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茶叶是如何“炒”出来的?

天价茶叶是如何“炒”出来的?

0阅读 2019-03-18 09:27 经营

导读:这是一篇2018年上半年工人日报的文章,推送后引起了极大的热议,后很多媒体做了跟踪报道,这里面包括央视新闻等知名媒体。做为一个常年游走与茶山的人,见过的东西不少,产地的很多东西知之甚明。当时看过这篇文章,深有感触,故做了收藏。今日温故知新,感触颇多。故推送,以供各茶人、喝茶人讨论!

“牛栏坑肉桂茶”2.9万元一斤、普洱老茶4万元一饼,甚至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茶叶也能卖到数万元一斤……近年来,茶叶市场上频现“天价”茶,以致专业茶友和普通消费者围绕“天价茶”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过度炒作的讨论从未停止。

同时,茶叶市场又频频曝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却鲜见权威的鉴定与查处。不少消费者提出疑问:茶叶的价格和真假谁说了算?市场如何监管?


数万元一斤不愁卖


“最后两斤‘明前茶’,再不买就只有等明年了。”日前,重庆南桥寺茶叶市场多个商家不遗余力地向顾客推销着店中的“明前”永川秀芽、西湖龙井等茶叶。其中,价格最低的是永川秀芽中的一款茶叶,为3000元一斤,而最贵的则是西湖龙井,价格达到了每斤1.5万元。

一位店主称,茶叶市场中的大部分店铺,早在三月初就打起了“春茶上市”“明前茶”等招牌,由于春茶出现的时间短、数量相对较少,成本价也有所提高,因此零售的单价就上去了。


1.5万元一斤的龙井虽贵,但和大红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重庆的茶叶批发市场里,标价几千元、上万元的大红袍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家大红袍专卖店有一款“镇店之宝”——6.8万元一斤的极品大红袍。该店负责人说:“这是由最古老的那几株母树嫁接的第二代茶树产的茶,非常珍贵。6.8万元一斤,我不是很想卖。”


在重庆的茶叶市场里,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档茶并不少见,并且这些天价茶并不缺买家,追捧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天价茶叶,满足了人们的‘身份需求’。”重庆一位“老茶官”表示,这几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高档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的人多了,茶叶的价格就水涨船高。


“茶江湖”里炒作盛行


从事茶叶销售十余年的茶商称,如今茶叶市场的炒作之风盛行,所谓天价茶,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出来的。在一个没有规范的市场里,茶的叫价随意性也很强。


但也有茶商表示,昂贵的茶有其一定的价值,以西湖龙井为例,茶商先请懂茶的内行人到茶农家收购茶叶,保证茶叶的基本品质。

然后,对茶叶进行精加工。从最初收购的每斤3000元的明前茶,8斤里挑一斤,成为顶级龙井;其次,再从每斤2500元、每斤2000元的里面进行挑选,它们每斤的价格就在1.5万元至2万元之间。“精挑细选之后,龙井茶不再是农副产品,而成奢侈品。”


茶商表示,决定一种茶叶是否价格昂贵有三个因素:树种、工艺和保存,其中树种和工艺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茶叶生产,还倾向于传统种植和制作,强调产地、工艺和个性化差异;强调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茶师工艺的细微差别。


“某种程度上,茶是一个与文化、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产业。”重庆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刘女士认为,茶价很难用其成本来衡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曾指出,近年来,市场上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销售“潜规则”频现,并且茶叶好坏、真假全凭专家一张嘴,这让原本就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


茶叶交易有待“标尺”规范


茶叶真假到底有没有人说了算?茶叶价值到底谁来认定?目前,国内茶叶行业还没有可以对茶叶真假、价值进行权威判定的机构,也缺乏科学的认定标准,关于品级、价格的高低,只是各家茶叶生产厂家自己根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但“自说自话”的标准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重庆一茶楼负责人说,由于目前我国没有详细的茶叶等级标准,茶叶的鉴别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相关部门也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抽检,但主要是检查茶叶农药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而茶叶的质量抽检力度由于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据介绍,国内茶叶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很大一部分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销商台账、索证索票、消费者投诉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建立,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场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国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有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国茶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提高茶产业的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业模式,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品牌,可以促进市场整合,有利于推动茶产业更好地走向有序。


编后语:茶,做为一个农产品,会有产地的区别,会有品质的区别,也会有供应量不足的问题,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然而,人世间一切讲究的是度,当“德不配位”的时候,做为茶一款茶,她是否配得上相应的价格?物极必反呀!

上一页:黑茶为何会“茶气十足”?

下一页:速览!茶行业年度数据出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