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朱自振:文字茶道与事实茶道

编辑:yzwi

朱自振(1934-2021),茶史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研究员。编著有《茶史初探》《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茶酒文化史》《中国古代茶书集成》等。

编者按:《建设发展茶道文化的鄙见》出刊于《茶业通报》2002年,于今天而言,依旧有重要的价值。

讲“茶道文化”当然要先讲几句“茶道”的词义。在近出的一些论著中,不乏有人为“茶道”和“茶文化”下定义,我看后,觉得其中有些是故弄玄虚,实际自己也不甚了了,说不清,讲不透,可偏偏搜肠刮肚,把一些生僻的字句连缀起来,说得玄而又玄,把大家说得糊糊涂涂,以显自己的学问。

其实“茶道者”简单说,也即“饮茶之道,讲究饮茶之道也。”说白些,也就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饮茶习俗和对茶的讲究。

可能有读者会问,现在“茶道”不是千姿百态,各式纷呈,为什么还言建设和发展呢?我要说的是,现在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和海外华人圈中,确实兴起和存在一股茶道文化热,但这些都非历史传承下来的茶道。

现在有些茶道,声言是从民间和庙观中发掘出来的濒临灭迹的古老的僧道“茶道”;最古的如“五珍”茶道,据说是从汉武帝时由中原士兵攻打匈奴,传到宁夏少数民族地区流传下来的。这些都是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中国在唐代中期就最早提出“茶道”之词,更早就存在——从文献说至少西晋以前就存在讲究饮茶之道之实。

但是,我们现在各地包括台湾的所有茶道、茶艺都是近二、三十年来模拟日本茶道创作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现在演艺化了的各种茶道。我已年近古稀,小时候没听说过茶道,我也问过比我年长的前辈高麟溢先生,更问过高老师的老师庄晚芳和张志澄先生等,他们早前也不闻中国有什么茶道,“只听说和知道东洋人讲茶道”。

我实话实说。可能很多人会骂我不爱国,不懂文化历史,否定现在茶文化的大好形势和广大弘扬茶文化者的成绩。小的不敢,也绝非此意。

一、我指出“茶道文化,是日本在全面引进接受中国茶叶文化基础上,在茶文化民族化过程中的一大创造、一大发展”,不等于这就是帮日本人说话或讨好日本人。日本饮茶、茶种、种茶、制茶甚至文字、宗教和各种文化现象,他们都承认源于中国,承认历史上存在的“唐化”,何必一定要牵强提出“日本茶道是源于中国径山茶宴”,这才叫爱国呢?

我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现在表演的种种茶道、茶艺不等于否定中国历史上没有茶道、茶艺,也无意义否定全国和全球华人社会近年对茶文化的日益关注,以及大量茶叶工作和文化爱好者这些年来对提升和扩大茶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不错“茶道”一词,在唐代高僧皎然的诗句“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及封演在其《见闻记》中谈到陆羽《茶经》面世以后,“于是茶道大行”。

另外宋人的文章中,也见一提,但这些提法,只是肯定其时中国饮茶有道;茶道作何?不详未释,不知我们现在竞演的茶道、茶艺,除名字而外,与唐代宋人所说的茶道,有何内容上的具体传承关系!唐宋以后,除此别无其他茶道的直接记述,一直到明代后期,在张源的《茶录》中,才见到专列有“茶道”一目。

如果说唐代茶道泛无,直到了那明代文献中的茶道,有具体内容了,但是明代茶道的具体内容与日本和我们现在演示的茶道内容,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张源《茶录》中的茶道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除张源的《茶录》外,明代茶书中,还有屠本畯《茗笈》等引录或照抄了张源之说二见。很清楚,明代茶书中的指的“茶道”,实际是有关制茶、藏茶、冲泡茶叶的“三要诀”。

清以后至近代,中国文献中偶也能见引唐人或明代茶道之说,但没有另置新词。以上就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茶道的全部史料。单凭这几条一言半语的记述,我想象也勾勒不出中国历史上的茶道面貌和传承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古代茶书构建和体现了中国传统茶道的话,那么,中国文献中有关茶道记述,并没能说清和证明中国茶道的历史存在和发展。

但是,回过来说,这绝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茶道。应该承认在中国文献中“茶道”一词见之虽早,但文献中留下的有关茶道资料,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个中国历史茶道清晰、完整和系统的印痕。

不过,也如我们开头所说,茶道既是一种饮茶和讲究饮茶之道,那么只要开始饮茶和讲究饮茶,就会逐渐形成事实的茶道。换句话说,中国虽然文献中没有完整、固定和明确传承关系的茶道记载,但通过口授心传一代代不断演变,进化出饮茶习俗这种事实茶道,乃是世界上历史最早,地区反差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茶道;这是世人谁都不会也不容否认的。

但中国存在的历史事实茶道,即便许多内容与日本茶道和我们当前新生的茶道所吸收或为核心成分,但中国的事实茶道,不管怎样说,它毕竟没有上升到用文字加以固定传存和一定的理论高度,这些亦都是和日本茶道乃至现在大家创作的茶道有所差别的。

基于中国历史上不存在文献只存在事实上茶道的事实,所以我标题上不提恢复而提建设和发展茶道这样的一个看法。这不是对大家前一段对创作和弘扬我国茶道、茶艺文化,所作的努力和良好愿望不肯定,相反,在我内心来说,是肯定和赞扬,我把一切真正为倡导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把他们作为开拓、探索来看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虽然我老早持有中国历史上没有文献只有事实茶道的观点,但在大家热情新起,我国社会需要也宣传一下茶道之时,对有些错误提法甚至违背茶道和茶文化本质的一些内容,唯恐有泼凉水之嫌,一直没有发表过意见。那么,现在为什么强调提出建设发展茶道文化的问题呢?原因主要是这样两点:

(一)一风而起的茶道热,已开展多年,想到“发掘、整理”得差不多了。这些新创茶道通过各地茶文化节和学术讨论会,循环展示,社会媒介的广为传播,对饮茶有道,需要讲道的宣传,已初步普及。另外对于经常参加这种茶文化会议的人,老戏重唱再做,由不新鲜以致也产生烦腻。

现在的茶道,经过这几年的开台锣鼓之后,已是到该演正戏的时候。对于前一段创作的“茶道”,可以作为历史保留节目,在需要演出时演第二场,大家把精力和重点,应转到新的世纪中国饮茶之道和习俗,如何随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发展,做适应性的改革与发展。

总而言之,现在已是到了前段茶道需要发展出新、学术研究需要深入探索、社会由历史欣赏需要现实之道,一句话不能再停留在原来水平上踯躅不前了。另外,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茶道文化不但需要建设和发展,从组织上说,流通学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为这种建设、发展的组织领导,提供了某种条件和可能。

(二)我们肯定前段茶道热的主流和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不得不指出,在有些地区和个别人身上,由于缺乏对茶文化本质和茶道基本精神的理念的了解,一味追求盈利,甚至利用茶道为个人沽名钓誉这种负向发展,也到不得不提的程度。

非常浅显,我们宣传茶道、倡导茶道,其出发点或着眼点,简单说是知道人如何饮茶,从茶中获得最大收益,做到懂茶、好茶。但是我们有的茶道一方诸侯,不从上面考虑,专搞追奇猎異,如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曾组织一帮人,爬到“岷山”山峰,开了一个高山茶会,用山上长年不化的冰雪,化水泡茶,试试在没有人际的世界,饮茶时怎样的一种味道和意境。

做各种各样试验和创举的例子还多的很。如有的搞什么“鸟文化茶道”,即组织清晨遛鸟的老者,一人一壶,边喝茶边讲鸟。有的茶艺或茶道队,还准备吧茶艺茶道和球赛结合,在篮球和排球队员比赛休息时,进行茶道表演,让满身是汗,心跳气喘,脑子里还想着输赢的运动员去轮流慢慢接受半口就喝完一盅茶,这些除掉形式还是形式,这样的“创新”法,将来不知会增添出多少庸俗的茶道来。

这还不算什么,在台湾有的茶道馆老板,异想天开,将本应该干净圣洁的茶道馆色情化。据香港电视台新闻播出,所谓向传统文化挑战,大胆将“茶文化和辣妹文化”加以结合,所谓结合,就是在茶馆中聘请三五个女青年,浓妆艳抹,着露到不能再露的三点式在舞台和茶客中狂扭乱舞。“辣妹”岂能称“文化”,明明是“黄化”和“色清化”,要说文化,也只能说是“负面文化”。这那里是向传统茶文化的“挑战”,是辱没,是玷污。

鉴于上述二点,我撇下其它文稿,借《茶业通报》一角,向茶界的朋友们郑重迫切地提出:现在应是关注和研究我国的茶道文化建设发展的时候了。所谓关注,也就是吁请大家重视,重视当前中国茶道文化的现状和走势。

前一段这茶道那茶艺,对中国饮茶之道和饮茶文化的建设发展,哪些是有一定积极意义,哪些等于无害也无益,哪些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好的予以保留,无益和有害的,通过讨论,认识一致后以求终止。

其次,当前有关茶道文化,又应该首先研究什么呢?我认为也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饮茶最早,形成饮茶和讲究饮茶之道及茶道一名也出之最早;中国在上古,至少在唐代不但已经存在事实的茶道,而且也具有构建日本最初茶道全部理念的茶叶文化内容和精神思想,但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一直没有发展形成日本和我们近年风起的茶道?

阻碍、影响我国茶道形成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又是什么?在历史上我国没有形成,社会上似也无需要日本式茶道,那么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补历史之缺,模仿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台湾茶艺、编导出什么尼姑茶道、和尚茶道和其他舞台茶道?

如果任务无此必要或认为不应把主要精力和基本点放在这一方面,那么,今后我们有关建设茶道和发展的重点,又应该放在哪些方面?这是我近年经常想到也希望得到解决的迷惘和困惑。上面这些粗见,不揣轻重,提出了谨请茶界同人赐教讨论。

-END-

来源: 茶业复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推荐阅读

评论

0条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