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普洱茶的传承

编辑:消失茶友


普洱茶,以一隅之地命名,名闻天下。茶树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历史。

 

普洱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那时的普洱茶并不叫“普洱茶”。在唐朝,普洱市属银生节度,因此普洱茶当时叫“银生茶”。

 

宋朝时,朝廷为了与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建立了“以茶易马”的茶马互市,而为了运输方便,普洱茶被制成“紧团茶”,销往川藏地区。

 


元朝时,普洱茶被命名为“普茶”,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明朝到清朝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有记载道:“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而且普洱茶被列为贡品,受到朝廷的赞赏,极大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朝雍正年间,清廷设置了普洱府,普洱府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普洱市。在当时,普洱府是滇南重镇,茶叶的集散地,滇南的茶叶均集中在普洱府加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因此普洱府所产的茶就被称为普洱茶,沿用至今。

 


茶马交易机构——茶马司

茶马司是专门掌管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司制定茶马法,发挥规范市场的职能。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由于朝廷所面对的敌人都是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如辽、金、西夏。那些游牧民族政权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为了跟这些敌人对抗,朝廷需要大量的战马。于是朝廷在四川设立了“提兴茶马司”,进行茶叶收购,以茶叶与藏区进行马匹交易,并在陕、川等多处设置“买场”和“买马场”,少数民族只准与代表官府的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的交易。为了更好地统治边区的少数民族,达到以茶治边的效果,茶马司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边境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充军或处死,茶马司的官员如有失职也同样被治罪。

 


茶叶交易市场——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朝,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的交易市场。

 

宋朝廷除了通过茶马互市来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藏区人民的生活。藏民们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藏民们长期以游牧为主,饮食主要以牛羊肉、糌粑、青稞为主,蔬菜水果少之又少。茶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能分解人体内多余的脂肪,既解油腻又助消化,因此,茶成为藏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汉藏人民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茶马互市对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稳定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