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印度学习制茶新技术与新机器

        黄楙材考察印度之后,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才有第二次印度茶叶考察。江苏道员郑世璜带领一群人远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业,这群人中有在浙江海关担任副使的英国人,也有翻译、茶工、茶司等。郑世璜等9人在两国实地考察了茶园种植、茶叶采摘、制茶工厂、红绿茶制造工艺、制茶机械等项目,4个月后回国,写出了《考察锡兰印度茶务并烟土税则清折》《改良内地茶业简易办法》等禀文,其后结集为《乙己考察印锡茶土日记》一书,是目前所见到当时最为详尽的印度茶业报告。
 
  郑世璜后来在南京钟山、青龙山,仿印度锡兰新式种茶、制茶方法,建立江南植茶公所。1909年湖北成立茶业讲习所,赣湘皖等省也先后成立了茶业试验场。翌年四川灌县创办通省茶业讲习所。1916年湖南茶业讲习所成立。1918年安徽设立屯溪茶务讲习所。1923年云南也设立了讲习所。
 
  学习印度的机械制茶,是当时主流的舆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里说:
 
  前此中国曾为以茶叶供给全世界之唯一国家,今则中国茶叶商业已为印度、日本所夺。惟中国茶叶之品质,仍非其他各国所能及。印度茶含有丹宁酸太多,日本茶无中国茶所具之香味。最良之茶,惟可自产茶之母国即中国得之。中国之所以失去茶叶商业者,因其生产费过高。生产费过高之故,在厘金及出口税,又在种植及制造方法太旧。若除厘金及出口税,采用新法,则中国之茶叶商业仍易复旧。在国际发展计划中,吾意当于产茶区域,设立制茶新式工场,以机器代手工,而生产费可大减,品质亦可改良。世界对于茶叶之需要日增,美国又方禁酒,倘能以更廉、更良之茶叶供给之,是诚有利益之一种计划也。
 
  最先在中国推动机器制茶的是俄国人,1890年汉口的俄商砖茶厂已经用机器取代了手工制茶。身在武汉的晚清大员张之洞,后来积极推动华商制茶机械化,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太多闲置劳动力,一旦机械化就会导致许多人失业。许多茶厂顺应潮流,进口了制茶机器,但从未组装过。这就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hiffordGeertz)提出,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详细加以论述的“内卷化”——劳动力过剩,反而阻碍了技术升级。
 
  今天在茶界享有盛誉的百岁老茶人张天福,其主要的功绩之一就是设计、制造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他还从日本引进萎凋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推动制茶业由人工制茶过渡到机械制茶。
 
  民国年间,云南在传统茶区之外,又新开辟了一些茶园,从东到西都有。《腾冲县志稿》载,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龙江练绅首封镇国,于光宣间就该练辟荒地数百亩种茶树,熔制之法亦能研究得宜,每年可出茶五六十驮,其味较蒲窝旧日产者为良”。腾冲种茶,为后来的云南茶饮创造了许多历史。1990年前后,云南许多地方的办公用茶都是保山的磨锅茶,后来用的是云南云龙的大栗树茶,现在才是用普洱茶。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茶录 一 二

茶录 一 二

看了又看

茶叶包装多文化遗产
为何茶店不愿推荐“零肠道垃圾”茶叶?
海垦重振茶叶产业还有多少路要走?
滨州天宇茶叶平价超市引发抢购热
刘德华支持茶文化节目 人文综艺开辟新天地
云贵乡种茶叶4780亩、预计每年总收入达500余万元
安溪市级贫困村筹备成立茶叶合作社创品牌
寻访上海九星茶叶市场的“隐世小店”
“美丽茶乡”西乡县处处见景
中茶院深化改革适应新常态 转型升级开创新局面
安溪茶学院一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顺利召开
追问茶树原产地 关乎茶业从业者尊严
日照市首届大学生“精诚创业”杯绿茶校园行营销大赛正式启动
日照大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茶文化
茶叶与音乐美丽邂逅 打造宜昌群众文化活动新品牌
贵州省普及茶文化系列活动之走进企业
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茶业交易中心将在福建安溪试点
第1本茉莉花茶专著《茉莉韵》首发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