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刚劲中带着温柔的昔归(下)

编辑:yzwi

有人用 "头顶大雪山,脚踏澜沧江"来形容昔归古茶园 ,带有几分江湖豪气,细思下来却也是昔归的真实写照。

这片稳居一线山头的古茶园,是名山头中离澜沧江最近、海拔最低的古茶园,以阳刚强劲中带有几分温柔而被众多茶友喜爱。

嘎里古渡

许多人去到昔归,除了流连忘返于忙麓山的茶园景致外,还会沉湎于雄壮而旖旎的澜沧江风光。

却往往会忽视眼前忙麓山下这片波澜起伏的澜沧江面, 曾是横渡澜沧江必经的渡口 —— 嘎里渡所在, 在茶马古道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洪武十八年(1385 年),麓川(位于今云南西部、缅甸北部的傣 族政权)首领司伦法,率军攻打已经纳入明朝版图的景东府境者吉寨,由此打通了临沧地区通往景东等地的通道。

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嘎里古渡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是明隆庆六年(1572 年)邹应龙纂修本《云南通志 》中的澜沧江上渡,《徐霞客游记》(1639 年八月初九日)中的“ 夹里沧江渡 ”。

当时,从缅宁(今临翔区)至景东的古道,从县城出发经丙兔、五台坡、璋珍、邦包后到达邦东老街;

另一条从云州(今云县)出发, 经勐麻(今云县大寨)、大石(今云县大朝山西镇)后到达邦东老街,在邦东老街汇合后过澜沧江前往景东,嘎里渡是必经之地。

由丘廷和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编撰完毕的《 缅宁县志 》载:“《 云南通志 》澜沧江上渡, 即本县之嘎里渡。

距城东140 里,为通景东要津,设船以渡。”

到清代,因地处要津,嘎里渡已经小具规模,不仅渡口开始设船摆渡,还有马店等供来往客商和马帮休息住宿。

光绪、宣统年间,各地客商纷纷在这里设商号,经营以盐、茶为主的水上营运。

民国时期,当地人杨来卿、邱月楼在渡口设长兴号,邱歧山、嵩玉三设同庆号,景东人苏三保设允丰号,王义贵设义兴号,在嘎里渡经营以盐茶为大宗的水上营运。

1986 年, 嘎里古渡改设昔归渡; 2009 年,在镇沅县一侧新建的秀山码头代替了昔归渡;2020 年底,墨(江)临(沧)高速公路通车,澜沧江大桥就雄踞于古渡口之上。

风味特征

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让低海拔的忙麓山成了茶树生长的天堂,也造就了昔归茶味强、浓香、回甘的个性特点。

整个昔归产区,茶树大多生长于滚石林立、土夹砂石的山坡,属“ 羊肝石 ”地质, 使得茶树的根系比较发达。

茶叶中有个 重要的内含物质叫氨基酸,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茶叶的鲜爽度就会越高。

而氨基酸中的茶氨酸,是在茶树根部的根尖上合成的,一个茶如果想要更鲜爽,根系必须发达。

昔归茶属晚生种,水浸出物达 48.2%,与冰岛茶不相上下。

其中,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 2 . 8 %,茶多酚 28 . 3 %,儿茶素总量 18.5%,咖啡碱 4.4%。

以前曾有人将昔归比作是“ 临沧班章 ”,这固然有名气上的比较,但二者也确有一定的相似性。

昔归茶以“ 香浓郁、汤清甘、味厚重、喉生津 ”而著称,总体上刚柔并济, 既有内敛且强劲的茶气,又有温柔含蓄的甜柔之感。

我们根据由丽江秋月堂制作的 2022 年昔归古树春茶综合样, 对昔归忙 麓山古树茶品饮如下。

毛茶: 昔归茶的条索外形, 简单说就是 “黑细条、梗难看 ”。

昔归的古树茶, 条索乌润、嫩茎暗红,整体上细长且显黑,而且基本没什么茶毫。

此外, 由于是藤条茶的缘故, 茶梗较长且多马蹄的现象。

汤色: 茶汤淡黄清亮。

香气: 花香馥郁, 香气高锐, 有甜韵。

这种特殊的香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很难被拼配出来。

口感: 前面几泡滋味浓酽饱满、茶气强烈,入口舌面感觉微涩, 化得较快。

茶汤中兰香明显, 水路细腻并伴随有浓强的回甘与生津, 阳刚强劲中带着温柔。

后面几泡兰韵明显,有冰糖的香甜感,口腔留香持久。

韵味: 喉韵深, 回味悠长。

叶底: 整体呈绿黄色, 叶底肥壮。

(鸣谢: 本次品鉴茶样由丽江秋月堂茶业有限责 任公司友情提供)

原文节选自《普洱》杂志

2022年7月刊

《刚劲中带着温柔的昔归》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