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茗中聆听——云南茶业史上的“四个第一”

在品茗中聆听——云南茶业史上的“四个第一”

5阅读 2024-01-05 02:34 文化

有人说,彩云之南,是上天不小心弄翻了调色板,把七彩的颜色洒落,才使得这片土地如此丰饶神奇;更为幸运的是,数千年前的一场风雨,把茶叶的种子,馈赠给了这片美丽的红土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是唐朝陆羽的传世巨著《茶经》之开篇首句。关山万里,陆羽梦里千回遇见的南方“嘉木”,正傲立彩云之南,身姿绰约,绝代风华。

回到沉香袅袅的时光深处,我们品茗历史的甘润,触摸历史的文脉,作为茶叶故乡的彩云之南,几千年来,这神奇的叶片在风雨岁月中演绎了多少传奇故事?云南第一个官办制茶厂和第一个茶叶实训所在哪里?深居大山的云南茶是怎样走出国门的?

让我们侧耳聆听,那来自遥远时空的历史涛声吧。

——编者

千里茶山,万千故事。

当云南茶随着一队队马帮“哒哒”的马蹄声在逶迤千里的茶马古道上穿行千年,在历史的节点上,又面临如何精制、如何包装销售的难题,多少前人迎来送往,成立专门机构,研制精品良茶,探索畅销之道;多少背影,渐渐淡出时空,消失在鸟语花香、泉声汩汩、繁枝茂叶的茶山深处,然而他们留下的故事,那些过往足迹、音容笑貌,让我们在驻足停留间,转身回眸……

筚路蓝缕

时光来到1915年,在宜良宝洪寺一带。其时,旧产土茶,味色均好,唯不知如何进一步改良和焙制,所以销量不佳。后经过官方聘请技师杨世臣改良焙制工艺,使其味香色绿,回甘生津。于是,由官方筹款,在县属产茶地选定万户庄朝阳寺设一官办制茶厂,招生10名,入厂学习,认真传授,赋予烘焙技术后并精心包装,因此得以畅销;再行另筹的款,设立茶业讲习所,使茶叶制作和包装技术得以普及。至此,云南省第一个官办制茶厂在宜良万户庄朝阳寺创立,由此开创了云南制茶工艺改良的先河。

1919年6月16日,云南省公署发布第369号训令:云南近年“频兴师旅,府藏空虚”,拟成立茶业实习所,创办模范林场、兽医实习所、化学制造科等。于是,刚刚从日本留学学习茶专业回国的云南会泽人朱文精、宜良人陈洪踌等人立即受到重视,被委派赴省内各县及普洱沿边调查宜于种茶地点,设场实验。又选定宜良县上栗者村四周田地约40亩,设置实验场;并在该村望海庙一处,设置茶业实习所,招生实习,以期改良。

朱文精于1919年12月被任命为茶业实习所所长,陈洪畴为茶业实习所技术人员兼宜良茶业实验场厂长。据史料记载,朱文精“自承办以来,热心任事。教授学科,则尽心讲解,教授实习即以身作则,勤慎将事,从未偷安片刻”,“身兼司、管、教,事事躬亲”。教授的内容,包括茶叶历史、茶叶地理、茶叶概论、茶地选择及整理法、茶种培养法、茶树栽培法、茶芽采摘法、茶树病害学、茶之分析、茶叶经济、绿茶制造法、红茶制造法、茶叶贮藏、茶叶配合包装法、茶品检查法、茶叶贩卖术、茶叶组合经营事例等,课程内容涵盖茶叶生产、制作、销售全领域。

宜良县实业所为推动茶业发展,于1922年12月24日由实业所所长马云翔带领宜良籍毕业生张熚、陈炳华前往江头村讲演,“附近各村绅董及种茶各户,前来听讲者,计有八十余人,演讲词旨殊亦明晰有序。”学员们均好学深思。其演讲深入浅出,提出茶业衰败的原因是:“栽培失当;不知驱除病害;不知改良制造;装潢不加讲求;贩卖失信。”“业茶之人,于栽培制造诸法,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以致日本、锡兰所产之茶,日盛一时。”——表达了复兴茶业之志。

另有《临沧县志》记载,民国9年(1920年),邑人何进雄前往昆明学习红、绿茶制茶法,毕业后于民国12年在临沧圈掌大庙设龙泉制茶厂,培养学工十余人,制出的红、绿茶,销往昆明、中国香港及东南亚国家。由此,云南茶业改良已初见成效。

朱文精于1923年将实习所焙制的5种茶样(含红茶1份,绿茶4份),分别是橙黄、龙华、凤眉、雀舌、兰叶交实业司,转送上海总商会展览会茶叶审查员胡德馨、陈周、谢蓉斋3位茶叶专家品评,专家们经评定,联合出具了报告书,其中绿茶兰叶“叶嫩味鲜浓”,得分最高,为80分;绿茶雀舌得分78分;红茶橙黄得分70分。“如批七十分者,每担(100斤)约值银七十两,以此类推。”认为云南茶业实习所送评的茶叶,无论红茶还是绿茶,茶叶的底子都好,但制法上尚欠精研。此行,在上海茶叶专家的指导下,云南红茶的制作工艺得以进一步提升。

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周南·桃夭》中红妆新娘待嫁的场景。

云南茶在制作工艺和包装的不断成熟中,有如待嫁的红妆新娘般令外面世界的人们刮目相看。

1923年8月,经过精研的云南宝洪茶作为云南茶业的代表商品首次在国际展会亮相,这也是云南茶叶走向外销突破性的一次展会。

据《山水茶事别样云南》记载:其时,中国茶叶公司联合云南省方面成立云南茶叶改进委员会。成立之初,委员会的第一项议题就是设立培养人才的“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随后,他们又和相关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中茶公司)”。

云南中茶公司大量招调全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从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征选138名高级制茶技工分配各厂工作,并与中山大学农学院合作引进一批该校茶科的毕业生,安排到顺宁、佛海、宜良三家厂,并将宜良实验茶场作为中山大学教学实验基地,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云南茶叶调查研究,编印茶叶书刊,为云南茶业培养了现代化生产的技术力量。三家厂建立后,只在宜良开设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这是云南茶业发展以来第一所也是整个民国时期唯一一所茶叶训练所——“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其所长是辛亥革命元老、云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邦翰。

宜良茶业实验场和云南茶叶技术人员训练所,是现代茶学教育的开端,为近代云南茶业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人才,成为茶叶技术骨干培养的摇篮,并在民国时期云南茶业发展的三十多年间逐渐发展成为云南茶业的母校。

在茶叶实训所两年制艰苦的学习和大密度的实践中,学员们积累了丰富且全面的茶学技术。抗战胜利后,内地技术人员和工人纷纷离开云南,这些学员有的成长为茶叶公司和各茶厂的骨干,部分学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茶业的业务主干。

从1915年第一个官办茶厂创办到第一个茶叶训练所成立,从第一份红茶试制样品送评到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从培训制茶人员到为茶区输送人才,并建设茶厂,宜良都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了茶叶技术最为全面的人才。民国时期是宜良茶乃至云南茶发展的重要时期,宜良在整个云南茶业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筚路蓝缕开先河的作用,成为云南近代茶业人才培育的摇篮,为整个云南乃至中国茶业史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张居正

来源:云南政协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藏客——茶马古道马帮传奇(八)

下一页:“茶保姆”赋能茶产业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