人,人和自然,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方法,形成了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先贤先哲、层出不穷,文化沉积,博大精深。

  茶是人的朋友,文明伙伴,茶比人年长3-7千万岁,茶诞生于3-7千万年前,而人类的最早历史也只能追溯到1千万年前的开远古猿,真人形成约30万年。

  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应在5千—1万5千年前。人茶结伴、共济共荣。

  神农是中华神州各地祖先智慧的总代表和化身,发现茶的神农是何人?是茶树原产地的土著民族濮人的先祖,濮人的后裔是德昂、布朗、佤等民族,他们至今保持原始的吃茶习俗,尊茶为本民族祖先的茶图腾,德昂族,自认茶是自己的祖先。沧源佤族县3千多年前的崖画中,有三处有人在树及其周围活动的图像,在《临沧茶文化》中,被临沧市政协作者解读为人在采野茶。

  把茶当成自己的祖先,证明茶对该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关系至为紧密。

  《达古达楞克莱标》是德昂族创世史诗,全面唱出了茶叶如何创造人,创造世界万物包括日月星辰的过程,已被国家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濮人最先采集发现认识了茶,为人类立下了万世不朽之功德。

  孔明南征南抚,教民广植茶树,以为生计,使茶在云南开始商业栽培,遗器于六大茶山,种茶于革登之顶,为普洱茶奠下基石,把英名刻上了孔明山,被南人尊为茶祖,万世景仰。

  唐代陆羽著《茶经》总结中国数千年的茶叶种植,加工饮用经验,制定烹饮器物方法,使茶道大行,为茶在全中国,全世界推广,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德昭中华,惠泽世界。

  吴觉农在中国兴办机器制茶,茶叶科研,茶叶教育,为中国茶立下了不世之功。

  普朝柱大力发展滇茶,为千万边疆各兄弟民族开脱贫致富之路,彩云之茶,进入全国前三名,垂范政界,惠泽万民,功高德厚,无量难比,边疆人民,永远铭记,称“普大爹”,滇云一人。

  张宏达定云南大叶茶为普洱茶,使物种名商品名统一,有利普洱茶走向世界,人人称颂。

  天生茶,地养茶,人发现茶,发展茶,茶为人用,茶润社会。茶道中有五大,道、天、地、人、茶,五大皆有道,五大皆有德,五道同一道,道法自然,五德同一旨,德化人本。

  普洱茶道论第二章茶道的源流及流行义理分析一、茶道的源流1、茶道是中国人的创造中国人最先认识了茶,利用了茶。陆羽总结中国三千年的茶叶历史及实践经验,在《茶经》中,详述了茶叶品种、产地、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制定了一套烹茶技术,是茶文化的开篇巨著,是源自于技术方法的茶道,以茶道来说,尚是刍形。所谓“茶道大行”,尚是技术方法的传播,并非精神传播。说它是茶道,是因为他不仅在技术上,而是在叙述技术方法时,比如他特制的风炉,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全部论述贯穿了唯物论,辩证法,没有半点唯心论,唐代是诸神争宠,多教多说竞发时期,《茶经》却一尘不染,极为难得。同时对饮茶(操道者)提出了“最宜精心俭德之人”的人品要求。

  2、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的佛教,最先也是一种饮茶的技术和方法。僧人利用茶的“不眠不发”之功,以助诵经坐禅,渐渐形成了符合佛教仪规的和清静寂的佛教茶道义理,佛教茶道基于唯心论,不宜在信仰唯物论、崇尚科学、不信仰佛教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中传播。再者,几千年不变的磕头礼,众人共喝一碗茶,也太泥古,太不卫生。有些人盲目崇尚,以为日本茶道如何深奥,其实,就是中国唐时和尚喝茶的方式,它的优秀成分,可以选择吸取,不宜作为典模盲目套用,套用会束缚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3、中国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广泛传播和传承,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内容,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义理,如客来敬茶、表敬意,婚娶寿庆表祝福,祭祀表怀念与崇拜、传承,茶话会表清正廉洁,诗会茶、笔会茶显示高雅与情趣,形式内容无限丰富,这些民间的大众的有雅有俗的茶文化,都具有道的意味,都是产生茶道的深厚基础。

  我认为,中国茶文化是不拘一格的可雅可俗的大众茶道,茶文化就是茶道的广泛化、大众化,茶道是茶文化形式之一,是茶文化的高级表现形式。

  大众茶道有茶道的意味,因为不仅是为了解渴,满足生理需求,而且有精神寄托,或表示一种礼仪,或可产生情趣,或可作气氛的调节,或可滋润社会人际关系。但大众茶道与真正的茶道尚有一步之差,尚需要综合提升,它还缺乏系统的哲学义理和茶道精神,还需对程式作出严格的规定,它们多数对环境,器具尚无定制,对参与茶道之人未提出品德要求,对音乐、氛围、礼仪也没有规定,仅是茶道的初级或素材。

  二、中国流行的茶文化义理即茶道精神的疏理中国茶文化表现方式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异,也因各人观点方法有别,而提出的义理概念各有差别,据我不完全了解,有如下几种:1、陆羽在《茶经》中出现的属于思想和精神领域的内容有:精行俭德、礼让、忧国、阴阳调和、五行济克、归纳为德、敬、忠、和、易。

  2、台湾“无我”“茶会”,物我两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3、闽奥工夫茶:礼敬、闲适,家家户户可行,生活情趣浓,文化味浓,是大众生活茶道;4、庄晚芳:和敬廉美,即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廉洁奉公,美真康乐。

  5、林治:和静怡真。

  6、丁文:清、和、简、怡、健7、陈香白:七义一心,七义是艺、德、礼、理、情、学说、导引,一心:和8、张天福:简清和静(新近见到)9、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引发人生哲理。

  以上九种茶文化(茶道)的义理归纳为:敬、忠、和、易、礼、廉、美、怡、真、清、俭、理、情、艺、气十五字。此十五字中,来源于茶的本身特征、可转化为茶道义理的词仅是极少数几个,多数来源于人文,或来源人们的好心愿,但与茶的本性无关,分析一下就知它们分别属于:1、茶道参与和从事者必须具备的人品,茶道操道者起码要具有提高自己这些品行的愿望者,有忠、廉、俭、德忠:爱祖国、爱人民廉:从政者廉洁奉公,做人民的公仆,清正、清廉俭:生活工作,注重俭朴,节省资源、资料、不自显富裕、不奢侈,不讲排场铺张,尤其要节省他人劳动的创造,节约人民的血汗。

  德: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大公无私等。

  2、属于修茶道者的形态,神态(心态)的有礼、敬、怡、静形态:礼礼让,谦让,谦和,谦逊敬尊敬别人,言行戒狂,不张扬,倾听别人意见,让人先,行人后,不高声大气。

  神态(心态):怡,放松,抛却杂念,断绝欲望,心清如水,娴适自然,使道可及。

  静:心静身静,以静致远致深,静则有宽远、深邃感觉,不入静则不可悟道,不会进入道境。

  3、属于对茶道氛围环境营造要求的有清、静清:茶道场宜清雅古朴,力戒奢糜花哨,如意境高远、宽广的字画可置,古雅清曲可用。悠韵乐声起,广厅闻落针。

  静:安静、肃静,为茶道的首要环境,许多茶文化研究者用之。但中国茶文化需要的静,不是佛教寂灭之静,是充满生命活力之静,是“逝曰远,远则返”的宽广之静,是万物蓄势待发之静。

  静则宽远空旷,闹则天地狭小,但悦耳的音乐,赏心悦目的民族歌舞,让人思绪飞扬,可达天边,可让人飘飘欲仙,抛却一切杂念,进入道境之中。特别是云南普洱茶道,离开了几十种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就离开了云南多民族的真实生活,就不是普洱茶道了。

  4、属于茶道将人们引入道境的途经与方法者有气、易气:气是茶道的场力,是茶物质与精神产生的力量总称,它包括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冲击力等,它作用于人的感观和心神,渐变人的心灵,吸引人们进入道境,而产生修持结果,气是进道门的向导。

  易:易即改变,转化,茶道中的各种元素、事物,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影响。相生相济,对人潜移默化,使人道化,这就使修道之人从茶道场中的茶物质、茶精神中体验感悟中得到精神升华,改变自己的灵魂成为可能,这就是说,修持之人,如果心灵之门打不开,就是不可易变的,修也白修。因此,修道者,必须本身是可易变的。所谓心灵打开,就是要首先去掉一切杂念,空乏其心,腾出空间,以迎茶道精神入驻。

  5、属于茶道技术操作的是艺艺:茶艺是茶生活的艺术化,茶艺术的生活化的操作,技艺精湛给人的美的享受,诱导人们亲和真善美,有助道作用。

  6、属于茶道技术、艺术要求,吸引人进入道境的美美:美是综合茶品、茶器、环境、音乐、艺术、自然的、人文的、语言的、行为的艺术魅力,使人愉悦,诱发心灵之门开放,渐入道境。

  7、属于真正的茶道精神的抽象理念,只有和、真、健、清、无我,它们来源于茶的本身特征和:中国哲学概念,万事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对立统一,产生万物,一切生命和则生,和则长,和则成,天地阴阳调和,产生被子植物茶。茶性和,引入人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家庭之中,地区之内,国家之间,我们提倡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成为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并被西方世界,国际社会所认同,和为茶魂,和是茶道习演修行的社会目标。

  清:茶性清、茶山清明,茶汤清亮,茶味清醇,茶气清高,茶可清心明目,清热败火,茶的色香味形的最高品格为一品清标,清转化为人文则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清心寡欲、淡泊明智,高尚品行,清如水、明如镜。

  真:真就是事物之本体,原体,真与正同意,茶之于人健康,真实无虚,普洱茶是原产地之茶,是大叶茶,乔木茶,是原始栽培种茶,是茶之正宗,宗祖茶,是茶之真本。引入人文,就是真心诚意,真实可信,人与生俱来天赋的真、美、善性被启动、唤醒,提升人的美德。

  健:饮茶健康,源于茶叶内含大量有益化学成份,茶可延年益寿,为几千年的实践所验证,没有健康就没有长寿,长寿是每个人的天然需求。饮茶健康长寿是茶道产生的基础,设想茶没有健康长寿的作用,谁会修与已无关的什么茶道呢,所谓的茶文化就不存在了,所以,之所以茶有文化,茶有道,基础的核心就是饮茶健康长寿。也是茶道习演修行的个人目标。

  无我:茶对人作出了无我贡献,习茶道,就是学习茶的奉献精神,是行茶道修茶德的个人的最高目标境界之一,没有自己,只有别人,不为自己,只为别人,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最难做到,至为可贵。

  普洱茶道论第三章普洱茶道的道和理一、普洱茶道义理的自然存在道是客观规律或自然法则,自然特性,是自然存在,理是阐释客观规律、特性、存在的表述。

  客观规律,特性、存在是天成的,只能发现认识,不能创造,不能改变,不能违反,只能顺应而掌控。

  茶道只能源于茶的内禀的与生俱来的特征特性,不是人为随意制造的。茶道精神,必定是道法自然,不可能道法人之所想。其原因是道生自然,道不是生于人之所想。有些茶文化研究家把自然之道与人之所想扯在一起,组成茶道精神,自然就难免陷入理论混乱。

  茶道是茶的自然之道,非为孔孟宗教生,不因恶人桀纣亡,不可人为主观加入与茶特性无关的美好人文思想,茶道的义理只能来源于茶的特征特性,通过人对茶的体验感悟,向茶学习,进入人的思维活动,升华融入人的精神境界,使茶性移植到人的灵性中,也可以说是人的茶化、自然化。

  茶道是一种睿智哲学的文化生活方式,通过借喻、演绎、嬗变、寄寓、寄托,引伸到意念,升为精神生活。

  尽管茶道因时、空、人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但其最终结果,都与茶的特性相一致,都可用茶的特征来解释,否则,就失去了茶道之真,茶香不宜添香,要茶之原香,茶道要原道,不可臆想。

  中国思想传统中,有许多好的东西,但不宜随心所欲用于茶道,它们不是从茶的自然之性演绎而来,非道也,无据也,无据则无理,非理也。

  二、普洱茶的自然特征、特性1、被子植物的早期代表山茶植物起源距今7千~3千万年前,那是天(古气候)地(古地理)配合,负阴抱阳,二气交冲激荡以为和,对立统一的产物,茶产生的地点是古滇西平原山坝交界的热湿地区,即今澜沧江流域左右,普洱茶是茶之元,是原产地之茶(以无量山、哀牢山、怒山大面积的野生茶群落为证)2、最早采集利用,栽培驯化茶的人,当在距今五千~一万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之神农—云南古代先祖(以邦崴过渡型古茶树为证),当部落分化成民族时,他们就是濮人,他们今天的后裔就是德昂族,布朗族和佤族。普洱茶的农艺是茶农艺之源,普洱茶文化是茶文化之源。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联合八国伐纣有濮国参加,八国献给武王的土特产品有荼蜜的记载,据陈金荣研究,荼蜜是茶与蜜做成的膏状茶饮料。汉代益州(昆明地区)所产之茶及南中茶子是普洱茶之前身,唐有银生产茶记载,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六大茶山之茶成为贡茶,清代更是名遍天下,普洱茶品质好,味最酽,成为外事礼茶,是历史名茶、贡茶。

  4、世界山茶植物分类专家张宏达,将云南大叶茶,定名为普洱茶,使物种名商品名统一为同一名,世界茶树栽培的原始种就是普洱茶,是茶之鼻祖。

  5、普洱茶种(凤庆、勐海、勐库为代表)是中国国家良种,有效化学成份含量高,保健功效特强。

  6、普洱茶产自云南高原山区,自然生态完好,采用生态栽培,没有污染,是最清洁的茶叶,饮用生态安全。

  7、普洱茶除了有各种茶的保健功效外,还有其他茶不具备的保健功能如减肥,降脂、降低胆固醇、降血糖、降低血液粘稠度,抗HIV病毒、抗鼠疫杆菌这些都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疾患,因而普洱茶被誉为美容茶,长寿茶。

  8、普洱茶是大叶茶、乔木型茶树嫩叶制成,是原生原始茶,是茶之真本。

  三、中国普洱茶道的义理:元、真、和、寿作者经反复研究思考,提出普洱茶道的义理亦即普洱茶道精神为元真和寿,与茶文化研究家们共同探讨,以众人的智慧,共创一个能称得上道的中国普洱茶道。

  元真和寿是普洱茶的自然特征特性,元是茶之初元,开始,人的元神元气是修行茶道的心力基础,普洱茶是茶之真本,真能激发人的内禀真美善,明德睿智,成为道德高深的真人,和是万物生长发展和普洱茶产生的机理,普洱茶性和是普洱茶道修行的社会目标,普洱茶树长寿,饮茶益寿,饮普洱茶的人更长寿,有寿才有福,是普洱茶习演修行者个人的直接目标与动力。

  下面分别叙述之。

  (一)元1、字义:元,通原、源,通本。

  1)开始、起头、为首的、原始的、元始的,第一。

  2)天地万物之本原,如乾元、坤元,为万物资治、资生。

  3)大善、至善、大。

  4)民众、平民、国以民为本。

  5)本来、本原2、相关词组1)元气,亦称精气,与元神同义或相联系,是元神的外象,[辞海]是产生与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生命力;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这种物质与能力藏于肾中,联系命门。

  2)元绪:伟大的事业3)元亨利贞[乾卦]至善至美,顺通无碍,殊事和义,吉祥如意。

  3、元是普洱茶的自然特征特性茶树起源于云南,普洱茶种是栽培茶的原始种,起源就是元始,是最早,是第一,原产地即元产地,茶树起源,茶树驯化栽培起源,茶文化起源,在茶的世界史上,云南都是开元之处,原产地茶、大叶茶(普洱茶)是栽培原始茶。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是原生态茶,普洱茶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元字。

  4、普洱茶特征元介入人体、精神与社会普洱茶生长在绵延数千里云岭之中,得天时地利之美,以天地之元气,养茶树之元气,树体高大,枝叶繁茂,气势雄伟,芽叶肥硕,生机蓬勃,其品质味厚力峻,保健功效特强,饮普洱茶更能抵抗多种疾病,降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病毒等,保护人体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引入精神层面,通过普洱茶道的习演修行,提高人的元神,补助人的元气,振奋精气神,激发人的原始、原生的善性智慧力量,全面改善人的身心素质,奠定茶道修持者走向社会行大道的基础。

  中国历代朝廷以元为年号者有49个之多,可见,元是个好词,意义深玄。

  (二)真1、字义:真与虚、伪、假对立,意为本原、本身、自身,与元相通,与正相同。

  2、相关词组:1)真诚2)真人真事3)真心诚意(实意)4)真如:像原来那样一模一样的样子,任何状态位置无改变,如其性。

  5)真气:藏于肾中之元气,所受于天,与谷气(食物)并而充身,即吸收自然界之大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物质和活动能力,真气散布于全身经脉之中,成为经气。

  6)真实:绝非虚妄。

  7)真诠:正确的阐释;8)真人:道德高深之人。

  3、真是普洱茶的自然特征特性普洱茶来源于茶树物种诞生地(产地之真),以原始栽培种普洱茶种原料制成(原料之真)。大叶茶、乔木茶与野生茶有直接亲缘关系,是茶之宗祖,是茶之真本,蕴含茶之真气(茶气)最足,普洱茶之真气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内含有效保健化学成份最为丰富,在万茶之中,鳌居峰颠。其品质标格:野性粗犷,香韵沉稳,味酽力峻,形色古朴(色香味之真)功效真实,用之大益。

  4、普洱茶特征特性之真性介入茶道人们崇尚追求茶之真本,茶之真味,真香,可引导人的心灵向真实、真正、真本亲近,追求真理,真实做人待人真心诚意,真诚交友,诚信经商,诚信立业立人,用普洱茶之真来激发启迪人们与生俱来的真美善德行,修成道德高深的真人。

  (三)和和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万事万物生命产生、成长壮大、有序的机理,也是普洱茶产生与发展的机制,是茶道之核心,是修行普洱茶道的社会目标。

  1、字词的最先使用与字义老子《道德经》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最初由无形物质在客观规律下产生,由简单到复杂,万物皆由对立的阴阳二气交冲激荡而统一,产生新的生命,并向前发展,这是先哲将和最早用于哲学思维的经典,阐明万事万物与生命的最根本的原理,尔后被广泛沿用。

  基本字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对应的或对立的事物彼此结合统一,不对抗,不冲突,合生、共生,或产生一种非此非彼,又似此似彼的更高一级的事物,比如生命,茶树物种,社会组织,和就是产生的过程和结果。

  2、相关词组1)用于人际关系:温和、和气、和缓、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睦、和而不同,和谐协调,和衷共济、和蔼可亲、符和、一呼百和、和之如响……2)用于战争、斗争、争执者:战争结束讲和,议和,媾和。和齐,民和齐则兵劲城固。

  3)数学:多个或各种事物加在一起的结果叫和。

  4)判断事物符和实际或规律:和了5)不同的事物合在一起,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结构、性质,无冲突,如和泥,和面,和事佬,和稀泥。

  6)医学:耳聪目明,气血和平。

  7)音乐:大笙谓巢,小者谓之和;变宫亦称和;跟着唱;和声:一人唱,多人应和;不同的声音同时发出。

  8)诗文:和诗:与别人相唱和。

  和韵:和者,句中音调和谐,韵,句末韵脚相叶。

  异声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9)和亲:国家关系,两国或两部落的权贵子女相互婚嫁,结为亲戚关系叫和亲。

  10)和光同尘:哲学,老子对道的形象描述:说“道”含敛光芒、混同尘埃,无处不在。

  11)[圣经]和平鸽:在洪荒时期,诺亚在方舟中每天把鸽子放出去探看洪水,一日,鸽子飞回,嘴上衔一枝橄榄枝,知洪水退去,象征灾难结束,世界和平。

  12)婚姻:夫妻相爱叫和合。

  中国历代各朝使用的含和的国号,年号,共有31个,包括我们的共和国,可见和是一个广域的吉祥哲学概念。

  3、和是普洱茶的生命特征从白垩纪到第三纪,早期被子植物山茶植物从木兰植物,在古太提斯海东岸即古滇西平原热带亚热带产生,是古气候(天)、古地理(地)配合,负阴抱阳,二气交冲产生的物种,经过五、六千万年的天地造化、繁衍、分化,定型为乔木大叶茶,约在一万多年前,相遇人类,经人工采集驯化,栽培利用,部份野生茶被人化、家化,与人结成了伙伴关系,明清时期成了人的宠爱,清代被命名为普洱茶,形成了普洱茶的第一生命特征,尔后又在适宜的天(气候)地(适宜的地区)配合下,依靠微生物的多样性,在茶中繁殖发酵,形成了许多茶叶中原来没有的保健化学成份,对人体具有特别的保健功效,其功效的机理是对人体器官、各系统进行协调、调和,化解冲撞对立,特别是使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激活,以使人益寿延年,这是普洱茶的第二生命特征。

  普洱茶是天地之和的产物,是天人合一的佼儿,在天地之和中生长演变,在天人合一中发展、壮大,是人体诸系统的协和者,健康的呵护者,社会的调和者。普洱茶道修持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茶道实践中,天人合一就是茶人合一,使人茶化,达到茶性即人性,茶品即人品。普洱茶道之和,由天地自然之和转向人体健康之和和社会之和。

  和是社会的最普遍需求,是政治家、哲学家、社会学、医学及人民大众所永恒追求的目标、价值观。

  4、普洱茶天地之和的生命特征,引入普洱茶道的修行与升华普洱茶是天地阴阳之和的产物,在天地之和中发展,在天地之和中演变,是人体健康的保护者,在普洱茶道的习演修行过程中,人通过体验,认识“和”的伟大作用,而对和崇尚,渐入精神境界,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和字当头的,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原则,使茶道演行成一种生态价值观,社会伦理道德观,科学发展观的教化者,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新的以和(和谐、和睦、和气、和平)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

  和是社会的普遍要求,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被众多学科广泛采用,在普洱茶道义理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茶道推广,会对社会产生润滑作用,对推进和谐社会、和谐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寿寿是普洱茶的自然特征,是普洱茶作用于人的功能特征,是普洱茶道习演修行者追求的基本目标和原动力,如果茶叶、普洱茶叶没有特有的保健功能,谁来修此道呢。

  1、字义:寿是一切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包括一切社会事物在内,称为寿命,任何生物体和社会事物乃至宇宙事物在生命周期内,都有发生、生长、壮大、衰老、死亡的过程、不死亡的事物是不会有的,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内禀与外成两大类因素,内禀与外成都是千差万别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遗传因素是固定的,若达到他自身的定数,叫“得尽天年”。变是外成因素,即全周期的环境条件,人最大的变数是各种病原引发的疾病对身体的损伤,任何疾病会使寿命缩短或产生缩短的影响,抵抗疾病,一是靠自身的免疫功能,一是靠消灭、抑制病原的药物功能成份,茶叶中含大量原生化学成份,对人体的广泛保健功效,从我们人类的祖先采集农业时期就已经在实践中弄明白了,并被现代科学一一证实了。

  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实践中,采用固体好气发酵工艺,将普洱大叶茶进行人工发酵,创造了普洱熟茶,普洱熟茶在多样性微生物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次生的特殊保健功效成份,对许多现代重大人体疾患如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血高粘度等及引发的心脑血管病乃至特殊病毒都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普洱茶就成了人类健康长寿的良友。

  2、相关词组:长寿,米寿(88岁),白寿(99岁)、茶寿(108岁)。

  寿命:是事物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长度。

  寿比南山:寿命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或秦岭的终南山一样长久。

  寿星:[天文]天上的十二次之一,与12辰相配为辰;长寿老人称寿星。

  形体寿命;生命实体从生开始到躯体死亡为终止,等于寿命。

  精神寿命:某一生命体终止后,他的品德、精神、理论、创造的业绩,继续发挥社会作用产生长期影响。其长短不一,长者可千秋万代,如老子因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而长生。

  寿考:高寿而终之人寿域:人人得尽天年的境界。

  福寿:人人向往幸福、长寿,有健康,才有长寿,只有长寿,才有最大最多的幸福,故福寿相随。

  3、长寿是普洱茶的生命特征茶是长寿植物,四季长青,特别是乔木普洱茶,野生的寿命长达几千年,栽培的经过人工长期采摘,仍可寿高千年。长寿是普洱茶的生命特征,内禀特性可能因含有一些抗病原成份,也可能因为生长缓慢树体结构紧密,坚强壮实,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对环境压力的抗性。在农作物中,称永年作物,长寿是其生命重要特征。

  普洱茶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山坡、峡谷、阳崖、阴林,随遇而安,不要求肥沃之地,如同人不慕富贵,不图安逸,不养娇气,养成了清素风骨,也是长寿的原因,用于人,也有同样现象,长寿者多是吃粗茶淡饭的山野之人。

  4、普洱茶长寿特征与修行普洱茶道的关系普洱茶道习演修行者,通过学习茶树与世无争的心态,默默奉献的精神,过清淡生活,清除私欲杂念,明善恶、慎言行、多宽容、少争纷、心宽天广,这就是养心,在心理上提高了免疫力;再吸收普洱茶的养身保健精华,预防消除各种现代疾病对身体的损伤,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学习茶奉献自己一切的精神,力争在有限形体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民族多尽责任,多作贡献,对他人多包容、献爱心,做出楷模,对社会,对后世发挥积极影响,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精神寿命。

  元、真、和、寿有连续因果关系,元乃真、真乃和,和乃寿,实是养生之道也。

  普洱茶道论第四章普洱茶道对习演修行者的要求一、茶道习演修行的涵义凡从事、参加普洱茶文化或茶道活动的人,都是茶道的习演修行者。

  习,就是学习。学习道。道是客观规律,事物本质,事物特征特性,万物皆有道,大事物有大道,小事物有小道,学习大道,学习社会、学习自然、向他人学,茶道特别学习茶,学习茶的特征特性、茶的奉献,茶的风格品德,学习茶道的理论和相关知识。

  演,就是实践,亲力亲为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茶道的各种技艺、规范、礼仪、程式,熟练环境营造等一切茶道活动的内容,达到独立进行演示、创作和指导。

  修,就是体验感悟,把茶之精神,转化为自己的精神,改造充实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

  行,就是应用,既自行、又他行。用自己修的成果,指导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在社会实践中,为他人做出表率。他行,就是推广社会,言传身教于他人,叫别人也这样做,通过许多他人去影响社会,形成新的社会风气、风尚。

  习演修行是茶道的四个过程,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二、心灵纳善是茶道修行的根本条件人们吸收外界事物是通过自己的心灵进行识别选择吸收的,经过心灵消化,转为内存,充实素养,传到大脑,指挥自己的言行。

  人的心灵是一座深宫,贮存着本人的全部的内在品质,宫殿有管理者,管理者就是大脑,宫殿有善正、邪恶两门,大脑管理两门的开闭,善性者,开善正门,外界的好事物,真美善的东西,从此门流进纳入,被同化吸收,提高自己的心灵素质,修成正果。天性恶者,主开恶门,善门紧闭,假恶丑的东西涌入,被选择吸收,加强了自己的恶想、恶言、恶行,成为大恶。管理者大脑为中性者,善恶不辩,两门同开,或一开大,一开小,则外界事物不分善恶。同时纳入,以致善性缺乏或不足,不过,但可通过修持,去恶扬善,改变其思想道德品格。

  由此观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修行茶道的,心灵只开恶门的性大恶者,不可与论道,而应论法。

  比如侵略战争元凶,卖国贼,人间酷刑制造者,杀人越货,谋财害命者,大贪污犯,虐待父母者,挥霍劳动人民血汗者,残害妇女、儿童者等等。对这类绝非修养可以易其性者,必须绳之以法,靠强力致变。

  三、普洱茶道习演修行者的一般条件1、思想品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创造、勤俭节约,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清正廉洁、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大公无私,努力为人民服务等等。有了这些品行,就有了普洱茶道习演修行的基础,就有较高的悟性,就很快修成正果。

  2、仪态、神态1)仪态:礼貌、谦和、谦让、庄重、自然,对别人尊重敬重,言行力戒猖狂、轻言细语、不张扬、不夸夸其谈,让人先、行人后,真朴如孩提。男人禁长发长鬚。

  2)心态、神态:怡:放松!放松!自然、闲适、虚怀若谷,去杂绝欲,一私不留、一妄不存、一尘不染、为正道腾空位置,以便进入道境。无我状态,融通万物。

  静:心静身静,不来回走动,不高声呼叫,以静求宁,以宁致远,空间虽小,人员虽多,但觉空若无人,宽广无边,使人身心进入道境。

  3、操道者着装:简朴为主调,中国化。以穿戴与角色身份相应的装束为宜,舞台上实行角色化标志装束。

  不同的民族应以本民族装束为好。整齐、清洁、美观大方(朴素美),男禁长发,禁披衣拖鞋,女禁香水粉脂,庄重,充分显示人的天然真璞,忌西装领带、唯心服饰,显示中国文化科学理念,观众服饰自由。

  四、普洱茶道演示的角色人数:正式茶道5人,小聚家常茶道,茶道师一人、宾客围坐。

  1、茶道师:以艺载道,以艺示道,演示烹茶,敬茶全程,解释茶品茶器及操作。

  2、茶理师:以理明道,主持道场,礼迎礼送宾客,宣示理义,协助敬茶。

  3、茶德师:3人,是茶道的宾客,一人为社会长者代表,一为社会上贤人智者代表,一为女士,为半边天代表,演示人人得道,以道化德,谦逊礼让,颂天地人茶四德,赞茶谢茶。

  三师服装要专门设计、加工,是角色标志性服装。普洱茶道论第五章普洱茶道道场一、普洱茶道场1、定义:普洱茶道习演修行的活动场所,就是普洱茶道场,就是布置道具,茶道师进行烹茶技艺,按规定程式礼仪进行艺演,让受众体验感悟,精神升华并宣示于社会的空间,是公众学习茶道的学校。

  2、道场的场力:道场是有力量的,对受众和习演修行者发生作用,它们是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感染力、冲击力等,它们来源于操道者的优良人品、精湛技艺,幽雅环境,装束素朴,茶真、器美,综合形成的道气氛围、美学渗透和文化魅力。

  3、空间大小正式演示舞台:4×(4-5)m2后台:3×(2-3)m2两间,一间更换装束,一间出台前角色休息。

  大堂:大小不一,以1人1m2左右计,10-120m2,小者容10人,大者容百人。

  二、普洱茶道场陈设与环境布置1、原则幽雅、清静、简明、素朴、力戒奢华、轻浮、花哨。

  2、必要元素1)台正中:设一图腾标志或道徽,可同时设茶祖像、神农、濮人、达古达愣或为大茶饼、大茶树等。

  台前上沿拉横幅:××××普洱茶道演示厅台后壁:拉天地人茶喷绘,左四字:普洱茶道,右四字:元真和寿。以展示茶道精神。茶道演示桌铺青色方形桌巾,象征茶道方正,茶色清绿。

  正厅:三壁挂意境宽远的字画,以营造美雅气氛,松竹梅、天女散花、沧源崖画、品茗图等。

  3、香桌香炉、红灯笼:在演示台前沿设一香桌,置香炉,燃茶香一柱,让香烟袅袅上升,茶香弥漫大厅,连接天人,表示天人相通,天人合一,轻烟缕缕冉冉上升,使人产生幽静的感觉,引人入静,心灵放松,心门开放,以利悟道,香烟缓徐上升,还象征平安。演示台前沿上方,左右各悬电红灯笼一盏,上有“和”与“寿”大字,象征和谐,福寿,张扬吉祥气氛。古之有云:香烟篆就平安字,红烛开放福寿花。

  4、播放轻柔雅乐,让人心随音乐飞扬,欲入仙境,催人入静,进入道境,有诗云:天籁乐声起,广厅闻落针(音乐清单另定)。

  5、在演示台置6盆开放的兰花,象征六合相交。天下一聚,诗云:茶是仙家饮,兰为王者香。

  6、普洱茶道的大门上悬挂,普洱茶道徽,和“普洱茶道宫”匾额,门上书一大“静”字。

  三、演示桌1、演示桌,分主桌与辅桌,主桌:居中偏左(观众视角),长方,长120cm、宽60cm、高70cm,上铺青花方桌布,置相应茶品茶具,设一坐椅,为茶道师席。

  辅桌:右置(观众视角),长方,长宽70×40cm,高40cm,设弧形三席,为茶德师席(即茶道宾客),长者居中,女士、贤者列两侧。

  2、布局:事先绘好布置图,现场调整。

  四、道场规则1、茶道演示开始前半小时,作好一切准备,前15分钟入场,由两名迎宾者分立大门两侧,礼示迎宾,由一名礼宾人员引领顺序入坐,不分尊卑。

  2、不得迟到,不能早退,准时到场,关闭手机,5分钟前虚掩大门,不得抽烟。

  3、演示开始后,不能交谈,不得走来走去、静观、静听、心随道行。

  4、谢绝入场:下列情形之一者:身有异臭者,洒香水者,衣冠不整者,蓬头垢面者,幼婴携带者,酒气薰人者等谢拒入场。

  普洱茶道论第六章茶道具环境陈设营造物品已在道场一章中叙述,本章只列茶器茶具及相关用品。

  一、烹茶具1、煮水1)炉子:采用无级或多级光波炉为佳,700-1200瓦,可进行文武火候操作:泥陶、铁、钢、铜壶均适用,可专门设计仿陆羽八卦风炉的光波炉,其铭文为“普洱茶,和寿羹”“国庆60周年制”。

  2)煮水壶:容积1升、2升两种,演示用1升即可,小聚者1升2升均可,傣族泥提梁壶,砂罐、建水陶壶、铜壶。专制者铭“普洱茶道,”以玻璃壶最佳。

  2、泡茶1)炙茶罐:陶制或砂罐,容积1升,茶叶入罐后在光波炉上抖烤,生高香为止。

  2)匀茶壶:茶出汤进入匀茶壶(即公道壶),以利茶汤浓淡一致,以玻璃质为佳。工书元真和寿。

  3)三才泡茶碗,即天地人盖碗,采用青花白瓷或中国立工专门烧制,容积150ml,250ml,350ml,外书:“普洱茶,和寿羹”,内书“元真和寿。”盖底中心书一“天”字,碗底一书“茶·道人”三字,呈圆形,托内底书一“地”字。

  二、奉茶、饮茶具1、奉茶盘:木、钢、瓷、电木、漆器均可,25×35cm,30×45cm均可。

  2、饮茶杯(碗)分二种1)盖碗泡茶,滤茶出汤到公道壶,分入小饮茶杯,小饮茶杯口径5cm左右,容积40-45ml,青化白瓷或中国红,文字与盖碗之碗一样。

  2)小三才碗,质料、颜色,文字与泡茶盖碗同,只是小一些,口径7cm,容积50ml。分别投茶、按人设数,将茶冲好,直接将三才茶碗,奉敬给宾客品饮,道在碗中,茶在碗中,人在碗中,有道、天、地、人、茶、五道一体、五德同化、天人合一、茶人合一之佳意妙境。

  三、贮茶具1、建城:陆羽《茶经》中所列存放茶品的篮筐,有提手,竹编,浅口如盘。茶罐、厅、筒、盒均可置放,还可放沱、砖、饼,能显示于观众。

  2、散茶罐可用纸质、木质、竹质、金属(锡、斑铜)等做成筒、厅、盒、罐等容器,以存放茶叶100克左右为宜,文字标明“普洱茶道,元真和寿。”四、辅助器物:紧茶解茶刀、解茶盘(一角有缺口者),滤茶网及架,搅拌勺,废水网桶,拭桌巾、净杯巾等。

  五、必要条件1、电源及灯光2、水3、扬声器及音乐播放4、多媒体及布幕5、麦克风(袖珍、无绳)6、紧急安全出口普洱茶道论第七章普洱茶道程序一、开场:1、迎宾音乐停。茶理师宣布5分钟倒计时,场上场下作最后准备。

  2、茶理师:1分钟倒计时,宣布今日普洱茶道名称,主办单位,演出单位、演示角色姓名简介,演示步骤,大概所需时间,宣布场规。

  3、宣布茶道正式开始,燃香、亮灯,悠扬天籁之音乐微起。

  4、茶理师邀茶道师出场,茶道师出场三小步站立,环视观众,再向前二步,立正中,先正冠、后弹尘、干洗脸、干洗手、向观众致礼。

  5、茶理师邀茶德师出场,茶德师从台角走出,贤者4小步,长者3小步,女士2小步,站立,环视观众,由茶理师引入茶德师席站定,向茶道师照面,致意,向观众挥手致意,茶理师:请坐,相互逊请,长者先坐中位,女士次坐左席,贤者逊坐右席。

  二、茶道师宣讲普洱茶道义理:元、真、和、寿,进行简单解释。

  三、茶品展示:茶道师展示各种形态的普洱茶,生、熟、散、砖、沱、饼。茶理师解说普洱茶元真和寿的自然特征特性,同时用多媒体配合,饮茶人身体上精神上的元真和寿,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元真和寿,茶德师盛赞茶德,颂茶德,修我德。

  四、茶具展示:1、仿陆羽风炉,专制陶体光波炉,铭文:普洱茶,和寿羹,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八卦风炉火水茶相互关系,煮水原理和哲学蕴含。由茶道师展示实物,介绍铭文,茶理师作义理阐明。

  2、煮水壶,道名为道化宫,内存道、天、地、人、茶共五大茶道元素,因五行相生相济,而化成道德水(茶汤)3、道德宫:即匀茶壶,将煮好之茶滤入道德宫,以玻璃质最好,透明,显示公正、公平,透明,可凸显普洱茶汤的“玛瑙宝石琥珀光”普洱茶道汤之珍贵。

  4、三才碗,即天地人盖碗,茶道师展示天盖、地托、茶人居,茶道师展示实物,茶理师说出名称,并简释人居其中,与天地一体,茶德师:颂天德,地德,人德。

  五、茶叶冲泡过程及释义茶道师边操作边自报过程,茶理师释相关象征义理:茶道师:茶理师:六、敬茶、奉茶茶道师:一敬天,天道公平,公正无私手指弹茶飞天二敬地,大地慈母养育厚恩,泼茶入地三敬神农,发现了茶,祖先濮人,交了茶叶永恒好伙伴,洒茶于空中茶理师:第一杯茶敬女士,女士让贤者,贤者让长者,长者接杯(碗)第二杯茶:敬贤者,贤者让女士,女士接杯(碗)第三杯茶:敬贤者,贤者让茶理师,茶理师让贤者,贤者接杯(碗)茶道师酌茶第四杯,茶理师酌茶第五杯,换杯互敬,各持茶杯(碗)茶道师:请用茶!五人同声:请!一饮而尽。

  茶道师:道、天、地、人、茶,五道合一,天人合一,茶人合一。道、天、地、人、茶,五德同生、五德同化,和谐社会,和谐天下。

  七、赞茶贤者:色如琥珀,陈香悠幽女士:醇滑绵厚,韵通山野长者:色香味形,一品清标茶理师:茶为国饮,和为茶魂茶道师:普洱茶道,元真和寿。

  八、谢茶:谢天:贤者:感谢天、天生万物以养人,天生茶叶以养人,感谢上天,把阳光雨露洒满人间,把希望洒满人间。

  谢地:女士:感谢大地宽厚仁慈,给了我们丰厚的宝贵资源和广大的生活空间,我们要万般珍惜。

  谢云南生态:长者:感谢彩云之南的优厚自然生态,带给我们至清至洁美好的普洱茶,谢谢茶农茶工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人间美好佳饮,茶德师三人同声:谢谢茶道师精湛的茶道技艺,带给我们普洱茶至美物质享受,普洱茶道至善精神文明。

  茶道师、茶理师站立,感谢各位贵客(茶德师)光临,敬礼,感谢(台下)大家光临,恭祝大家修成正果,道德圆满。元气饱满,精力无限。道德高深,个个真人。心阔如海,天下和谐。身心康乐,寿逾百八!敬礼。

  九、道成茶理师宣布:今日××普洱茶道道成,康乐茶寿,共建和谐,相约下次光临,五位角色并立谢幕。

  陈金荣先生对本论进行了认真研审,提出了许多宝贵修改意见,我均吸收作了修改,唯一表格,是一个系统整体,尚难于打破,分别插入文内,故暂作为本论的附件,摆在文末,供方家们研究,并为本论修改完善采用。

  附据张顺高先生生所论普洱茶道之悟见陈金荣普洱茶特征世界茶源,大叶为证;神农后裔,云南濮人。

  生态浑成,晒青为本,饼砖团沱,古风犹存。

  山水不同,品味各异;民族不同,饮法各异;生熟不同,刚柔各异;时间不同,个性各异。

  立体气候、四季相和;生熟异趣,阴阳相和。

  民族众多,礼俗相知;围台聚饮,人际相和彩云高原,天地不老;古茶遍野,茶树不凋。好菌后酵,历久韵厚;清血康体,人得茶寿普洱茶道元易和寿老子之道道为天地之元始,亦为万物之元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复归原始,复于婴儿,反璞归真。载营魄以抱一,守丹田之元气。元即真,归元抱一,就是回归本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谓之易;天道周行而不殆,运化不息谓之易;飘风不可终朝,骤雨不可终日,变化无常谓之易。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同其尘。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能以心调和“场气”者为强有力的自然领袖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不为自己生而生,慈怀众生与万物,忘我而得长生。专气致柔,虚怀若谷,便可吸收万能而固其根本;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茶师唱赞大道泛兮。

  可以左右。

  我有天地之元,归求天地之真。

  放松放松,守其丹田之宫;优哉游哉,静听一片天籁!生生不息,运化不止。

  世界变化万千,如同过眼云烟。

  无常无常,我等随风飘扬;有常有常,执其天地大象。

  负阴抱阳,冲气为和。

  包容高低短长,和同日月之光。

  微笑微笑,细品众生之妙;常乐常乐,天地一派祥和。

  私心无有,天长地久。

  面向天地感恩,育我生命之根。

  知足知足,身体健康是福;已够已够,天地赐尔长寿!茶道运用艺师起具煮泡,象征天地运造。

  众人静座神闲,轻松意守丹田。

  雅乐悠悠响起,等待茶汤分与。

  道生一,茶师捧茶细展示;一生二,茶师破团细分坼;二生三,出汤入壶众入瞻;三生万物巡回分汤公道壶。

  先品生茶,再品老茶,后品熟茶。

  先敬天地,后敬长者,左右互敬,再谢茶师。

  微笑赏茶,细心品茶赞茶。

  论普洱茶之保健功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乡街里巷之谈。

  天下大事之谈。

  谢茶。

  根据以上,进行普洱茶道编程。张顺高2009年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中国四字茶德——廉、美、和、敬
茶道四义—美、健、性、伦的解释
茶道的介绍
茶道与佛教的共同之处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英国茶道的比较
中国茶道的包容
茶道让人神态淡定
川藏茶马旧道演绎茶马互市千年传奇
青海人的茶道
茶中悟禅,禅中品茶
慢品香茗顿悟禅
中国之美,尽在茶道
品茶之道:五品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老曼峨之瓦塔供
唐代百丈禅师首创普茶仪式
在最苦时回甘
商人的茶道
说茶论道
贵族茶道
喝茶喝出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