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认识新会陈皮

从“三”认识新会陈皮

22阅读 2023-04-22 08:07 常识

《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古至今,「三」一直都是个神奇的数字,其具有稳定性、普适性、渐进性和条理性,从国家治理层面的三权鼎立到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与「三」产生联系。

仔细想想,「三」与新会陈皮之间也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新会陈皮作为有着近千年生产历史的广东著名特产,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三时”“三式”“三色”“三瓣”“三年”和“三级”的制作分级标准。

采收有“三时”

自古以来,新会陈皮从采收开始就树立分级质量概念,所谓“三时”指的便是新会柑采收加工的三个时间段。这样的采收方法,能提高果树产量和柑果质量,对树势恢复也有好处。

青柑(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的柑果)

青柑的采收期比较长,从每年的5月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期间可以采摘到不同样式的青柑。一般5——6月收集幼果,即柑胎;7——8月采收小青柑,大多用于制作大家熟悉的小青柑茶或四花青皮;9——10月上旬采收的是青柑,可用于制作青皮。

微红柑(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的柑果)

微红柑一般于每年的10月至11月中下旬采摘。这个时间段正是新会柑采收加工的高峰期,此时的柑果表面外皮呈黄绿相交或黄中带绿。

大红柑(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的柑果)

大红柑的采摘时间为每年11月下旬至冬至前,一般会在冬至前采摘完毕。这个时间段已进入新会柑采收加工季的尾声,此时的柑果表面外皮呈金黄色或橘红色,基本不带青色。

货式有“三式”

所谓“三式”指的是新会陈皮的三种货品形式。根据《地理标志性产品新会陈皮》规定,新会陈皮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大红皮(红皮)

根据茶枝柑的生长规律,越往后越成熟,果皮就越厚越柔韧,因此制成的三种新会陈皮,青皮最薄,微红皮次之,大红皮最厚,且三种陈皮的滋味、效用及用途都不大相同。

皮色有“三色”

所谓“三色”指的是新会陈皮三种货品形式所呈现出的三种外皮颜色。

根据采摘时间不同,采摘后的柑果的果皮颜色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青柑果皮呈青绿色,陈化后外表色泽呈青褐色至青黑色;微红果皮呈黄绿相间,陈化后外表色泽呈褐黄色至棕黄褐色;大红果皮金黄色或橘红色,陈化后外表色泽呈棕红色至红黑色。

陈化后的柑青皮(青皮)、陈化后的微红皮(黄皮)、陈化后的大红皮(红皮)

开皮有“三瓣”

规整均匀、三瓣相连的形状,是新会陈皮的特有标志之一。据《广东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 DB44/T 604-2009》要求新会陈皮的开皮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正三刀法或对称二刀法。
正三刀法:果蒂朝下,从果顶向果蒂纵划三刀,留果蒂部相连,正三瓣剥开。

对称二刀法: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弧化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剥开。

无论采用哪一种开皮方法,所开的柑皮都是呈均匀对称的三瓣,干瘪后的皮身容易反皮,且不容易回弹,又使得柑皮表面卷曲面积较大,节省储存空间的同时有利于后期晒制与陈化。

陈化需“三年”

新会陈皮的价值“三分在果品,七分在陈化”。根据《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新会陈皮》的规定,只有在自然陈化环境下保存时间三年或以上的柑皮才能被称为陈皮,而时间不足三年的只能称之为柑皮或果皮。

三年陈化对新会陈皮而言是具有复杂性和必要性的。在适宜的环境下,新会陈皮的内含物质会随着陈化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动态变化,使得其药性逐渐趋于平和,更加符合中医药理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独特药性。

等级分“三等”

依据《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新会陈皮》的规定,新会陈皮的品质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一等皮:皮身厚薄均匀,皮张三瓣完整,无虫蛀、霉变、疤痕、烧皮等;

二等皮:皮身厚薄较均匀,皮张基本完整,少量断片,少量疤痕、轻微虫蛀、烧皮等;

三等皮:皮身厚薄较均匀,皮张不太完整,有一定量的疤痕,轻微虫蛀、烧皮等。

在粤语里,“三”的发音同“生”,新会陈皮“六个三”的制作分级标准,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一脉相乘,也象征着新会陈皮是延续岭南广府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因此,想要进一步了解新会陈皮文化深厚的底蕴,不妨就从这“六个三”开始吧!


上一页:第31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5个观摩点,亮点是啥?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就不是茶的问题 还要从茶身上想办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