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宁号东方美人,茶与蝉的不期而遇,生态与匠心的结合

凤宁号东方美人,茶与蝉的不期而遇,生态与匠心的结合

58阅读 2021-10-13 01:36 产品

东方美人的由来

东方美人又名白毫乌龙、膨风茶,白毫乌龙茶,原产于台湾。相传此茶是在某次茶园广受小绿叶蝉虫害的契机下偶然制成,因别具风味,连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都为之赞叹,称之为“东方美人”。数年来,东方美人在台湾稳居睥睨群山的高价位,且广受海内外茶友喜爱,自有其独到之处。

东方美人是乌龙茶中最特殊的一种茶,有着人做一半,虫做一半的东方神奇茶叶之称。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东方美人是乌龙茶类,但却是乌龙茶里面发酵程度最高的一种茶,其发酵程度接近红茶。

第二是东方美人茶是必须采摘有小绿叶蝉咬过后的茶树新梢鲜叶加工而成的,香气独特,具有浓郁的熟果香和蜜香。

如花似蜜,“蜒香”醉人

东方美人的茶汤是琥珀色的,喝起来滋味浓厚,甘醇而不生涩,回味持久。细品之余,还透着一种独特风味——“蜒香”。“蜒”即对小绿叶蝉的俗称,东方美人茶的鲜叶被小绿叶蝉叮咬,叫做“着蜒”,所制成的茶品均带一种特殊的气味,称为“蜒香”。

换言之,“蜒香”就像蜜香一样的存在,兼具着花香、果香两种香型层次变化的味道。好的乌龙茶虽能兼得花香和果香,却不容易与典型的蜜香并存。通常容易出现发酵不足而伴有夹生的味道;而东方美人则大大不同,竟能同时兼具清晰且有层次感的蜜香、花香与果香。

茶与蝉的不期而遇

为什么说东方美人茶是虫子咬出来的好茶?

东方美人茶独特口感的秘密,隐藏在茶园仅有两毫米的生命里,芝麻大点的昆虫,不经意的觅食却触碰到了“东方美人”生命的密码。这种昆虫对环境极为挑剔,所以茶园绝不能使用农药。经昆虫吸食后产生自然发酵的茶芽,所制成的"东方美人茶",具有独特的蜂蜜及熟果香,是为茶中珍品。

这种小虫叫作茶小绿叶蝉,是一种个头很小的蝉,身体呈浅绿色,躲在绿叶中很难被发现。它们的生命力很强,一年可以繁衍14代。茶是它们喜欢的植物之一。它们把蚊子一样的刺吸式口器插入到刚刚长出的嫩芽上,吸取其中的汁液。这些汁液相当于植物的血液,承担着输送营养的任务。“失血”的茶芽自然营养不良,也就发育迟缓甚至停止了。伤口处也就出现淡褐色斑点,茶芽萎缩卷曲,严重的甚至脱落。

茶树青叶被小绿叶蝉叮咬之后,被小绿叶蝉的“唾液”中含有某些特殊蛋白,被迫产生某种酵素或二级代谢物来增加抗逆性。

而用这种茶青所制成的茶,其芳樟醇和氧化物为主的芳香物质会明显增加,后者是形成东方美人“蜒香”的关键。

对于茶树来说,这些茶小绿叶蝉当然是敌人。植物遭受敌人侵袭时,往往也会发动防御攻势:有的是直接分泌有毒物质对付害虫,有的是设法吸引敌人的敌人前来帮忙。茶树采取的是后者,它们被茶小绿叶蝉咬了之后,会启动防御反应,释放出以茉莉酸为基础的一系列香味物质,吸引茶小绿叶蝉的天敌前来。这些香味物质以及茶的防御体系运转起来产生的其他物质,经过深度氧化的乌龙茶工艺,就形成了东方美人茶的果蜜香味。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形成优质的东方美人茶并不容易。首先,得是特定的容易产生那些香味物质的茶树品种;其次,需要适合这个茶树品种以及茶小绿叶蝉生长的地区和季节,但虫的兴衰不确定性很大,茶农很难掌控;第三,要茶小绿叶蝉活跃就不能使用农药,但是不用农药其他虫也就同样能够繁衍生息,而其他虫引发的防御体系产生的就不是人们需要的香味物质。所以,东方美人茶的采摘成本很高,产量不稳定,品质也参差不齐——高品质的东方美人茶,自然是物以稀为贵了。

生态与匠心的结合

东方美人茶采收时间在炎夏六七月,及芒种到大暑期间,茶季很短。东方美人茶属于高山种植,茶叶生长慢,有需要小叶子蝉叮咬,决定了不能过多的人工干预,比如打药杀虫施化肥,所以产量稀少,同时因为茶叶生长不均匀,手工采摘慢,必需经手工采摘一心二叶,费工时,采茶工一天下来只能采5斤左右茶青,一般需要4.5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干茶,一斤茶叶中有上万颗茶芽。

东方美人茶制作工艺是所有制茶中工序最繁琐复杂的,操作者也必须具备长年累月的丰富制茶经验,挑选采摘被叮咬的茶叶,根据叶子的情况调整制作每批茶叶,这些程序都需要有经验的茶人参与,而且制作这款茶必须一气呵成,采摘、萎凋、摇菁、发酵、杀青、团揉、解块、焙干、毛茶精制、焙火干燥等,整体需要十多道工序,连续监控每道工序的品质不能停歇。所以茶叶的稀有性和高昂的采摘制作成本使得东方美人茶更为珍贵。

东方美人茶因其对环境要求极高,产量非常少,被称为“茶中极品”,是需要经茶小绿叶蝉吸食后产生自然发酵的茶芽,方可制成,具有独特的花蜜及熟果香。

香槟色的茶汤清澈透亮,带浓郁熟果香、花蜜香,汤感醇和,爽滑。层次非常丰富,不论是茶小白还是老茶客都会对它爱不释手。

上一页:​COP15云南名茶礼盒中,有3款茶来自普洱,分别是……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