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买到好壶?

如何买到好壶?

17阅读 2018-12-07 03:37 茶具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你还在担心买到的壶,不满意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壶。可能因为壶长得好看就买了,也没考虑过大小是否合适、是否容易养护清洗等等,如此一来自然会用得不如意。为了避免下次买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来分析分析到底怎样才能买到满意的紫砂壶。



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未买到满意的紫砂壶,总结起来无非两点,一是盲目,二是冲动,两者都未结合自己的目的性来。其实对于买壶,肯定多少都会带些目的性的,比如我买来是送礼的,我买来是自用的,或者买来待客的等等,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目的之后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针对任何壶友,买壶之前一定要先明确以下问题:是自用还是收藏投资?自用是泡什么茶,几个人喝?送人是送什么人?什么价位自己能够接受?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来一一对照去选择你想要的紫砂壶。


茶叶与壶的搭配



  虽然我们说紫砂壶适合泡任何一种茶叶,但小编仍建议一壶事一茶,不同的茶叶选对了紫砂壶,茶的味道会与众不同,茶香更浓郁,更能体现出该茶的优点,喝茶什么选对了壶也是极为重要的。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绿茶汤色青嫩,不耐闷,所以要选择符合下列要求的紫砂壶:所有泥料均可,250cc及以上,口盖大,身桶宜矮不宜高,例如虚扁、矮石瓢等。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香味悠长,性甘,汤色红浓,可以选择如下条件的紫砂壶:紫泥、红泥类泥料,壶身较高深、窄长,容量在200CC以上。


  乌龙茶又称为功夫茶,是半发酵茶,其泡茶方法和其他茶类的泡饮不同,起茶器均有规格限制,对壶的要求更是严格:以红泥类紫砂壶最为标准,因其中的朱泥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经过高温烧结的扁圆朱泥壶,益茶性,聚热扬香,是乌龙茶最佳伴侣。按照茶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容量的壶,一般为80cc-200cc内。壶型宜矮不宜高,能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茶韵花香。



  黄茶芽叶细嫩,显豪,香味鲜醇,相对而言它对壶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任何泥料、容量均可,唯一要求口盖要比较大,这样比较便于散热。


  白茶需要爽利散热的泡茶氛围,因此在泡饮白茶时需注意:最佳泥料选择紫泥或绿泥类,口盖较大,壶腹较宽,同时容量在300CC以上。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汤浓,色泽较深,在选壶上也需要注意:泥料选择紫泥类(生普、熟普皆可)和绿泥类(可泡生普);壶腹较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容量大概在200CC以上均可。



自用之容量选择



  买紫砂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同时也要考虑这把壶平时几个人用。像200cc以下的小品,适合一人独酌,闲适安逸之时品茗论道,倒不失乐事一件;200~350cc的称之为中品,适合三两好友聚会时小酌;350cc~650cc的称之为大品,如果家里客人比较多,或者四世同堂的家庭,建议选一把这样的壶,大家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人生一大快事。650cc以上的称为超大品,喜欢大型重器的壶友可以购买,此类紫砂壶大多用于收藏与装饰用。



送礼自用之价格判断



  根据心理价位的不同,选壶的标准也不同。初级的是美术员、助工级别,这类壶偏实用,入门必备;再好一点的是工艺师级别,这类壶兼具了美观和实用价值,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如果是送重要的人,可以选择高工、研高的壶,这类壶艺术价值较高,适合观赏、收藏、增值。



送礼指南



  男性大多喜欢经典器形,泥料以沉稳大气为上选,建议选紫砂经典排行榜前几位的,可以避免送错的尴尬。


  女性喜欢型美、精致,以小品为最优。若是有描金、贴花等工艺那再好不过了。在经典器形中也有一些女性色彩的壶型,比如美人肩、西施等,都是送礼首选,泥料的话降坡泥、朱泥、大红袍最好。



  南方人多文雅,喜欢精致、小巧的壶型,对紫砂工艺也有独特的要求,讲求精工细作,偏爱描金、珐琅、贴花等工艺。


  北方人性格豪爽,率真大气,他们偏爱大型重器,在紫砂工艺上更倾向于浮雕、嵌金丝等。


  不同的职位、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器形。现在人们多用德钟送恩师,取德高望重之意;石瓢适合送给日常生活中坚毅刚硬之人;送长辈适合带有福禄、如意寓意的壶,比如葫芦、云间如意等;送领导适合带有事业有成、财源广进的寓意的,金蟾、大鹏、骏马都是不错的主题。



  以上总结的这些小招仅供参考,但基本上能帮助你买到适合满意的紫砂壶,切忌买壶时冲动、盲目,这样只会花了冤枉钱,要把钱花得心里舒服才是王道!

上一页:浓茶和淡茶,哪个更养人?

下一页:一韵越千年,揭秘古茶树的价值及存在意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