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涨知识|紫砂壶制作工具知多少?

编辑:消失茶友

  工具,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实践发明创造的一种能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的用具,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陶都宜兴的原始陶瓷出现于距今7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前期的原始陶瓷以夹砂红陶为主,大多为手制,并出现了“慢轮修整”制坯法,后期以灰陶、黑陶、白陶及几何印纹陶为主,制陶技艺为“轮制法”。

 

 

宜兴紫砂陶,既沿袭前朝和当时制作缸瓮盆罐的制陶工具,又根据紫砂陶尤其是紫砂壶的结构特征和成型需求,发明创造并经后代艺人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具规模成规范的制壶工具。

 

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经申报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因为有打泥片围身筒镶身筒独特的拍打成型的工艺技法,还因为那一整套成体系的,专用于紫砂壶手工成型的传统制作工具。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中工具的演变

 

宜兴紫砂早期,成型制作工具简单,多为轮制,壶型有高颈、矮颈、提梁等,器型带有晋、唐造型风格,平盖粗糙,罩形盖较精巧,是工艺逐渐进步的表现,壶嘴、把与壶身镶接采用“打洞捏塞法”,也称“铆接法”。当时的茶器需吊在火上烧或置于炉灶上煮,器形较大,制作也较容易。

 

明弘治年间,金沙寺僧人开始选练紫砂细泥制成圆形壶泡茶,虽然改小,在今天看来仍属大容量壶。供春创“树瘿壶”时,由于器形变小,原来的工具用不上了,只能“淘细土团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 (明•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正始》)。

 

 

可见,早期紫砂壶的制作工具尚属“混沌”阶段,什么工具合适就用什么工具,在“适用”的前提下,逐渐出现了竹扦、木模等工具,成型方法则为手工捏塑、泥条盘筑或泥片镶接等混用,木模、泥模或印坯等法交杂。

 

明万历年间时大彬出现,对供春以来的“斫木为模、削竹为刃”等方法进行整合、规范,逐步形成了适应小容量方圆器、筋纹器及仿自然形塑器制作的灵巧精致的细陶制作工具,并被固定下来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后代艺人只是在时大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或补充或材质的更替。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中工具的制作

 

紫砂壶制作工具的材料初开始为就地取材,用竹、木制成,后又有了牛角片、金属、塑料等材质的引用。这些工具均为制壶艺人根据造型需要自己制作。首先选取优质竹、木,锯成段,用斧凿或竹刀劈削成形,再用刀锉或磨石砂皮打磨修整,双面光润,刃口锋锐,试用顺手、手感舒适。

 

紫砂壶制作的优劣,与工具的好坏休戚与共。一位优秀的艺人,一定会对自己制作的工具十分讲究,也一定是位制作工具的高手。

 

 

学制壶,先学制工具。紫砂艺人对工具格外重视,除了基础工具外,针对独特造型还有相应的专用工具。那些结构复杂、形态繁缛的的作品,一把壶就多达几十件工具。不同的面、线、弧度、样式等,都得借助这些专用工具来完成,这件壶的工具到了那件壶上就用不上。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中工具的分类

 

紫砂壶的制作工具名称虽朴实中略显“土气”,却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至今仍以“方言”形式在业内传呼着。这些工具形态独特、品类繁多,形体有如薤叶、有如蜥尾、有如木篦等,材质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它们的性质功能,按类型区分,就只有“共用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了

 

 

“共用工具”主要有泥凳(工作台)、套缸、搭子、拍子、木转盘(月阜)、辘轳、矩车(规车)、底矩、鰟鮍刀、尖刀、明针、独个(独果)、铜针、脂泥板、脂泥筷、水罐头、水笔帚、水磨布、铜管、泥条尺、子口尺、泥扦只、喷水壶、木鸡子、顶柱、小木锤等。

 

“专用工具”基本上是一壶形配一套,主要有篦只、线梗、的棒、的屁股、圆盖石、盖座、瓤只、虚坨、勒只、覆只、样板等。

 

这些共用、专用工具,每一件在制壶过程中都起着各自的作用,如按规格尺寸大小统计,就得以千万计,根本无法数得清。

 

 

一件紫砂壶从泥料到形成造型,需经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其中需要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工具,反复作用才得以完美呈现。这些制壶工具,是紫砂艺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人类创造的一大宝贵财富。(作者: 张冰鉴、徐晓曙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