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川红工夫的发展脉络

探寻——川红工夫的发展脉络

4阅读 2024-01-29 06:28 文化

四川工夫红茶简称“川红”,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品,以其外观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内质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汤色红亮、叶底嫩匀品质特色,与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在全国久负盛名。本篇文章以时间为轴,将带您一同领略川红工夫的“前世”与“今生”。

起点,为建设新中国而生

“川红工夫”是为响应新中国建设而诞生的。随着解放战争和剿匪平叛的胜利,新中国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当时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苏联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贷款,苏联人喜欢喝的红茶被列为中方还贷的商品,这也成为当时重视红茶生产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1月23日,国家成立了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这是新中国诞生后最早成立的对外贸易企业之一。由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后被誉为“当代茶圣”)兼任总经理。

吴觉农

1950年7月1日,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办事处(1952年11月改称西南区公司)成立以后,采取措施开始了恢复发展茶叶生产工作。

1950年11月,中国茶叶公司在第二届经理会上审订的《1951年业务计划大纲》中,根据全国茶叶产销会议的决定明确提出“开辟皖南、苏南、川南新红茶区”。

1951年2月初,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根据中央贸易部转发政务财政经济委员会批示,同意将红茶定为特许出口商品,需将大量绿茶改制红茶,经请示西南区贸易部同意,在四川筠连县、高县罗场、宜宾县古柏、万源县清溪、万源县白杨庙、仁怀县茅台镇、贵州赤水县黄荆乡建立7个红茶推广站(其中宜宾市有3个),调派重庆茶叶专修科学生数十人驻站,负责推广茶叶品种,向茶农指导并推广工夫红茶初制技术,并印发《红茶初制小册和红茶初制图解》,将茶叶制作由“绿”改“红”。其中筠连县是唯一的县站和总站。

1951年底,由宜宾制作的红毛茶送重庆茶厂精制,一路北上经武汉、郑州、北京、沈阳、哈尔滨、满州里出国至苏联,这是首批“川红工夫”高香红茶,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川红”由此诞生了!

1951年2月22日《川南日报》刊载《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设站筠连推广制红茶》

辉煌,中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1952年,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对“川红”生产布局作出调整。1952年8月1日,中国茶叶公司宜宾茶厂正式成立,负责“川红”的精制加工生产。当年生产“川红”工夫红茶2358.74担(118吨),创造产值30万元,年末积累固定资产达8万元。1952年8月13日,中国茶叶公司以《关于茶叶产区划分原则及区域范围说明的意见》的“茶(52)计字第395号”文件确定筠连县、高县、宜宾县三县为“川红工夫茶产区”。

1954年,川红工夫在英国伦敦市场展销,深受西欧欢迎,被誉为“赛祁红”。

1956年,四川省筠连茶厂正式建成,为全国五大示范茶厂之一,也是全国5个红茶初制示范厂之一。

1958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宜宾县古柏乡太平村(太平茶厂)制作川红工夫礼献毛主席,收到中央办公厅回信表扬和30元人民币作为茶款。

1958年12月1日,“节日之夜”牌川红工夫(由三级“川红”包装的100 g小包装)成为罗马尼亚国庆40周年“国礼茶”。

1959年9月8日,筠连县红星茶厂茶人张志全打破白露从不采茶的习惯,在台刈后的茶树上采摘芽茶,精心制作出9两红茶,因其满身金毫,色如黄金,又逢白露采摘,故将其取名为“金黄白露”芽茶,由筠连县农林水利局邮寄北京礼献毛主席,并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0月15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嘉勉。

1965年,全省茶叶生产现场会在筠连召开,西南农业大学吕元福教授在会上,赞誉筠连是“川红故里”。

1978年4月,广交会上,川红工夫成为唯一新茶,广交会组委会给宜宾行署发来贺电:“感谢宜宾川红工夫为39届广交会增添了春色!”

1980年,中央确定高县、筠连县为年产5万担(2500吨)的国家茶叶基地县。

1983年,宜宾茶园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加6倍,达到28万亩,茶叶产量也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增产5倍,达到12000吨,出口川红工夫创汇500余万美元。

1985年9月,里斯本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宜宾选送参评的“峨眉牌早白尖川红工夫”获得金奖。奖章为22克纯金铸造,获奖证书的评语是“属自然产品,无人工痕迹、无农药残留、无对人体有害物质”。

香港联合出版社印制公司产品宣传册页

1985年,中央确定珙县为年产5万担(2500吨)的国家茶叶基地县,1985年四川省确定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为第一批优质出口红茶基地县,长宁县为第一批优质出口红碎茶基地县,宜宾茶厂、筠连茶厂为第一批优质出口茶专厂。

1986年,川红工夫创最高出口量,达到8万担(4000吨),最高出口创汇达600余万美元。

低谷,产业发展遭遇重创

20世纪90年代,受国际红碎茶市场的强势冲击,加之国内绿茶异军突起,使绿茶取而代之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主导产品,川红工夫发展遭受重创。

1989年,宜宾最后一次将川红工夫送样商业部,标志着川红工夫计划出口成为最后绝响。

1991年,宜宾茶厂改制,川红工夫生产大量萎缩。

1997年,筠连茶厂宣布破产。

新征程,乘势而上书写新辉煌

2008年2月,在“第一届宜宾早茶节”上,四川林湖茶业和筠连醒世茶业分别推出川红工夫系列茶。筠连醒世茶业挖掘“金黄白露”礼献毛主席的文化内涵,研制出“黄金白露”川红工夫茶。

2010年12月25日,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与宜宾市外贸金叶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川红集团,正式创立总额一亿的川红茶叶发展引导基金。

2012年9月至10月,举行“川红工夫红茶60周年庆典”分别在宜宾举行“万人品茶赏月活动”“走进川红工夫故里活动”“‘川红工夫·辉煌60年’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中国宜宾红茶·川红工夫’高峰论坛及‘中国茶企领袖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宜宾红茶·川红工夫’名人访谈活动”。

2014年1月20日,宜宾市茶叶站“川红工夫”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得到公示通过。

2017年10月26日,筠连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川红故里”称号。

2018年,五粮液茶产业基金增资控股川红集团,开启茶酒融合“新时代”。

2019年12月28日,中国川红博物馆在筠连县落成开馆。

2022年5月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关于报送〈加快四川工夫红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上做出“当做大事、实事来抓,久久为功,持续提高川红的质量、品牌、市场和效益”的批示,为川红工夫进一步发展提出要求。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亲切询问前来招聘大学生毕业生的宜宾醒世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蓉其公司生产的红茶品牌并鼓励公司创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2022年12月7日,《川红工夫》(T/CTMA 049—2022)团体标准发布。2023年1月1日,标准正式实施,对于规范、保护川红工夫品质,塑造、提升川红工夫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川红工夫响应新中国建设而诞生,历经辉煌与低迷,在寻求特色与健康属性的饮茶时代,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有力举措、新科技新技术的融合,以及茶企和茶人的奋力拼搏下,必能再续辉煌!

来源: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以茶为媒”促发展 产业兴旺促振兴——枫芸乡召开茶产业高质量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现在做爆款茶为何越来越难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