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7581普洱茶重生一之二

   “7581”熟砖,开创性的事业吴启英,安徽庐江人,1963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同年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的号召来到云南,在昆明茶厂工作。1973年,时任厂检验科科长的她跟同事一起接受了试制普洱熟茶的任务--此前,普洱茶都是以云南本地大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较长时间自然后发酵而形成--换句话说,试制普洱熟茶,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在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实验数据、没有任何标准茶样、更没有前人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经过一年多艰难的探索和研究,吴启英等原创性地发明了“普洱茶湿水渥堆技术”,将传统普洱茶漫长的发酵时间缩短到45天左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洱茶的品饮质量和保健功能,从而使普洱熟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促成了普洱茶生产从相对原始的农业经济向现代集约型农业经济的转变。以后,她主持制定的《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为现代普洱茶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渥堆技术”打造了现代普洱熟茶,拓展了普洱茶的品种,并且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奠定了基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熟茶的出现,就没有现代普洱茶的大行其道和发扬光大。

  “渥堆技术”很快运用到生产中去,按照公司要求,几家厂分别开始了不同外形普洱熟茶的生产,昆明茶厂生产砖茶,勐海茶厂生产饼茶,下关茶厂生产沱茶,其中昆明茶厂的普洱熟砖为主导产品;1975年,后来在普洱茶界声名赫赫的“7581”创制,其中“75”代表配方创制的年份,“8”指的是原料以8级茶菁为主,而“1”则是昆明茶厂的编号--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分公司1976年云外茶业字84/45号文件“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1”代表昆明茶厂,“2”代表勐海茶厂,“3”代表下关茶厂,“4”代表普洱县普洱茶厂。创制初期的“7581”砖形比定制时略小、略薄,压制比较紧,透气性不好,砖上有纱布的印记,客户意见纷纷,市场并不太接受;应该说,整个1970年代,“7581”的市场表现较为平淡。

  转机出现在1980年代,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要,昆明茶厂下决心扭转“7851”熟砖的市场表现,从模子、砖形、口感、拼配比例、发酵工艺等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并重新试制新的机器,新机器从环节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选择上,选择了临沧沧源、双江等茶叶主产区的茶菁,原因是:沧源茶香气独特、醇和,双江茶茶气强烈;选择适度偏重的发酵,口感追求回甘、回甜、滋味醇厚。改良后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出现旺销势头,竟有个别厂家开始仿造,于是,昆明茶厂在云南茶业界首家使用了“碧鸡”防伪标志。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品定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7581”熟砖长销不衰,极受港、澳等传统市场喜欢,并经由他人转手台湾省。

  这十年,是“7581”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而这个时代,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一去不返。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易武和普洱茶的渊源
台湾普洱茶浅谈
历史上普洱茶的制作
易武弯弓和漫撒
沱茶的历史演变
入得清宫的普洱茶膏
一个布朗族山寨的沧桑巨变
茶都云南 普洱茶之乡
勐海茶的发展历史痕迹
中国茶叶公司历史重要资料
普洱茶的今天 归功于发现的力量
景谷普洱茶的历史文化
一个家族的百年茶事
茶叶当钞票用的历史
日本和普洱茶的渊源
回忆2010久旱里的春茶
行年宵话普洱茶
老思茅的背影
落后普洱茶的巨大价值
勐海 茶树的历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