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茶文化的内容十分宽泛,我们往往很难对其研究对象作出较为明确的界定,这从诸多茶文化史的叙述中已经可以看出,但又不能据此认定茶文化学是一种漫无边际、没有具体研究对象的学科。既然名为"茶文化学",则"茶"与"文化"的结合应该是最为适当的切人点,即"茶"的"文化"和"文化"意义上的"茶"。审视茶馆文化,则其正处在"茶"与"文化"的结合点上。
  作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茶馆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产生、发展、萦荣以及衰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作为群众性的集会场所,它又受不同地域民风、民俗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茶馆文化自然就呈现出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特征。
  此外,茶馆文化虽衍生于茶,但有些时候,茶馆的功能性特征往往表现得更明显一些,而茶反而退居其次了。在茶馆文化中,茶在更多时候仅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例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吃讲茶",以及古代联姻时的"下茶"等,而这正是茶馆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说茶文化因文人精神的介人而呈现出脱俗的一面,而其中的茶馆文化则从一开始就是从世俗层面体现出其与文人茶文化的不同。两者分途发展,但又并行不悖。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茶的饮用历史虽渊源甚早,魏晋南北朝时茶文化已经萌芽,但据现有资料,最早的茶馆是在唐代开始出现的,唐代却是茶文化渐趋成熟的时期―茶文化的诸多内容正是在这个时候确立并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与茶馆文化相关的资料里,人们对茶馆的称呼因时代、地城或功能的不同而不同,或称茶邸、茶肆、茶坊、茶舍,或称茶铺、茶亭、茶居、茶楼等。至于有些称呼如"茶邸"等是否就是今天意义上的茶馆,则还无法完全确定,但从资料记载的情形看,将其视为茶馆也未尝不可。而近代以来,尤其是当前的茶艺馆,与我们这里所谓的茶馆则又有了明显的不同。
  一般说来,茶馆最初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供人们饮茶与休息两个方面,即所谓"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但既然是饮茶与休息的场所,其公共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茶馆文化的所有内容正是从"公共"这一点上衍生出来的。唐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的社会功能逐渐增强,除了吃茶、休息之外,人们还利用它来联系感情、交流信息、休闲娱乐,甚至借助茶之"和"的特性与茶馆的公共性特征来处理个人事物、解决社会纠纷,茶馆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发展。正是因为超越了饮茶与休息这一形而下的需求,茶馆文化也才随之形成。
  因为茶馆文化所具有的世俗性、公共性特征.有人认为:茶馆只是提供饮食、休息或消遗的公共场所,置身于其间的多是社会闲散人员,而且有着很强的流动性;饮茶者囊括了三教九流,而其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相对都不是很高,这样的人群,又有什么文化可言呢?这种看法貌似有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茶馆文化的特定内涵,而是把它混同于文人茶文化了。正如上面已经论及的,茶馆文化与文人茶文化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其精神有着很大的差异。正是特定的时代与人群决定了茶馆文化不同于文人茶文化,这个不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也包括审奖、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
  仅就"和"之一个方面说,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儒家信条所体现出的都是这一精神实质。而就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模式而言,宗法制下的聚族而居也使人们多注重讲求邻里关系的和睦。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人们都十分热衷于集体生活,并以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t视为人生的莫大幸福,而作为公共性场所的茶馆,从它一出现,就十分自然地具备了促进人们社会交往的职能。
  茶文化最初兴起的时候,虽然主要表现为文人、僧侣以及宫廷的文化,具有规范、清雅及祟尚自然的特点。但随着饮茶向民间的普及,茶馆大量出现,使得茶文化又具有了新的内容―市民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是独立于宫廷、文人、僧侣茶文化之外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它与茶馆的社会功能相结合,逐渐形成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茶馆文化。


茶馆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源头活水老茶馆(四)

源头活水老茶馆(四)

看了又看

中国茶道美学发展
中国茶道美学四大理念:
中国民间茶文化
现代采茶戏
现代采茶戏的音乐曲调
茶俗与茶歌
劳动茶歌
茶马古道:壮美的汉藏文化史诗
茶馆折射出的艺术人文世界
人生恰如一道茶
外国茶文化
中国茶叶对外传播路径
丝绸之路与茶叶传播
海上茶路与茶叶传播
近代中外茶叶贸易格局之变迁
现代茶叶贸易的发展
国外茶文化的特点
日本茶文化表现
英国茶文化表现
俄罗斯茶文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