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黑与刮风寨:易武茶的最中坚力量

麻黑与刮风寨:易武茶的最中坚力量

31阅读 2023-04-27 02:39 产地

哪座茶寨能代表易武?是曾经的“易武正山称号拥有者”麻黑?是拥有顶级小产区“茶王地”的刮风寨?还是近些年大火的茶地“薄荷塘”?

相信茶友们都知道正确答案:谁也无法代表易武,各具特色的茶区才是易武如今的主体,这篇专题文章,就让我们继续聊聊麻黑与刮风寨,了解易武的最中坚力量。


麻黑的古茶园

麻黑,地处易武镇东北角,离镇上只有10公里左右的硬化路,开车十来分钟就能到,古时为曼撒茶区的主要产地,后来号称“七村八寨”之首,如今下辖有麻黑、三丘田、曼秀、落水洞等名寨,便捷的交通,颇具代表性的地位,让麻黑成为了茶友们易武之行的第一站。

麻黑这个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很多茶友都以为是民族语言音译,其实麻黑是汉寨,这里古时叫“大路边”,是马帮从老挝到曼撒(易武)的必经之地,行旅清早出发,到这里时天色渐暗,似黑不黑,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乌漆嘛黑的地方”,于是“麻黑”的称呼却流传了下来。

麻黑茶叶资源丰富,不过当地人口中的大树茶与大众认知有所区别,20世纪90年代时期,村里大部分的大茶树都被台刈过(一种深度修剪方式,当时认为台刈后的茶树可增加产量,方便采摘),这些树的树姿与台地茶有相似之处,但树龄上要大上许多,如今,在名山古树风潮的影响下,麻黑的茶农已经意识到不修剪的茶树,反而品质更好,卖价更高,因此已经在“放养”古茶树。

麻黑的茶园中,有几棵极为高大的茶王树,有一些两三米高的大茶树,有成片的被台刈过的茶树,有不少比较细弱的小茶树,也有大量散落在茶园中的各种乔木类植物,彼此间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易武麻黑古茶园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小微产区的影响下,麻黑村委会下辖的麻黑、三丘田、曼秀、落水洞虽然离得不远,但依然被人们发掘出了差异性,其中落水洞与麻黑在一座山梁的两面,口感较为接近,而三丘田、曼秀则与其他寨子区别明显,品质上的各有千秋,口感上的客观差异,也让茶价有所不同。

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来看,麻黑头春古树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5.64%,酯型儿茶素含量也高达5.40%,带来了细腻,滑顺,鲜醇的茶汤口感;而3.90%的咖啡碱含量,使得茶气更足,也让茶汤更加清爽,整体上呈现出温柔绵长,蜜兰香显,水甜茶柔的风格。

从土壤内质理化指标来看,麻黑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都还算不错,但交换性镁的含量非常低,这会让茶树的叶绿素等含量下降,叶片褪绿,光和作用减弱,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施肥。

国有林深处的刮风寨

如果说麻黑是易武在不同时期的常青树,那刮风寨就是近年来随交通改善与易武复兴而兴旺的森林深寨。刮风寨四面环山,地处风口,正可谓是“风穿寨而过,水自寨前流”,因而得名“刮风寨”。

有句话叫“一茶难求刮风寨”,这不仅是因为当地的茶叶品质优秀,更是因为通往刮风寨的路是出了名的难走和漫长,从易武老街出发,拐上一条岔路,先过曼秀,再过落水洞。沿着一路向深山延伸,才能抵达刮风寨,这里已经很靠近老挝,离麻黑村村委会23公里,距离镇政府足足有35公里。

近4个小时的车程中,只有易武镇政府到麻黑村委会这十多公里硬化较好,相对好走,剩下的不是尘土飞扬,一路颠簸的土石路,就是崎岖不平,弯曲狭窄的山路,与以前那条著名的“老班章山路”有的一拼。

这条土石路,对于走惯柏油路的外地游客来说是一种考验,但对于刮风寨的村民来说,却是一条通向外界的致富路,在此之前,这里的人都是靠步行大半天走出去的,而到了雨季,这里就基本与外界断绝联系了。

刮风寨是瑶族寨子,下辖3个村民小组,有300多口人,直到2004年才通电通路,公路未修通前,全寨经济落后,90%的村民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全村连一幢瓦房都没有,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元。

直到2012年左右,易武已然兴起之时,由于位置偏远,这里的人依然过着赤贫的生活,那时想进村连条桥都没有,还要趟河,村子里的孩子看着外来人,目光也都是恐惧和呆滞的。

而仅仅是10年过后,这里已然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盖上了砖瓦房,寨子里还有了超市、客栈、幼儿园、小学,孩子们也变得开朗,活泼,刮风寨的巨大变迁,离不开这里的三片国有林茶地:茶王树、茶坪、白沙河。

刮风寨的古树茶,散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在白沙河、茶坪、茶王树、冷水河和黑水梁子等地相对集中,其中茶王树最贵,然后是茶坪和冷水河,其次是白沙河,而最近的一片茶地,离寨子都有25公里之遥,而茶王树茶地更是连当地人都需要徒步5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

刮风寨有古茶的地方主要是:茶王树、茶坪地、冷水河、白沙河、家边(寨子周边的古茶树)。但是茶叶价格都不一样,茶王树的最贵,茶坪地的和冷水河的排第二,白沙河的次之,家边最便宜。


由于地处国有林深处,远离现代社会,常年与世隔绝,这里生长的茶树,和其他原始乔木相依相生,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大部分没有矮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刮风寨的茶树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也造就了刮风寨茶叶出众的品质。

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来看,刮风寨古树茶咖啡碱为3.35%,水浸出物为49.36%,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35%,使得茶汤鲜醇滑顺,茶韵十足,茶韵十足,辅之较低的酯型儿茶素,带来了微苦,回甘快的特点。总体上,刮风寨的茶具有独特而强烈的山野韵味,茶香水柔,苦后长甜,柔中有烈。

从土壤内质理化指标来看,刮风寨土壤的pH值适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都比高,不过可能是森林茂密,植被丰富的原因,这里的全氮含量和有机质的含量都偏低,建议针对性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易武香型带的探索与发现

曾经的“易武正山”麻黑、拥有顶级小产区“茶王地”的刮风寨,再加上此前着重聊过的薄荷塘,这三个小微茶区在口感,尤其是香型上各有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各自所在的小微产区,业界在对其的研究中,探索出了一个规律:易武香型。

首先是蜜香带,这是一条以麻黑为核心,围绕着“易武正山”展开,辐射着落水洞、荒田和曼秀等周边茶地的主香带,特点是蜜香馥郁、汤感饱满,是世人对易武茶“香扬水柔”印象的重要来源,也是产量较多,构成易武茶区的中坚力量。

其次是花香带,这是一条以弯弓为中心,包含薄荷塘、哆依树、凤凰窝在内的次香带,特点是花香四溢,口感惊艳,是近年来深受玩家茶客追捧的明星茶区,有趣的是,花香带的范围与古曼撒茶区基本重叠,这可能意味着几百年前的古人就发现了曼撒茶的独特之处,背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是原野香带,这是一条以同庆河为中心,以麻黑到刮风寨道路两旁的国有林区为主的次香带,范围上没有前两条那么清晰,影响也相对较小,其中同庆河是原野香茶的绝对代表。

让人赞叹的是,在三条香带的焦点上,诞生了一个具三家所长的顶级茶区——茶王树,这里的古树茶花香饱满,蜜香浓郁,原野香强劲,口感协调度也近乎完美,是易武茶的精华所在,也是易武将来能否化零为整,打造公共区域茶叶品牌的关键所在。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福鼎白茶,经得起检测!”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就不是茶的问题 还要从茶身上想办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