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茶区的初步研究

  澜沧江流域茶区的初步研究
  我们与其他同事从1988年起,对该茶区的生态环境、茶叶生化和制茶品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初步考察研究。在流域的四个纬度带即北纬220,23.50、24.70、25.70的南糯、勐库、凤庆、苍山四大茶山,每座茶山选择l一4个海拔高度,共十二个研究点,进行了地质地理、土壤、农业气象、茶树光合生理、茶叶生化和制茶品质等多学科的历经数年的研究。现将部分结果介绍如下:
  (1)澜沧江流域茶区地理概况该茶区位于东经90.50100.80,北纬210~260,北起洱源;南到勐腊,包括怒山山脉东侧、点苍山、无量山和哀劳山脉西侧的广大地区。据地质部门研究,整个云南在地史上,曾是一片汪洋。经历了无数次的地壳上升、下沉、海侵、海退,1.6亿年前,云南地壳全面上升,海水退去。以后又经历了印支、燕山和五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澜沧江深大断裂和深度皱褶的地形地貌。在澜沧江西侧,地壳运动时岩浆侵入,形成了沿江带状分布的花岗岩;在东侧则是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砂岩和泥岩,有部分碳酸岩。以花岗岩、砂岩和泥岩风化物形成的土壤是茶树生长的优良基质。该流域山水均是北西一南东走向,从凤羽到勐腊的河床高差约1600m。其间,山峦起伏,山间盆地、丘陵、山坡、阶地、峡谷,地形多样,生境优越,是发展大叶茶的广阔天地。
  (2)流域的气候差异由于云岭高耸,北阻干冷空气南侵,北部湾、孟加拉湾海洋湿气沿河北巡,茶区处于北热带与中亚热带之问。大理茶区霜期稍长,双江、普洱以南,霜期甚短或无霜。勐腊为中国陆地最南的茶区,过了春节就采茶。年平均气温由南到北缓降,景洪21.9℃,大理阳和13.2。C,≥10℃的积温景洪7993℃,大理阳和为3872。C。从南到北雨量逐渐减少,相对湿度由82%降到68%。水热条件与地形地势呈反向变化。
  (3)流域的太阳辐射与光合生产率全茶区年总辐射为130~140千卡/em2,南部高于北部,中部高于南部。从光的组成来说,高纬度高海拔短波光较丰富,低纬度低海拔长波光较多。表观光合作用速率由南至北逐渐降低,以海拔而言则是中海拔最高。560m、1200m、1400m、1800m、2300m的光合作用速率分别为9.34、14.32、18.99、19.40、5.66CO:dm·h。上述光合作用的表现,显示出地理产量潜力的差异。
  (4)流域茶区的土壤由南至北,茶区的气候类型逐步由北热带向中亚热带演变,植被由季节性雨林、季雨林、针阔叶混交林向灌丛疏林演变,土壤类型由砖红壤经赤红壤、红壤向黄红壤发展,土壤的理化性质、矿质元素和生产力相随变化。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纬度增高,土壤富铝化作用减弱,酸度下降,pH由4.94升到5.68,物理性粘粒减少,砂粒增加,孔隙度减小,含水量增加,空气减少,土壤中的气相/液相比值由南部的1.1降至北部的0.4。土壤由气旺水乏经气水适中向嫌气偏湿发展,综合肥力即土壤的茶叶生产力由上等经中等向下等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中段综合条件较好。低地气旺水乏,旱季易干旱,分解快;高地嫌气偏湿,热量不足,分解缓慢,生命活动差。海拔越高,酸度越低,钙质增加,抑制茶树生长,尽管土壤有机质与矿质元素含量显著增高,但都难以表现为生产力。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看了又看

茶园优质高产的土壤分级与优质茶地理区划
澜沧江茶区太阳光谱的自然特性
茶树对太阳光谱的反射和吸收
茶对太阳光吸收的一般特性
茶树对紫光的吸收
纬度与茶树对太阳光能吸收的关系
南糯山传统经济生态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间的相互关系
以茶树为主要成分的多种植物组成的稳定的、混林茶生态系统
以混林茶为生态系统核心的山、水、林、田、寨分段区划与农作物垂直布局,是生态经济协调的体现
山坝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性与山坝经济系统的互补性
南糯茶叶生态经济的波动过程与危机形成
南糯茶叶经济生态村的构想与实施
南糯茶叶经济生态村的第一步目标
南糯茶叶经济生态村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制服南糯生态经济危机的战绩和意义
中国茶园建设生态之路
中国茶园模式的发展
满天星式纯茶园
等高条植茶园
速成高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